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藏线骑行。二十六,怒江

邦达海拔4000米以上,几年前还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现在川藏北线直接从昌都一路向西,就不是非要经过邦达了,这个对邦达的影响颇大,小小的邦达镇显得很冷清。

西藏驻军的老兵胡玉泉,2006年开着小云雀重返西藏时,路过邦达本想住兵站,兵站的人说只能住部队的人,老胡想兵站就是为过往的军车提供住宿吃饭吗?以前就不是这个样子。有两个当地群众进到了兵站的里面,“哎呀!兵站的人哪,那个态度真恶劣,连训带骂的。”老胡感慨啊,现在兵站咋成这个样子了?和他们那时的第一代驻藏部队根本就不能比,而且他发现沿途很多都是这样。

那个兵站就在57318客栈的对面,我只在几个时间点听到里面的军号声,就没看到任何一个兵。

邦达机场位于邦达镇北面40公里处,机场海拔4330米,在稻城亚丁机场建成之前,是世界上最高的民用机场。我中途从这儿飞回上海,但回来时不敢直接飞到邦达机场,还是从成都出发,老老实实乘长途车到邦达,路上花了三天时间,一共耽搁五天,之前同行的骑友全都骑到前面去了,于是开始结识一批新的骑友。

邦达广场有一座雕像,当地人只知道他是一个英雄,名叫扎西,但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丰功伟业。扎西是藏族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类似于我们汉族的张三李四。

虽然东达山垭口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但要想看见怒江奔腾的身姿,还得攀上业拉山垭口。业拉山又名怒江山,因为翻过了业拉山垭口就是怒江。业拉山既是从318国道由东向西进入西藏翻越的最后一座横断山脉的垭口,也是横断山脉的最大天险。

在邦达镇上就能看到上业拉山的路,给人感觉并不高峻也不曲折。邦达距业拉山垭口40公里,海拔只上升了600米左右。上山中途还能看到邦达镇,等骑到业拉山垭口回望,草原深处的邦达小城早已隐没在乱山丛中。有一些骑友抄近路,直接沿着山坡把车推上去,但感觉上并不比骑车爬坡轻松。

从业拉山垭口往下眺望,便是号称99道拐的天险路段。现在大家习惯称其为怒江72拐,和金沙江类似,怒江72拐是我骑行川藏线的另一个理由。因为垭口的高度只有4618米,站在垭口肯定无法看到72拐的全貌,而只能看到最上方靠近垭口的一部分,仅这一部分,足以让人在目眩中体会什么是行路难了。人们把川藏公路称作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翻越业拉山垭口的公路应该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业拉山从垭口到怒江河谷的崎岖山路,不论被叫作72拐、还是99拐、还是108拐,都是极言其多。据说就是这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单是那种达到180度的大拐弯就有50多个,至于其他幅度稍小的拐弯,则多得无法统计。速降下来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以上,但大拐弯处必须刹车降速到30公里以下。三年前,有一位骑友没有控制好车速,飞进了天堂。

业拉山垭口分隔开的是两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怒江和澜沧江。用GoogleEarth查看,在卫星的探头下,这道两条大河的分水岭呈现出一片浅浅的灰褐,蜿蜒盘旋于山中的公路,则像是灰褐山体上的一些浅白色线条。由于业拉山地处横断山和青藏高原结合部,地质活动频繁,泥石流和大规模的塌方、滑坡是家常便饭。恶劣的自然条件下,318国道不时中断,从而使得业拉山成为入藏之路的魔鬼地带。

从业拉山垭口到业拉山麓的怒江河谷,也就是72拐缠绕的业拉山西坡,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落差高达2000米。因此,翻越业拉山的人将遭遇一场奇特的季节转换,当业拉山垭口还是冰雪飘飞的萧杀寒冬,随着72拐不断下降,深陷于耸峙高山之间的怒江河谷已是炎炎夏日。这种急速变化的高度,也造就了业拉山西坡植物的垂直分布。

一路上,从荒芜的冰天雪地,慢慢渐变成干旱山地的针叶灌丛,进而变为湿润河谷里茂密的阔叶树林。从业拉山垭口顺着一个接一个的大拐弯骑行,半山腰,在可以眺望到怒江的地方,公路两旁开始有了人家,简陋的房屋上积满了尘土,看上去不像是伫立不动的建筑,倒像是风尘仆仆的旅人。

