相比《少年的你》,真实的校园霸凌还要残忍百倍,对校园霸凌勇敢说不!
最近这部关于讲述校园霸凌的电影《少年的你》爆了!
电影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酷一幕——被欺凌者胡小蝶自杀,她从学校的楼上跳了下去,死在了操场上。
此刻距离高考还有四十多天……她的尸体,就这样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教学楼天井地面上。
四围的教学楼,每一层都围满了学生,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起哄,拍照,录视频。
冷漠而又让人心寒。
此时只有陈念走了过去为她盖上衣服,随即有高处的手机镜头对准了陈念,预示着她将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陈念是被欺凌者,但陈念不是胡小蝶。
她虽然面冷寡言,却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当胡小蝶面对同学洒在自己凳子上的颜料默默坐了下去时,陈念选择站着反抗。
可欺凌者毕竟是三个女生,势单力薄的陈念最初并不敢对警方透露胡小蝶去世的内幕。
直到校园霸凌一步步升级:
她先是被逼到躲在垃圾桶里不敢吭声;
再到后来,她被一群玩过火的男孩女孩逼到墙角,剪了头发、拍了裸照、录了视频……
报警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内心压抑的屈辱和愤怒终于导致她在高考前夕失手把欺凌者推下了阶梯。
陈念不是胡小蝶,但也不是因欺凌而心灵扭曲蓄意报复的人。
她希望能成为一个保护这个世界的大人。
虽然曾经喊着要小北杀掉那些人,但陈念并非有意想要对方死,因为她内心始终是存有希望的。
她成绩优异,和母亲的关系融洽,尽管不满于母亲做生意骗人钱,但我们也看到,那不过是一个为生计所困的平凡女人,她爱自己的女儿,而女儿也深爱着她。
熬过去,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那是“人人都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的一点念想。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则不同,他13岁时就被母亲抛弃,放弃了学业,成为街头混混,他过早见到了这世界的阴暗面。
于是就有了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这是少年的口吻,带着少年的意气,也让《少年的你》在令人心碎的现实向校园霸凌故事底层留有青春片童话的底色。
看似遥远的校园霸凌
其实发生在你我身边
校园霸凌有多普遍?
联合国2017年的报告称,全球每年有2.46亿学生遭遇校园霸凌,他们的身心因此备受伤害。
报告指出,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面临校园霸凌的风险,但霸凌主要针对弱势人群。
例如:
家境贫寒或因语言文化差异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
残疾或外貌异常的儿童,例如超重或过于瘦弱也会成为攻击对象;
性取向,性别认同不符合传统规范的青少年也更容易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
现实中校园霸凌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4年4月30日,贵州瓮安少年李某与陈某因校园霸凌致两人互杀,造成李死亡、陈重伤二级。
云南昆明三名女生对一名女生实施校园霸凌,结果导致受害者不慎坠楼致九级伤残。
最终三名女生被判赔偿各类损失240959.65元,未尽到充分管理责任的学校也被判赔偿20773.29元。
网上流传湖北嘉鱼县某中学学生殴打同学视频。
学校一女生遭同学轮流掌掴,有打人者还嬉笑称:打重一点,还要来一次!被打者不敢动弹,满脸发红。
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同学之间并无矛盾,是开玩笑的行为,本身是好玩的事情。
其实,小孩子间的暴力,有时候比成年人更严重。
因为他们更不知轻重,更不懂得控制情绪,更不受约束,也更无所顾忌。
孩子平凡又低调
就能躲过一劫么
在校园欺凌中,我们常常会有两个误解:
1、所有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都是本身就不太好的孩子
保罗· 休伊特的研究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船舶供应公司的老板在女儿六年级时发现,女儿遭到了班级里一些男同学的言语骚扰,他们会给自己的女儿起一些低级的绰号,威胁要给她点颜色瞧瞧等等。
作为父亲难以置信——毕竟自己的家庭收入水平不算差,孩子也不是有什么天然缺陷的,性格也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他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多数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只是少数集中在边缘地段的群体。
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边缘群体只是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而校园欺凌的波及范围远比这广泛。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在任何一个文化中都可以见到。
美国97年、98年和04年的相关数据表明,90%的中学生报告自己在上学阶段曾被欺凌过,最早发生在学前期;约有10%~15%的学生曾经参与过校园欺凌。
比如上面谈到的这个案例中的小女孩,是学校的啦啦队队长——按照常理应该是大众眼中非常受欢迎的孩子,却依然遭受过校园欺凌的伤害。
2、校园暴力总是伴随着暴力行为
家长或老师往往认为,只要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伤痕,就算不得校园欺凌,撑死就是孩子们闹闹别扭
——哦,还有家长可能会说:那么多同学,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非要找你麻烦,你自己肯定有问题!
