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仿简答(13):龙是龙纹商非商
辨玉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赏趣过程。不戴有色眼镜、不凭先入为主、不思价值几何才能客观求证;从细节处入手、到全方位考量才是真正的辨玩,才能在辨识中得到赏古的乐趣。
一件商代形制玉龙玦(图1,以下简称“此玉玦”)。
图1
藏友再三跟贴求辨,说明比较看好不愿轻易信为仿(图2)。低仿的辨识本来是一个简单的事,但是让识古不深甚至可能已经先入为主的收藏者也能识得,却是非常非常不易的事——从“希望真、好像真、可能真”一路走向“确实真、绝对真、不可能不真”的心路历程比比皆是。此例详述权当为趣。
图2
此玉玦是一件商代形制的玉龙玦,这类形制的玉龙玦在国家馆藏的出土玉器中亦不为鲜见,如商代妇好墓博物馆藏玉龙玦(图3),两块形制如出一辙,或者其他馆藏还有类似藏品的存在。
图3-1
图3-2
此玉玦带有深入肌理的水草纹和土黄沁皆为自然沁入(图4),沁色艳而不俗,算是漂亮。
图4
与国家馆藏如出一辙的形制、自然的沁入,估计难以接受其为低仿了。
常遇一种认为:凡是国家馆藏当然皆看为真古、凡民藏都看为假仿,用心不良。实质非也,确实当下“假仿遍地,一真难遇”,民藏当然也有真古在,显然很少(参见《古玉识趣》遇到的少量民藏真古)。
古玉真假只看藏品本来面目,不因谁看真为真、谁看假为假,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啦。
虽然与馆藏如出一辙,依然有明显的仿点可识:
(1)形制低仿。
无论是圆雕还是片雕,商代龙形玉饰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龙的背鳍。圆雕玉龙的背鳍用扉棱与出脊来表示(参见《古玉学步(164):商周边饰细分清揣摩出脊与扉棱》);片雕玉龙的背鳍则用边饰镂空来表示(图5)。
图5
商代片雕玉龙的背鳍沿用了圆雕玉龙背鳍扉棱与出脊的制法,先将边饰的两面地子琢低——让片料的局部变薄、再在变薄了的边缘镂空,让变薄的片料局部镂空显得更像薄薄的背鳍。而此玉玦则缺乏这一道工艺过程,为明显仿工的草章急就、偷工减料了(图6)。
图6
其余边饰镂空工艺的“西施效颦”不再赘述了(参见《古玉学步(63):软索棱条金属线切割三工细分辨》)。
(2)工艺低仿。
此玉龙为双阴挤阳线,阴刻线非古砣工。商代制玉阴刻线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仅以阴线收端的圆圈点为例,商代古砣工可见明显“一圈十二刀”磨痕,而此玉龙的阴刻线的U型工槽因工具的殊异而“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图7)。
图7
其余线刻工艺的一眼见仿痕迹不再赘述(参见《古玉学步(49):双勾阴线挤成阳粗线雄浑细流畅》)。
博物馆才是真正的老师,多观摩博物馆藏真品,则自然真仿立断、无从纠结了(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