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 毕业季,不如看看罗丹是如何劝诫青年艺术家的

对于罗丹,

我们最广为熟知的一句话莫过于——

世界上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时至今日,他也仍旧是法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对于现代人来说: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的一位雕塑家。

《罗丹艺术论》是由罗丹述说,葛塞尔记录的,介绍罗丹的艺术观点和美学思想,对近现代的西方艺术世界有深远影响力的一本书。

本书非传记式而是对话录的方式,使其更为亲切而可信。

我们不如由这本书开始,看看罗丹是如何劝诫青年艺术家的吧。

“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大师罢。”

在全书的开篇,有一篇罗丹的嘱词,作为对一般青年艺术家的详明之指导,嘱词一开始便这样述说道:“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大师罢。”

无疑,罗丹对于前辈雕塑大师是怀着无与伦比的崇敬之情,他对于怀有卓绝之技艺的古典大师满怀着激情与崇拜,他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能量,激发灵感。但这种崇敬之情绝不仅仅体现在对他们的简单模仿以及亦步亦趋地紧随。

他崇敬他们,但是“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

罗丹坚信对于艺术家而言,美蕴含在一切自然之物当中,传统的力量在于不断告诫后来者,不要因循传统,而要勇于创新,追随自然为永恒之师。

罗丹手稿

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要锻炼自我的感觉,往“深处”去。不要用平面的观念,而要时刻用立体的观念去思考、去观看。在自然界中,只有体积,没有线条,在用眼睛观察世间万物时,要深入空间,不要将视线只局限于事物的轮廓当中,而是要着眼于高凸面。

罗丹手稿

他告诫艺术家,不要执迷于所谓的“灵感”,而要学习关于体积、比例和颜色的知识,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不断地练习当中去。在罗丹看来,艺术作品要体现真实,这种真实不是像照相机那般准确无误、一板一眼地描摹自然,而是要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无论是造型、色彩,都要能传达情感。

“只以悦目为务,只知如奴隶般再现没有价值的局部的艺者,是永不能成为大师的……大家望着的东西,大师是用了眼睛去看的。常人习以为习见的事物,大师能窥见它的美来。”

他劝谏艺术家要忠心于他的艺术创作事业,而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无谓的社交活动当中去,艺术家要将功利之心驱逐在外,那些追名逐利之人永远不可能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同时要接受他人公正的批评,而不要过多地在意他人的偏枉之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与艺术事业,忠诚地表现自我的感觉。

远离学院派,接近“真实”

罗丹之所以这样恳切地劝诫青年艺术家,也许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罗丹在青年时期进入了美术工艺学校,这所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这名老师对罗丹一生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勒考克鼓励罗丹追随自己真实的感觉,而不要因循守旧,不要追随学院派的教条。同时在这一期间,罗丹常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这一段人生经历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

罗丹手稿

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与此同时他爱上了雕塑。随后罗丹决定报考巴黎美术学院,但是遭到了连续三年的拒绝。这对于渴望成为一个雕塑家的罗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使他远离了“学院派”的禁锢。

《塌鼻男人》是标志着罗丹艺术风格成熟的一件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的模特是一个跛脚的乞丐,由于经济状况困窘,于是他就让街边的一个乞丐来做他的模特,而罗丹只需要管他吃饱饭就够了。

这个乞丐明名叫毕比,他的容貌衰老而丑陋,鼻梁塌陷,表情呆滞,与当时大众审美所接受的年轻英俊相去甚远。

而罗丹却在他的面容中看到了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在面部斑驳的肌肉皱纹中体会到了一种岁月的痕迹,某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此之前,罗丹也曾经长时间地按照“学院派”的标准去创作或英俊或美丽的人物雕塑,它们无一不符合古典主义对于“美”的标准。

但从《塌鼻男人》开始,罗丹开始了一次对新的艺术美形式的探索。

世人多爱慕美丽的容颜

《罗丹艺术论》记录了罗丹在工作时的状态,他让他的模特们时刻保持着裸体的状态,而他则持续观察他们,以熟知动作时的筋肉状态。

他不让模特们摆成特定的姿势让他作画,他让模特们自由地动作,而他则等待模特有好姿势时才开始作画。这与当时大多数的雕塑家的工作方法截然不同。

“面貌是通常被认为唯一的心灵之镜的,面部线条之动作,我们以为是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外在表现。

然实际上全身没有一根筋不传达内心之变化,快乐或忧愁、热情或失望、清明或郁怒……一切都表露于人体全部。”

这种通过人的肌肉线条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观点,是他贯彻一生的创作准则,他忠实地表现肌肉骨骼真实的状态,以此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感染力。

罗丹所认可的真实是遵从于他用眼睛所捕捉到的第一感受,他尽自己平生技艺之所能去表现这种直观的体会。

《欧米艾尔》,又名《丑之美》

比如雕塑作品《欧米艾尔》,无疑某些部分是被罗丹夸大地表现了,比如那因为消瘦而格外突出的骨骼,那瘦骨嶙峋的四肢,但那就是罗丹的真实感受。

情感——能够影响视觉,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创作真实地再现这种视觉印象。

“梦想着永久的青春与美貌,醉心于无穷的幸福与爱情,眼见着这副枯骨衰败零落下去,骸骨无存,雄心犹在,真是刻骨铭心之痛啊!”

这便是罗丹所倾吐的隐情。当时普罗大众对于这件雕塑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不屑地简单评论为“丑陋”,罗丹这样说道:“要知我的作品所以能引起这般生动的印象,是因为它极富表情的缘故;无疑的,在太严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美”

至于对于美的看法。

“所谓美,便是性格与表情。而在自然中,再没有比人体更多性格的事物。人体或以其力或妩媚,幻出多变形象。”

而女性美,他认为对于不同地区的女人,或是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女人,都具备自己本身所独有的美感。

艺术家在表现人物肖像的时候,要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所应探求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而不仅仅是对面容的一板一眼的照相机式临摹。

一个卓绝的艺术家能够透过现象去挖掘人物表情下的本质,“一个善观气色的人,能立辨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诚的好意。”而艺术家在面对雇主的时候,常常受到种种的局限,不能够将这种体会到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创新精神,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品,会在时间的验证下得到它最中肯的评价。

思想者,奥古斯特·罗丹,180 x 98 x 145厘米,巴黎博物馆

“能体味至美的艺术品的人是不多的;

即使在美术馆中或广场上,它们也只被少数的识者所鉴赏。

但它们永远在飞涌的情操,终究会渗入群众的心灵。

在天才之下,智力微薄的艺术家也承继着大师的意志,故伟大的感应,也会不久普遍起来。

文人画士相互影响;在一时代的各种头脑中,思想不断地交换着,新闻记者、通俗作家、插画家、素描家,把伟大的心灵所见的真理,宣传到一般民众中去。

这有如无数的溪流瀑布,汇成江湖般的集时代思想之大观。”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