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教不育”才是当今教育的顽疾
词曲:喇嘛哥
演唱:阿穆尔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越是素质教育考试越多,越重视什么就越考什么:
你说身体素质不行,那咱们就把体育列入考试范围!
你说审美不行,来,量化一份美学试卷,考!
你说思想政治不行,考!
你说好人好事做得不行,考!
你说素质不行,考!
一考治百育,一分遮百丑。没有什么不能用来考试解决的问题。
可不是吗?!
只要有量化就会有考试,不分出个三六九等才是怪事呢。成绩好的皆大欢喜,老师对学校有了交代,学校对上级教育部门有了交代,孩子对家长有了交代,家长在左邻右舍的面前就很体面。于是分数成了纸糊的驴头,变成脸面的事情。
于是分数好的站一排,学渣站一排。鄙视链分分钟就建成。学霸嫉妒学霸,学渣瞧不起学渣!倘若有幸再遇到几个盯着排名的上进老师、要强的校长、要求进步的教育主管和被功利裹挟着的、把攀比当成努力的家长,一个完整的校园阶级顺利划分完毕。
我靠!
考试毋庸置疑地成了成长路上的不散阴魂。悲哀的是,通过考试成长起来的一代,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榨干了人性里的温暖,挤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裁剪掉了无用的善良,千人一面的同类就会水到渠成地诞生!
成绩不好的那一圈就成了互相甩锅的导火索。而且每个圈圈的人还都很委屈,教育主管部门训斥学校领导能力不行,学校领导骂教师工作不好,教师立马很委屈地转身就甩锅给家长和学生(你们听没听过,老师给学渣和学渣的家长讲过最熟悉的两句话:一是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二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重视,那我就放弃了)。
于是家长们就炸锅了,一部分砍货骂一会“遇到瞎个泡老师”的脏话,一部分开始怪“自己点上灯照上镜,日下这个一个上天孩儿”。一部分夫妻互相甩锅“就跟了你那迷脑怂了”,一部分家长开始感叹自己“命不好,老公老公指不上,娃娃娃娃但求是”。
最可悲的是绝大部分的家长,一把拽过这个让他丢尽颜面的小人儿,轻则一顿呵斥棒喊,重则男女混合双打:人家都能学会了就你学不会,你那脑子让驴踢了!接下来就进入家长经济实力和文化程度的拼爹大PK,花钱报各种各样成绩拔高班,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把你捏也捏成我期待的人上人。阶层就此划分地清清楚楚,搬砖的离不开瓦窑,放羊的滚回你的牧区。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期间,完全是拼家庭条件的大会战,牧区的不要说智能手机了,信号都没有,来来来,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教育平等!
以上这个怪圈,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学习等于成长。结果经过多方的努力,一个只教不育的产品圆满地投放到这个世界。等这批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后,发现遍地出现自私冷酷心理不健全的巨婴的时候,又开始了下一轮甩锅大战!
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是没有诚意,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自由切换一套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标准。连同像储殷和刘瑜这样的精英圈子也都是当教授说一套理论,切换成家长又一套,而且都很委屈,都有一肚子的怨恨!
站在教师的立场,成绩就是使命;变成家长的时候,每个孩子必须万能王,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退一万步,小学到高中,学习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不用会做饭,会吃就行,不用洗衣服,会穿就行。没考上第一名,都是第一名的责任,心理健不健康不要紧,成绩是止疼片.....一旦等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马上来一句:你怎么甚也不会?!怎么教的!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早就颠倒顺序,加粗加黑写着四个字:只教不育!如果按照重新排列师者重任,已经变成了:授业,解惑,传道也。即使这样的排名也不得不说还得交付给命运,只有遇到有良知的老师额外才能赠予传道的福利。
为什么会出现只教不育的现状呢?
与利益挂钩呗!
教育部门为了官帽子追求的是升学率,教师要的是饭碗子当然追求考试名次,学生家长看重的是好位子必定希望考个高分,授业自然就会放到了第一位!
只教不育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已经是当下大多数人受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目标推动下,此素质教育不过是披着功利教育外衣的考试机构而已。那些倒背如流的标准答案必将与素质教育越走越远,坐实了传道务虚的名义越来越清晰。
现在每每想起自己学渣的童年,脊背就会发凉。总庆幸我幸亏生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么赤裸裸的功利,庆幸我学渣路上遇到那几个善良的老师,在我自己都觉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他曾经偷偷送了一对球鞋,那么深情地摸了摸我头说: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就凭你这心胸,长大后你也会是一个阳光的孩子。
我也感谢,那个胖胖的厨师,在我自卑到尘埃的时候,他在大食堂那一次表扬,就是拉我从黑暗里出来的那一双手。现在想想,当年那个小人儿,如果不是那些暖光,我不知道我会在什么样的窘境里活着,抑或是不是还能拥有这些善意的想法。现在想来,每一个成年人知不知道,当年那个柔柔的、无声的小人儿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光芒,只要一束就可以照亮那些胆怯而阴霾的日子。
现在,当我成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时,我也会时常会提醒自己,给那个小人儿一束光是我们对肩上有风的世界最好的回馈。当然,我也寄希望于运气,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能遇到几个善良的老师,她肩负着唤醒文化基因的使命,在表扬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时候,顺带着轻轻地、轻轻地摸摸那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头,告诉他们:你除了学习需要加油,其实你的宽容,豁达,义气、阳光、细心,善解人意.....都是老师极其喜欢的东西。说不定那一句话,悄然为那个小人儿擦亮了一根内心深处的火柴,照亮了那个不为人知的纬度,成年后的他定会感谢你八辈祖宗的!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里面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几句话也常常让我对心中的教育期待不已,它也成为我精神世界揭竿而起的义和团,只为遇见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而做出的最后的努力。
不然还能怎么样,这世间原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皎洁和隐晦,其他只能交付给命运,也任由那一束暖光能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