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画派之冠梅清《西海门看落照》
清 梅清 西海门看落照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101万元
【作品赏析】
明末清初,随着黄山旅游的开发和出外经商的徽州商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黄山图”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出现了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山命名的画派——“黄山画派”,梅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宣城的他“所居近天都”,一生中“两游黄山,七浴汤泉”,“游览诸峰随手写景,故笔底通灵,不落寻常蹊径。” 梅清(瞿山)善于向大自然学习,“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梅清笔下松驰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
他长于写黄山峥嵘,松石多有奇姿,笔墨苍郁灵动,着意于点线交响,而自成家法。笔下的黄山豪迈奇绝,“备极云烟变幻之胜”。既不同于弘仁的冷逸峻厚,也有别于萧云从的高森苍润。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灵和质在字面上都比较好理解,但 “影”是何意呢?游览黄山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晴朗的日子里,在强光的照射下,再加之薄云的影响和山峰距离的遥远,一切会变的虚幻缥渺起来。而梅清在描绘黄山时多用淡远飘逸的笔墨,这或许就是所谓黄山之“影”吧,细赏此幅《西海门看落照》会对此说法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作者抓住了黄山典型的形象,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加工,强调了自然变幻的整体感受和神韵。布置气象以“松满云谷”来作主体,排松气势联贯,又分段为伍,山势龙脉蜿蜒盘上耸立,白云缭绕,四周的留白使得画面气象开阔,雾气氤氲。不论构图的处理,形象的刻画,都能恰到好处地提示出特定对象的审美观感。海浪似的松涛为实,白云空灵为虚,与整体块面造型的火成岩峭峰相映成趣,布局严谨,奇正相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山水画在体现空间上讲究虚实相映,开拓境界,丰富画意,常以“云气为象”,所谓“山本静,有云则动”,“山之有云犹鱼之得水,自然空灵”,以至形成了传统山水画处理虚实的一种惯用手法。当然,也有的常囿于前代程序,缺乏自然生意,以致削弱了艺术的创造力。但梅清此图妙在能将云气掩映处理得颇为自然,甚合黄山有断有续、非断非续、云气空漾、顷刻之间顿成异观的神气。他并不是采用“墨花飞动湿云生”的表现方法,而是靠形象衬托来显示其体闲逸而舒展的云层。自有一种“深壑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山出云》)的诗意。整体中以茅屋点缀,增添了生活情趣。前人称梅清“画山水入神品,画松尤为奇绝”,这正是作者受黄山长期陶养的结果。黄山孕育产生了梅清和戴本孝、渐江、石涛等大家,并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雄伟、透逸、奇峭、虚幻、险隘兼而有之,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先天条件,画家可从不同的自我感受出发去创造不同的意境。如渐江等以冷逸简远为“静”的意趣,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个性;梅清却以酣畅豪纵为“动”的韵致,并从透逸奇峭的角度去表现,他的笔墨形式正是适应了这样的主题内容。新安画派的突出特点是能以古人之笔墨,参证自然造化,其构图、取景以及笔墨的渲染无不受到真山真水的影响。因此,画风与清初摹古派的一味师古迥异。
《西海门看落照》最能体现“黄山之影”,落晖之前,西海门暮霭迷漫,山峰如剑直插云端。山峰之间因光的作用,呈现出明暗关系。而清淡明洁的水墨写就的浮丘峰九叠芙蓉冉冉凌空而起,更是如梦如幻。……梅清将黄山的形、神、韵都尽现笔端,位列“黄山画派”之冠,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