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系列之六:帮扶之家故事多(县人民医院篇)

编者按:下雪了。当我围着火堆与老乡算收入的时候,才意识到已经进入了2018年。在这个村,我与我的队友们已经走过了2017年的春夏秋冬。在这个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早晨,我点一支烟,泡一杯清茶,听着雪落的声音,继续撰写我们的驻村故事。

老城镇穆山村的帮扶责任人来自6个单位,共16名。其中,县医院7名。这是淅川县人民医院派出的第四批帮扶人员,也是最后一批。在将近一年的日子里,我与他们共同经历了从抵触到热爱、从陌生到亲如一家、从不知所措到行家里手的历程,许多故事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县人民医院帮扶责任人前来报道那天,正值入户算账、填写表册的高峰时期。我抬头一看,心里一下子就凉了。因为,这批帮扶责任人年龄偏大。仔细一问,原来在这次脱贫攻坚战役中,县医院共派出102名帮扶人员。由于人员不够,县医院只好把看家底的后勤管理人员派到了穆山村。当时,全省因为账算不精准而受处分的干部很多,我和第一书记李向东都感到压力很大。再加之这个村是典型的移民贫困村,享受的国家补贴多而杂,要算好这笔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担心这批帮负责人算不好帐,或因不堪压力身体出现问题。

果然不出我的预料,七位帮扶责任人一听说要入户算账填写表册,马上就吵开了。有的说:“我年龄大,眼看不见,这个帐我算不了。”有的说:“我在单位就是一个维修工,从来没有拿过笔!”还有的说:“算账是工作队员的事儿,与我们帮扶责任人无关!”……胡玉杰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同志,她没说话眼泪就落下来了。她说:“田主席,我的眼睛刚做过手术,心脏也有问题,每周还要做高压氧治疗,我实在做不了这个工作。”茹玉西是这个队年龄最大的,也是县医院最会事儿的,人缘好。在单位,无论职务大小,年龄大小,大家都叫他“西哥”。他把李向东拉到一边儿,低声说:“向东,你帮西哥算算,回县城我请你喝酒!”我看这阵势仿佛不是来扶贫,倒是来诉苦的。

穆山村脱贫责任组经过研究,形成了两项决议:一是迅速召开全体帮扶责任人会议,讲清形势,明确责任;二是请县医院派一位副院长前来参加会议,稳定军心,稳住阵脚。我担任了这次会议的主讲。我把省市县的扶贫形势给大家讲了讲,又读了几个处分决定。我说:“谁帮扶谁,这是县扶贫办写在文件中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谁的账谁算,谁的表谁填,谁的工作谁干。自己干不了,自己想办法。如果身体原因干不了,请单位或县扶贫办重新派人来把这个‘萝卜坑’补上,补不上人出了问题我们不承担这个责任。”我的这番话把大家镇住了。会场上一下子静得只有呼吸的声音。我缓了缓气,语重心长地说:“咱们这个帮扶队有几位队员将近退休了,干干净净干了一辈子,可别在退休前背一个处分。如果真这样,到时候降低工资不说,这个人丢不起呀。”会后,大家心里虽然还有些牢骚,但已经开始动工了。这时候,我把工作队员罗鹏拉倒一边,对他说:“去街上多买一些菜,要荤多素少,让大家吃好。”罗鹏说:“那经费怎么办?”我说:“用咱们三个人生活补贴呀,不够我再想办法。记住保密,不要对帮扶责任人说。”罗鹏一听,骑上摩托走了。

大家吵归吵,但人人心里都明白,帮扶责任大似天,谁也不愿意挨处分。真正干起工作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胡玉杰的女儿在县工信局当会计,她白天入户采集信息,晚上让女儿帮忙算账;张芬为了填好表册,让老公前来当抄写员;杨红普把大学刚毕业的女儿也带来了,说是体验生活,实际担心自己算错帐,让女儿给自己把把关。最年轻最美丽最得力的要数尹娟了。大学毕业,学的又是财会,做起来得心应手。她一边算自己的帐,一边指导自己的队友,很快成为整个帮扶队的主心骨。

当然,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个在贫困户家碰钉子的是西哥。那位老乡简单认为帮扶就是送钱,因此,他很直接地对西哥说:“你们扶贫扶的是啥?就是来跟我们算账?就是来让我们签字?你要帮扶,你就给我钱;不帮扶我,也不要耽误我干活。”西哥说:“要钱没有,要政策有。政策比钱更重要,有了党的扶贫政策,我们就能脱贫致富。”老乡说:“我没时间听你瞎掰,我要去干活了。”西哥一点也不急,他说:“你干活,我跟上,你去哪儿,我去哪儿。今天你不跟我算账,我明天还来,明天不算,我后天再来。反正,这个帐啥时间算不好,我就跟你跟到啥时间。”老乡一听,知道自己碰到了硬茬,只好坐下来配合西哥算账。几次走村入户后,西哥与那位老乡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感情基础,老乡的杏李等脱贫产业也慢慢做了起来。

