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仿简答(6):热闹之后看门道
低仿观热闹、高仿看门道。
“观”的前提首先要平心静气,否则会对面相见不相识;其次要掌握古玉料工形纹沁的基本要素,否则会心猿意马、南辕北辙。
藏品:春秋式虺龙纹出脊玉环(图1,以下简称“此环”):
藏友:顺其自然
藏源:在线问答
辨邀:请品鉴
图1
显性看点:
(1)远观:青白玉,开窗见地;浮雕虺龙纹,组成元素又称为卧蚕纹,卧蚕肥硕带楚文化风格;类土黄沁,沁色轻重变化、晕散、过渡;有润度和透感(图2)。什么感觉?似乎美不胜收的春秋楚式出脊玉环,难免捡漏的心动。
图2
(2)细察:端倪毕现——
① 浮雕虺龙纹的雕琢技法为先以细砣雕琢阴线纹定位,再将线纹周边磨低,突现虺龙的轮廓,作为组成元素的卧蚕,其顶端的砣刀必然是尖浅收尾;而此环的顶端屡屡可见突兀的圆端收刀,则非古砣痕迹(图3)。
图3
② 古玉出脊环的外圈切割工艺的唯一选项是拉丝工,即使经精细打磨都要偶尔留下拉丝痕迹残留;而此环的外圈切割侧面可见隐约的横向螺旋痕和切面明显的凸起,为现代仿拉丝工艺镀膜钻石粉锉刀的修磨特征(图4,参见《古玉学步(199):古工拉丝无玄妙仿古工艺步步高》)。
图4
③ 此环工作面偶见蹦缺,非古砣琢磨工艺特征(图5)。
图5
④ 此环工作面打磨痕迹显示结束平行 非古工解玉砂打磨遗留的磨痕特征(图6)。
图6
⑤ 此环色重处却无土蚀土咬等伴生现象,判定为仿沁(图7)。
图7
仿到高处近逼真,心燥未必看得清。
所谓“形而下处辨迹痕、形而上方欣神韵”(参见《古玉学步(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入埋的沁色与传世的包浆最难掌握,即使看上去很自然感觉的“轻重变化、晕散、过渡”未必就是真正的自然沁色,因为现在与时俱进的仿古技术能够逼真到专家也遇打眼的情况。判断“轻重变化、晕散、过渡”色彩是自然沁色还是人工着色的关键在于:是否见“伴生”。这就是辨识沁蚀的“门道”所在了。
仿工技术:药性比较大,中高仿,非浅尝玩友所能轻易辨识。
逆耳良言:仿到高处近逼真,辨仿的原则为“一假皆假”,仿就是仿莫要存幻想;常有藏友质疑“哪里仿了”“如何仿的”?《学步》之辨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至于“如何仿”那也是技术机密了,仿外人概莫能全部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