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兵之胆:刀(宋元明清),十八般兵器溯源(三)
宋代是个很奇怪的时代,财力雄厚、但又积贫积弱,以武立国、却又抑武重文,科技先进、却没有强兵,一直被殴打、却苟延残喘了好几百年。
总之,很多兵器是在宋代才确定形制的,包钢、夹钢和嵌钢工艺的使用让大刀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这几种工艺的原理类似,都是用低碳钢或者熟铁作为刀身的材料,用高碳钢作为刀刃的材料把二者组合在一起,这样锋利坚固和结实耐用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也有效的降低了兵器的成本。
庆历年间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里,长柄刀就有很多种。
手刀明显比唐刀和环首刀要宽厚,而长刀的品种也极大丰富。
其中掉刀类似于唐代的陌刀,戟刀类似于演义中的方天画戟,眉尖刀类似于斩马刀,
笔刀、屈刀和凤嘴刀和掩月刀类似,都是长柄大刀,而掩月刀就是我们熟悉的偃月刀。
这些大刀之所以能较多装备,和宋代钢铁产量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宋代的高炉很普遍,尤其是在四川和开封。全国年钢铁产量达到了十七万吨。
年产十七万吨钢铁是什么概念呢?直到近八百年后工业革命的英国,钢铁的年产量也不过八万吨每年。
钢铁产量的提高也给民间武器的流行铺平了道路,除了铁甲和弓弩民间禁止装备以外,刀剑之类基本人手一把,连可作为长兵器的朴刀,也并不罕见。
朴刀除了宋押司扛的这种一体式的,还有可拆卸的分体式的,更便于携带,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佳品。
刀对于宋军来说,属于第二兵器,首选肯定是威力强大、价廉物美的枪。宋军骑兵较少,发挥不出马刀的优势,所以手刀的品种和质量相对于唐代并没有明显进步。
相比之下,辽金则对于马刀更为重视,辽金的刀形制基本还是直刃。而到了元代,手刀受到西域各国的影响,弯刀开始变成主流。
骑兵用刀和步兵用刀有较大区别,借助马匹的速度和冲击力,有弧度的刀刃更利于发挥威力。有时骑兵只需要用刀轻轻一拖,就足以剖开对方士兵的身体了。
元军骑兵分轻重两种,重骑兵披甲执盾,轻骑兵一般只穿皮袍。先用箭制造混乱和大量杀伤后,再中央突破一举击溃敌人。西征中消灭匈牙利一役,就是这种经典战术的贯彻执行。
蒙古军队如风暴吹过大地,来得快去的也快,不到百年又被明太祖逐回了漠北。
明朝火器虽然已经占据了军队装备的大半,但是刀这种常用的兵器还在继续发展。
明代茅元仪所著《武备志》中,各种刀和宋刀基本一致,在吸取了元刀和日本刀的经验之后又有所发展。
雁翎刀曲线柔和、刀身修长,突刺和劈砍均可,很适合作为佩刀使用。
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记录了各种刀和刀法,在平倭过程中,锋利的倭刀给人印象深刻,戚继光不但装备了类似倭刀的双手长刀,还编制了相应的刀法。
清代的武备一直处于停滞和倒退的状态,在康乾盛世之后,天下无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论是火器还是冷兵器,都缺乏改进的动力和办法。
也只有皇室藏品还能看看了。乾隆御用刀。
雍正佩刀
康熙战刀
这爷三也就雍正还实在一些。
而这时的偃月刀,已经基本成了杠铃一类的健身器材。
而清晚期出现的牛尾刀刀身变宽,刀体变薄,主要对付的已经是无甲目标了。
小结:随着火器的成熟,冷兵器逐渐失去了它们的位置,成为了辅助用品。
在看到它们幽幽的反光的时候,是否会想起它们叱咤疆场的英姿呢?
谢谢您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