1952年11月20日,青藏公路甘孜到昌都段正式通车,是现在317国道的一段。接下来要修筑昌都到拉萨的一段,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南北两条线路。

北路从昌都经丁青、索县等地到拉萨,现在的317国道还是走这一段,沿线多为牧区,大部分线路比较平坦,工程量比南路小,但地势高寒,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缺乏木料和燃料。

南路从昌都经邦达、波密、林芝、太昭等地到拉萨,海拔较低,气候较好,沿线多为农区,有波密、色霁拉等森林地带,但地形复杂,沿途雪山重重,大江激流,还有冰川、泥石流等险阻,工程十分艰巨。

公路是走北路,还是南路,工程人员有争议,筑路司令部的领导倾向于走南路,但不敢做主,就向西南局、西南军区汇报请示,这时候的西南军区司令是贺龙,他脑袋一拍,走南线!

以下这席话不知是否这个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的原话:“当然,雪山、怒江天险、冰川、流沙、泥石流,会给我们找麻烦,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但是,怒江也好,冰川也好,流沙塌方也好,它能挡住中国人民解放军么?我们就是要战胜千难万险,把公路修到拉萨去!”前面的筑路司令部要走南线,西南方面军队的主管要走南线,远在北京,从来没有去过西藏的毛泽东在1953年元旦也就批准走南线。

南线从来不是川藏之间的主要通道,但肉食者要走南线,于是今天的318国道就定位在南线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人总算知道了“泥石流”这个词,知道它的严重危害性,但映秀附近的泥石流路段只有40多公里,而康藏公路的泥石流地段有1000多公里。这条路,不论是修筑期间,还是修筑以后,几乎是年年毁,时时刻刻修,维护这条路的成本甚至比在上面运输的物质成本还要高,但对于那个被供养起来的现代化西藏来说,似乎是应该付出的代价了。

出现了怒江的身影

1953年6月,路修到怒江东岸,两岸是抬头望不见顶的山峰,数十公里的陡壁峭崖,直下江边,高差达1900米,素有怒江天险的说法。当时正值汛期,江水暴涨,涛声如雷,两人对面讲话都听不清楚。负责踏勘的技术人员历经千辛万苦,未能渡过江去,无法了解怒江西岸,只能在工程设计图上,画下7公里的飞线。

筑路部队向上级承诺,通车拉萨的时间是1954年,如果无法在怒江架设一条桥,这个承诺将成为空谈,于是按照军方的传统,一次和平年代的架桥工程被放大成了征服或者飞渡怒江天险的攻坚战斗。不过筑路部队还是给自己留了退路,这条桥可以是一条简易的便桥,也可以是像后来通车时的一条钢铁大桥,但保证通车是必须的。

当时的分工是53师师长黄作军、政委洪流指挥部队抢修邦达至业拉山一段,就是我们今天走的前半段,走过就知道有多么的艰难。

54师负责架桥,师长干炎林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和162团,来到怒江边,看了情况后,决定了二个步骤,第一步是设法把钢丝绳拉过江去,架便桥,施工部队开向西岸;第二步是派人从西岸的峭壁悬崖下到江边,查明路线的走向,桥位的地质地貌,能修多少便道,能放多少部队。

当年一定很难从别的路径到达怒江西岸,所以162团派出5个战士强渡怒江,他们划着当时部队唯一的一只橡皮船,经过几度翻船,三次失败,终于冒着生命危险到了怒江西岸,但是过去后发现江水浪急流速大,过河的绳索无法拉起来,便桥还是架不起来。

工程师张天翔发现水纹斜线过江心后,指向回水湾的一个大漩涡,离西岸只有二三十米,他提议用木料扎成木筏,把过河绳索扎在木筏上,江水可能沿着激流把木筏冲进那个大漩涡,西岸的战士就可以打捞使用。这个提议被采纳,于是铅缆、钢丝绳等材料都被顺利拖了过去,很快架起了一座简便吊桥。原来不被待见的技术人员张天翔事后被评为劳模,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计划的第二步是从怒江西岸下到江边查明线路和架桥地形。副排长崔锡明数次从陡峭的石壁悬崖往下滑行200多米,不清楚他获得了怎样的保护装备,显然他受了很重的伤,但还是成功来到了江边,查明了线路和架桥的位置。