县医院驻穆山村帮扶队是坐车来往于县城与穆山之间的。胡玉杰晕车,可自己又不会骑摩托。为此,胡玉杰一生气,便自己买了一辆摩托,学着骑。几趟下来,胡玉杰便能独立骑摩托下乡了。一次,胡玉杰骑着摩托回家。她到了雷峰垭,天突然下起了暴雨。胡玉杰咬着牙,冒雨前行。事后,她还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她在文章中说:“当时,我想到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死都不怕,这点雨算得了什么。为了党的扶贫工作,我拼上了。”这个文章在微信群传播后,得到了县领导的点赞。这就是患有心脏病并且即将退休的胡玉杰,她从抵触到热爱,并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帮扶工作队员。

十一黄金周期间,穆山新村后面的山体出现了滑坡,28户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这28户居民都不是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无关。但是,救灾任务重,人手不够。向东与我商量后,决定让县医院的帮扶责任人上。因为,我们知道,这时候的县医院帮扶队已经不是开始那个哭鼻子撂挑子的帮扶队,而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果然,大家听到电话后,马上赶了过来。大家与乡、村干部一起,冒雨搭帐篷、贴封条、安置灾民、发放慰问金等。西哥、建宏、李伟穿着雨衣,雨水没有把他们的衣服淋湿,可汗水却把衣服浸透了。这些从来没有干过体力活的老同志,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讲代价,不讲条件,真的很让人感动。由于救灾工作处理及时,这次山体滑坡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把灾情降到了最低限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帮扶工作在不断深入,帮扶队的队员之间友谊也在不断加深。由于工作队员多,吃饭桌子小,尹娟从家中带来了一个大桌面;李伟不仅开着自家车拉着队员前来帮扶,而且还主动担当起了炊事员;建宏看到村部的水龙头、桌子、电棒有问题,便带来工具和材料维修;西哥、杨红普、张芬、胡玉杰……大家不时从家里带来卤肉、粉条、茶叶等物品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大家眼里,穆山帮扶队就是一个家,人人都拿真情来呵护。我坚信,我们这个帮扶之家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定还会出现更多感人的故事。等到脱贫攻坚胜利那一天,我一定会把这个家庭的故事续集写出来,继续与大家再次分享。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0)

相关推荐

  • 听!铁路人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唱歌?

    11月18日上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5名铁路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 讲述铁路扶贫故事并答记者问 点击视频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 01 阿西阿呷 大凉山盛开的索玛花 我不仅是一 ...

  • 吕梁:方山县建立“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机制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方山县统筹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三支力量,建立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两包三到"联动帮扶机制. 推行单位包村责 ...

  • 【脱贫攻坚】王大姐家来了一群“大孩子” ‖ 何秀芬

    王大姐家来了一群"大孩子" 何秀芬 太阳从山那边冒出头来,满山一片金黄,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王大姐一大早就催促着老公早点起床,在厨房里一前一后地忙碌着.伴随着广播里悠扬的羌族歌曲,王 ...

  • 茶店子镇向家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宇同志的扶贫故事

    黄金广告,虚位以待,tel:18986848258 猜你喜欢 最热:我的第一支VLOG:回老家砍柴 最新: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读一读) 2018年3月18日,这天太阳暖暖的,不 ...

  • 扶贫故事精选24:帮扶之家故事多

    老城镇穆山村的帮扶责任人来自6个单位,共16名.其中,县医院7名.这是淅川县人民医院派出的第四批帮扶人员,也是最后一批.在将近一年的日子里,我与他们共同经历了从抵触到热爱.从陌生到亲如一家.从不知所措 ...

  • 名人故事系列之六:不要把自己抛弃

    1996年7月,她下岗了.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她原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班科出身,工作努力,曾经被誉为是报社的台柱子.可是,当改革的风暴袭来的时候,第一个下岗的竟然是她这根"台柱子" ...

  • 驻村故事系列之五:王静在不

    "王静在不?" 我在穆山村的办公桌正对着走廊,每一个来村部的村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但是,他们更多的不是找我,而是找王静.在穆山驻村的日子里,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王静是穆山村 ...

  • 驻村故事系列之四: 让事实说话

    王哥名叫睿智,是我们穆山村脱贫攻坚责任小组长.东北口音.光头.憨厚.低调.在与王哥共同工作的日子里,我发现他有一套独特的农村工作方法.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事实说话. 四月下旬,脱贫攻坚进入再识别阶段 ...

  • 驻村故事系列之三:我的名字叫罗鹏

    罗鹏是穆山村扶贫工作队中最小的队员.人长得帅,机灵,勤快,招人喜爱,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家伙".在将近一年的驻村工作生活中,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小家伙"从抵触到 ...

  • 驻村故事系列之二:没事儿

    "没事儿"是三哥的口头禅.三哥是穆山村支部书记,名叫全玉建,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三哥.我与三哥认识二十余年了.十五年前,我曾在穆山村蹲点撰写<养牛系列故事>,三 ...

  • 驻村故事系列之一:李书记攀亲记

    编者按:自今日<丹江湖畔>头题刊发一个驻村故事系列,这个系列用的是实录文学手法,真人,真事,真情,作为近一年来驻村工作的一个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向东是我驻村工作的搭档.我们分别来自 ...

  • 《兴化古村》系列(三):安丰4个村 范顾村、黄庄;莲花沟、;肖家庄

    <兴化古村>系列(三):安丰4个村 范顾村.黄庄(作者:张从义.张培元):莲花沟.(作者:万德华):肖家庄(作者:徐奎华)(近期连续推送兴化115个古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