其实相比于肉眼可见的伤痕,更多存在于孩子们中间的是一些微妙的伤害方式,比如:
►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
这通常是指通过故意操纵、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而伤害他人的行为。
比如「我的朋友小红今天和我不喜欢的小明一起玩,所以我联合我的小团体故意排斥她」、「我发现小强还是继续和小红说话,所以我直接威胁小强再这样我就和你绝交」等等。
这些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将他人排斥出团体,有目的地终止友谊或认同等等。
►间接攻击(indirect aggression)
间接攻击同样强调通过社会操纵地方式来伤害他人,但更倾向于非面对面的攻击方式。
比如背后传一些谣言,通过迂回的社会操纵达到使受害者面临窘境的目的。
►社会攻击(social aggression)
社会攻击的范畴要更广,它通常是一些能够损毁一个人的自尊、社会地位的行为。
包括比如表情和姿势的蔑视等等非言语行为,以及间接攻击里的一些方式,比如诽谤、排斥等等。
这些攻击模式都强调通过社会操纵的方式来伤害他人,并且,与人们的刻板印象不同,这种微妙的攻击行为并不是女孩的专利,男孩同样会这么做。
而这种伤害所造成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
它们常常伴随着暴力行为同时发生,却更容易被监护人所忽视。
上面的两个偏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们对于受欺凌群体和欺凌方式的误解。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会在人际关系上遭受到欺凌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欠缺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
这可能体现在他们被动、内向的性格上,使得他们在应对一些欺凌情景的时候缺乏让事态缓和的技巧。
一些在这方面比较成熟的孩子懂得用幽默回应挑衅,能够看穿欺凌者背后的诉求,从而不受这些把戏的控制。
在学龄儿童之间,哪怕是好朋友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发展心理学家肯尼斯· 道奇发现成功的社会问题解决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步骤;
而儿童在各个步骤上采用的信息加工策略的不同,会直接决定他们最后的处理方式。
举个例子 ,小强发现,自从在和小红继续玩之后,班里的「小白」将对付小红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用到了自己身上。
现在,他迫切需要解决这个 social 问题,而这个步骤通常分有以下几步:
找出并确认相关线索:小白等人对自己态度冷漠,出言不逊并且偶尔有肢体威慑;
解释并评价相关线索:自己没有遵从小白一起孤立小红,小白对此很恼火;
确定可能的问题解决反应:
直接批评小白狭隘;
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向家长征询建议再做决定
评估反应及其可能的后果:
直接批评可能让小白更加恼火;
告诉老师可能造成自己和一群小伙伴的对立;
向家长征询建议还行,也许爸爸妈妈处理这些事更有经验;
选择一种反应:当晚回家向父母求助;
作出反应:避免当日和小白直接冲突,晚上回家把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寻求建议。
很多孩子会卡在特定的步骤上,比如步骤 2 和步骤 4 。
因为孩子很容易对一些线索进行解读和对后果进行评估时出现偏差,有些孩子可能对于判断这些事情非常不擅长,无论是欺凌者或是被欺凌者可能都会出现这类问题。
比如,小强可能会意识不到小白对自己的攻击源于自己与小红的关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就会对目前的境况束手无策;
小白可能是因为将小强的「继续与小红玩耍」的行为解读为「故意与自己作对」,所以直接发起了对小强的攻击等等。
如果孩子在面对欺凌时无法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
相反,如果孩子能够理解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境,那么他能够选择的解决方案也就更合适。
因而,在儿童的交往过程中,如何与他人谈论自己,如何谈论朋友,如何通过言语了解朋友,关注朋友的诉求,以及如何向他人提建议……
这些都是家长需要重视的技能,并且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建议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集体接纳,被人喜欢。
一旦被孤立甚至被霸凌,他们会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什么,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
对自我的怀疑会摧毁那还没建立起来的自信,逐渐变得敏感自卑。严重的会抑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儿童时期发生的一部分校园暴力,其实是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的缩影,这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调节得到改善的。
父母无条件的爱
是孩子昂首挺胸的底气
电影《奇迹男孩》中的小男孩奥吉患有先天性疾病,经过二十多次的手术,才能勉强和普通小孩一样生活,但是样貌却极其丑陋。
因为害怕自己的样子吓到别的小朋友,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奥吉从一出门就带着宇航员头盔。
爸爸鼓励他上课的时候取下头盔并告诉他:“你会感到孤独,但是其实你并不是孤单一人。”
在学校被同学们嘲笑,奥吉开始讨厌自己的长相,躲在房间里开始哭泣。
妈妈走进房间安慰奥吉。
妈妈:“你并不丑,奥吉。”
奥吉:“因为你是我的妈妈所以才这么说。”
妈妈:“正因为我是你妈妈,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为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妈妈:“你并不丑,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我也有白头发、皱纹,这些都是记录我们人生轨迹的地图”。
父母的爱和鼓励如春风化雨般融化了奥吉心中的冰川,他开始在学校交到了朋友,在科学课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可以大方地和同学谈论自己的外貌。
同学问奥吉:“你有没有想过去整形?”
奥吉回答说:“这就是我整完形之后的样子,我可是拼了命才让自己这么帅的。”
我们并不鼓励在孩子面临校园欺凌时爸爸妈妈第一时间就冲出去帮孩子料理完所有的事情,因为这样只是把孩子纳入自己的羽翼下而没让孩子学会自己扑棱翅膀、磨尖利喙。
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比孩子更懂得控制情绪,寻找更理性、更稳妥的办法解决问题。
除了教会孩子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交流方式外,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所带来的心灵的安全感,会让他们更自信从容地面对。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
鼓励他们及时说出生活中遭遇的欺凌事件
让孩子更多地和同伴一起参加活动
当孩子遭遇欺凌之后,让他们确信「遭遇欺凌并不是我的错」
适当教授孩子一些言语技能和身体技能,以缓解或制止欺凌发生
校园霸凌的源头可能只是以一个小小的玩笑,但是随着陌生人的推波助澜,越演越烈,最终酿成悲剧。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女主易遥最终不堪忍受同学们的欺侮,选择跳河自尽。
然而还有人站在岸边怂恿,“跳啊,你敢跳吗?”
抑制不住伤心和愤怒的女主对着岸边的人大喊: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身边如果遇到校园霸凌,即便无法挺身而出,也要帮助受害者救援。
愿所有人的校园,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愿所有人的童年或青春,都能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