崔锡明冒着生命危险攀援过的山,被称为“征服山”,战士们用红墨水写在石壁上,因为他们没有油漆,几天后就被雨水冲刷掉。后来公路通车后,为了纪念当年修建公路时的英雄业绩,用红色油漆重写,有的还凿刻在岩石上。至今过怒江桥时,仍可隐约看到石壁上的“征服山”“英雄阵地”“深山峡谷显好汉,怒江两岸出英雄”等大字。之后,经过76天的奋战,一座贝雷式的钢架桥终于横跨在怒江之上。

张广礼当时是162团通信排的副排长,不值班的时候也要参加施工。他回忆说:到昌都后先准备走中线,从昌都往西走,走洛隆宗。中路全是雪山、高山地带。南路天气好,有森林,以后决定走南路,走波密方向。当时的口号是“公路走南线,1954年通拉萨。”

过邦达草原,下去是业拉山,张广礼他们没有走山沟,直接爬那个大山下去,途径大扎,一直到怒江边。那里现在有一座桥,162团负责修那座桥,那里全是悬崖峭壁,经常塌方,一不小心掉到江里,就找不到了,水很急,没有办法找。张广礼所在的连修这座桥的东段,在离怒江200米的位置施工,在那里牺牲了五个战士,年龄都没有超过20岁,两个找到了尸体,三个没有找到。

现在一过桥就是山洞,桥与洞连着,原来没有洞,路是沿江边扒在悬崖上走的,有个山拐拐,从哪里拐过去。那个地方江面很窄,162团在那里架个钢桥,上边还写着“怒江天险”,还写有哪个部队、哪个连,现在可能字没有了。

在怒江天险修路,两边悬崖绝壁几乎是垂直的,人下不去,山羊、猴子都过不去,从怒江这边桥头位置往上看有300多米,从江边通不过去,要探一条路出来,把人转移到修怒江桥的位置,再往两边展开施工。为了下到怒江桥头这边,一位探险英雄副连长,他找到一个下雨冲刷出来的水槽,那个坡很陡,抓的地方也没有,他把胶鞋垫在屁股底下,从上边二三百米高的山坡一点一点蹭下来,滑到施工位置。上边把绳子扔下来,再下去两个人,下面有了三人了,打上钢钎固定住,把绳子拴好,上边的部队抓着绳子下来,再往两边扩展施工。

张广礼的回忆有很多的细节,除了那个英雄的职务可能有错,其他的记忆真实,也令人唏嘘。修康藏公路时,筑路部队总算有了一些近代化或者现代化的工具,他们依然要用人的生命去探路,遥想那些伟大的古代工程,长城、大运河、都江堰、故宫、布达拉宫,又会是怎样造起来的呢?

悬崖峭壁,没有路,没办法施工,就用小钢钎一根根打在悬崖上,拴上绳子,抓着绳子走,有的小鬼不注意,身上还背着背包,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掉江里就完了。那么陡的山壁,直接就掉江里了,根本没法救……打通怒江桥两头的路不足十公里,162团牺牲了几十人,牺牲的人就埋在怒江桥上边那个山顶了,原来的烈士陵园离公路有五六百米那么高,现在公路一钻洞,不从那边走了,就发现不了。

从此处离开怒江,向八宿方向前进

(0)

相关推荐

  • 滇藏两万里——察察线

    丙察察线全长270公里,丙察线约90公里,察察线约180公里,如果说走完丙察线你会觉得传说中的丙察察已经基本如履平地了,那么察察线还是会给你带来一些曾经狂野的感觉.丙察察线,从云南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龙乡 ...

  • 业拉山下的怒江72拐风光

    "怒江72拐":是指川藏线上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位于川藏南线(即川藏公路南线)的邦达镇至八宿县城间,16公里),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 ...

  • 拉萨拼车结伴到成都走川藏南线天天有车

    拉萨到成都走川藏南线精品路线安排:拉萨--八一--八宿--芒康--理塘--成都5日游 特别亮点:对任何一个喜欢自助旅行的人来说,走川藏线都该是第一选择.因为这条线最能让你感受到"在路上&qu ...

  • 带着小情人自驾锐界去西藏(三)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朝圣之旅.精彩内容戳这里. 前言   书接上回,顺利游览完稻城亚丁,震撼于其惊艳风景和旅程艰辛同时,也算达成自己心愿,并且运气特别好赶上游览好天气,才得以 ...

