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上)
明初有四大著名案件,也称之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事件或屠杀。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很多情况下,将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因为这两个案件都源自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
我们曾经讲过在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
胡惟庸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曾在元朝政府做过小官,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到和州投奔朱元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胡惟庸与朱元璋打天下时赖以依靠的淮西勋贵集团的首脑人物李善长,都是濠州定远人。胡惟庸本人是很有才干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胡惟庸的官场品质不是很好,比如说,投机、钻营、结党谋私。
胡惟庸投奔朱元璋之初,只是担任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之类小官职,也没多少机会接触朱元璋。所以,当他知道朱元璋座前红人李善长是自己的同乡后,立刻把李善长当成了自己在官场升迁的起跳板。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给时为左相国的李善长孝敬了三百两黄金,顺利攀附上了李善长,凭这三百两黄金,他在这一年得到了李善长的荐举,被召为太常少卿。来到朱元璋身边,胡惟庸自觉奋进,处处小心谨慎,步步博取朱元璋的欢心,大获朱元璋好感,于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当然,胡惟庸也没有放弃李善长这棵大树,他设法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和李善长结成了亲戚。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李善长因病退休,朱元璋准备以山西阳曲人、御史中丞杨宪为相。胡惟庸心急火燎地对李善长说:“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于是,在李善长的斡旋下,出任右丞相的是汪广洋,而胡惟庸为右丞。
在大明建国之初,随着朱元璋的正式登极,名位已定,激烈的权力斗争也随之出现了,这首先体现在官僚集团的内部,尤其是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之间。杨宪本是山西太原人,因从小就跟随做官的父亲在江南生活,算是半个江南人士,所以政治上属于浙东集团。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初据应天时,杨宪便同儒士夏煜、孙炎等进见朱元璋,结果他深受器重,从此被留居幕府,掌管文书。杨宪曾多次出使张士诚、方国珍等部,因办事干练、忠心事主,遂成为朱元璋的得力亲信。朱元璋很早就建立了分布在全国由三教九流组成的情报特务网络,对内监视臣民的一举一动,对外进行敌情侦察,慢慢的这一网络就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特务组织,即后来的“检校”。这一组织大概很早就由杨宪等人接掌了,因为这几个人既没有任何背景且具备了一定才干,他们不怕得罪人,一心只替主子尽忠,以求得飞黄腾达——其实史书上所说的“酷吏”就是这类人,他们的典型特点是铁面无私、替主子出头卖命,但非常容易成为主子的替罪羊。“检校”其实也就是锦衣卫的前身之一,只是朱元璋父子将其发扬光大了。
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临出发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而派出的检校。果然,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个人则充军发配。”李文忠呆在浙东时间并不长,杨宪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一一向朱元璋汇报,他可称得上是个合格的情报人员。
或许在朱元璋眼里,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宪,正可以成为他安插在中书省的一枚有用的好钉子。于是在洪武二年(1370年)九月,朱元璋任命杨宪为中书省右丞,次年迁中书省左丞,让他与汪广洋做了李善长的助手,以掣肘李善长的相权。洪武三年(1371年)六月,杨宪指使侍御史刘炳以“事母不孝”的罪名,弹劾了作为中书右丞相的汪广洋,最终汪广洋被罢黜。渐渐的,杨宪的专断跋扈、结党营私、恃宠而骄,便引起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极大不满。
杨宪面对李善长表面上恭恭敬敬,私下里却一直想扳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搬掉了汪广洋之后,杨宪及其党羽凌说、高见贤、夏煜等便向朱皇帝一齐进言说:“李善长无宰相才。”朱元璋此时已经认定了杨宪不能为相,于是他只好说道:“善长虽无宰相才,与我同里,我自起兵,事我涉历艰难,勤劳簿书,功亦多矣。我既为家主,善长当相我,盖用勋旧也,今后勿言。”杨宪等人排挤李善长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但是却更加扩大了他与淮西集团的矛盾。作为淮西集团二号人物的胡惟庸就向老李说道:“如果杨宪做了丞相,我们这帮淮人就做不得高官了!”于是在众人的撺掇之下,李善长开始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