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 亨利·卢梭:“他没有发现新大陆,他生来就住在新大陆”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说:世界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几千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留下的作品犹如金字塔一般层层堆叠起来,浩如烟海,根本数不清楚。
贡布里希
有多少在自己时代里叱咤风云、名噪一时的艺术家名字已经被遗忘,这么长的艺术史,我们能说出名字的艺术家,往极限了说,也不过数百位而已,而且还是饱含古今中外。
世界四大国家级博物馆中,卢浮宫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大英博物馆更是拥有惊人的800万件藏品,大部分是从希腊、中国和埃及掠夺获得,包括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俄罗斯冬宫是270万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330万件。
同样,我们中国的北京和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也拥有金石、玉器、陶瓷、书画、雕刻各色稀世珍宝超150万件。以上仅是知名博物馆的其中几座而已,全球范围被维基百科记录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超过55000家。
这些艺术品流传至今,且价值被世人认可,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普遍共性:拥有独特辨识度。这种独特辨识度毫无疑问是艺术家所赋予。
亨利·卢梭,是一位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极具辨识度。
在风景中的自画像,亨利·卢梭
他一生没有学过画画,当他拿起画笔时,已经是四十岁的“高龄”,比起国内那些三四岁就开始接受艺术早教的孩子们来说,他差的何止是一星半点的基础——他根本毫无基础。
那是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艺术运动风起云涌,如果你随便到街上去转转,就有可能碰到莫奈、梵·高、库尔贝、保罗·塞尚、高更……在这里,亨利·卢梭只是一名普通的收税员。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鼓起了勇气辞掉工作,拿起画笔,开始了他被嘲笑的艺术生涯。
卢梭为什么被嘲笑?
在他拿起画笔的 1884 年,罗丹刚刚完成现实主义雕塑《加莱义民》,莫奈早已画出那幅代表印象派的名作《日出·印象》,梵·高即将与高更相遇并留下经典的《夜间咖啡馆》……
夜间咖啡馆,梵·高
而卢梭,并未像同时代的艺术家一样用手中的画笔去探索人性,也没有关注光线与色彩的关系,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眼前和梦中的天真与质朴。
他跟他同代的艺术家们都不一样。
我们之所以会用艺术风格来为艺术史断代,是因为,在一段时期里,总会有那么一到两种主流艺术理念统治着艺术界。
在卢梭的时代,他就是那个偏离了主流的人。
卢梭的人生与幸福一词没有任何关系,卢梭 18 岁参军,服役长达 9 年,当时的军队登记表记录了他的外貌:身高 163 厘米,黑眼睛,椭圆脸,直鼻梁,双颊丰满,左耳上有伤疤。
卢梭画过多幅自画像,但在这些自画像中,我们从未看到他的左耳出现在画面上,或许就是这个伤疤的原因。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卢梭选择退伍,并在巴黎海关税务部门谋得一职,开始了持续 14 年之久的收税员生涯。
这个工作要求他经常到塞纳河沿岸的码头、城门及郊外田园去检查走私活动情况,征收商品税。这期间,他经历了一次婚姻和 9 次生儿育女,但 7 个子女相继夭折,36 岁的妻子也黯然早逝。
轻飘飘一段话,不足以让我们充分了解他的苦痛。
反正,四十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不惑之年”,他买了一些纸和笔,就开始走向了一段新的人生,虽然同样坎坷和辛苦,但在他的画面里,没有太多展现,更多的是犹如孩童般的纯净、天真与稚拙。
1891 年起,卢梭常去植物园和动物园观赏,一待就是一整天。他把从巴黎两个园区里观察来的各种形象组合成热带丛林景色,创作了许多幻想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原始质朴,又神秘天真。
可惜,这种“孩子气”的风格可不会受到评论家的赞赏。卢梭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画作去参展,然后失望而归。
卢梭最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从来不会被外界所击倒。对许多人来说,绘画,是技艺,是赖以谋生的工具,但对于卢梭来说,绘画,是他生命存在的方式。很少有画家的作品会不受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响,卢梭就是其中之一。
沉睡的吉普赛人,亨利·卢梭
我最喜欢他的原因,是许多画家用画笔描述自己心中的苦闷、忧郁、毁灭一类的痛苦。亨利·卢梭则不同,他的画里充满着勃勃生机,还有不尽的想象力。
足球运动员 1908 年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藏
他的画平静祥和,仿佛一切都是平等的,一切都能友好相处——他的画看完,纯粹又温柔,是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微笑起来的。
亨利·卢梭的艺术贡献是在他很老的时候才被人接纳。
他也被嘲笑过,但他凭着对画画的爱,未曾怨愤过。
正因为他是个内心如此包容、如此纯真,才能画出那么有想象力、那么质朴又纯真的画吧。
独立一百周年,亨利·卢梭
从来没有人像卢梭这样画画,但是他却画得这么好,这是不是就叫做天才?
61 岁时,卢梭依旧生活困苦,也仍旧被那些评论家们残忍地否定、奚落。不过他十分慷慨,只要手里有余钱,就会在小画室里举办音乐会,周边所有的艺术家都会过来参加,一同过来的还有杂货店老板、修锁匠和其他的左邻右舍。
几年后,时来运转,开始有人欣赏他的作品中,不过这是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们,梵·高曾慕名而来,参加卢梭的画室音乐会,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是知道他们叫你疯子的吧?”梵·高问。
“是的,我知道。而且我知道你在海牙他们也认为你疯了,咱们都疯啦……”
当时的这些年轻且先锋的艺术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有的在非洲的艺术中获得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高更),以此超越古典的创作手法;有的在日本的浮世绘中获得灵感,以此注入新的活力(莫奈)。
美味的一天,保罗·高更
穿日本服装的莫奈夫人,克劳德·莫奈
年轻的毕加索在 1908 年以“向卢梭致敬”为主题,举办了一场晚宴。晚宴上,卢梭玩笑式地对毕加索说,“我们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画家,你有你的埃及风格,而我有我的现代风格。”
这句话,代表着一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骄傲。
1910 年,66 岁的卢梭因病逝世。去世前,他完成了最后一幅作品《梦》。
在这片森林里,奇花异草郁郁苍苍,这些貌似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并非出自热带,其实它们在法国到处可见,只不过是卢梭将它放大并极为细致地画出造成的错觉而已。
画中除了狮子、大象和猴子等猛禽鸟兽外,还有共有两个人物,左侧沙发上的裸女,是卢梭曾经的恋人。惨淡的月光下,还有一位吹奏长笛的黑人,使整个画面具有了一种神秘而梦幻意境。
从惯常的逻辑来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应该和他的经历有关,但在卢梭身上却很难得到印证。卢梭生于拉瓦,后长居巴黎,从未离开,与所有这个城市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却画出了如此不同的作品。
这样天真的作品曾不被认为是艺术,但这就是艺术。就像毕加索说的:
“我在十几岁时就能画得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画得再好、再写实,你也永远是在遵循古人的范式,花尽一生攀爬,也只能去到古代大师曾去过的高峰,只有另辟蹊径,才能在艺术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