  • 吕梁孝义三勇士完成西藏摩托之旅(上)

    山西孝义三摩友历时25天,行程8千公里,圆满完成进藏摩旅. 有女摩友前来送行. 家人朋友和各大俱乐部摩友送别留影. 开始踏上进藏之旅 黄河水还是清的. 到达黄河大桥风陵渡 到达西安,大雁塔转转. 陕西 ...

  • 川藏线上山河壮丽,这些人不能忘!

    近日,一则怒江大桥上摆满鲜花水果的视频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表示"破防"了.视频中可以看到,西藏昌都的怒江大桥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鲜花.水果,路过的车辆鸣笛致敬.这些举动,都是为了致敬 ...

  • 深圳出发,18天丙察察进藏,川藏南中北线出游记

    (主要行程:丙察察.圣象天门.萨普冰川.格聂南线穿越记录) 单车18填进藏环线行程记录 一.行程概览 D0:准备出发 D1:深圳-南宁(住)700KM 10h D2:南宁-昆明(住)695KM 9h ...

  • 神游川藏(上篇)

    乐清大宝 2017-07-25 怎么办蒋山 - 音乐诗九篇  蒋山乐集 这段时间被困在家,大把日子嗷嗷待哺.老子说过:身体和灵魂,总要一个在路上.为虚度光阴,重新神游了遍川藏南线. 时间拉回至2013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六,天路十八弯

    藏驿道第17站,由雅江到剪子弯山打尖.到西俄洛宿:第18站由西俄洛到今霍曲:第19站到理塘.这条道路偏南,今天的318国道走剪子弯山(有隧道).卡子拉山.红龙乡,到理塘,路程略短于南路. 昨天住宿的相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二,康定

    川藏驿道,从泸定到康定是二站,第10站由泸定到头道水,70里:第11站由头道水到打箭炉(康定),60里.中间二个打尖的点在大烹坝和杨柳,大烹坝现为烹坝乡,杨柳现为柳杨村. 从新沟桥到新都桥,骑行线路可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九,巴塘

    禾尼乡附近的山区出产高品质的冬虫夏草,五月份是收获的季节,年轻的藏族小伙子每天早晨进山挖虫草,很辛苦.据说虫草对肺有益处,但需要长期服用.我买了二根,客栈的藏族老板说,最好是泡酒喝,但路上不敢喝酒,就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八,毛垭大草原

    川藏驿道,理塘到巴塘有6站(第20-25站),从山中穿行,行程550里.318国道则穿过毛垭大草原,翻越海子山,行程360里. 出理塘西门不远,318国道沿着无量河谷一起上行,一片辽阔的草原显现在眼前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五,雅江

    川藏驿道,第15站,由东俄洛到高日寺打尖.到卧龙石宿.东俄落就是新都桥镇:高日寺,现在叫高尔寺:卧龙石,现在叫卧龙寺.第16站,由卧龙石到八角楼打尖.到中渡宿.八角楼相传为岳钟琪将军所建,中渡即今雅江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四,新都桥

    川藏驿道的第12站,由打箭炉到折多山:第13站,由折多山到安良坝:第14站,由安良坝到东俄落. 从折多山垭口下来,一路速降到安良坝,中间路过木雅圣地景区.随着海拔高度降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到达木雅 ...

  •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二郎山

    2019年的川藏八天决赛于21日零点开始,从成都出发,五六个小时就到达天全.我们很想见识这些神人,无奈有点早,等我们吃好早饭,大神们基本都过了天全,直奔二郎山而去. 天全的高土司留下一座石牌坊,位于始 ...

  • 我的川藏线骑行。三十二,通麦天险

    早晨和赵辉一起出发,不知何事他又推迟一会,我先往前骑,一路上小雨断断续续.骑到通麦特大桥时,等着他过来,似乎看到他,他挥手让我先走,之后一直没有见到他.今天路程不多,70公里不到,但基本都是上坡,大半 ...

  • 我的川藏线骑行。二十九,然乌湖

    离开安久拉山垭口和那个念咒语的大喇嘛,下行到西坡山谷,路途约20公里,其间有一段极为危险的塌方路段,狭窄的公路一边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一边是松动的.随时都可能有石块坠下的峭壁.在安久拉山麓,静卧着著 ...

  • 我的川藏线骑行。二十八,安久拉山

    4468米的安久拉山垭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垭口平缓得出奇.安久拉山属于伯舒拉岭山脉,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