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极致,这才是国产剧的顶级水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几年,历史人文题材的纪录片、国综层出不穷。
《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我在故宫修文物》
最近,鱼叔又发掘了一部全新的纪录片。
一口气刷了7集,还意犹未尽。
很久没看到,质感如此高级的国产纪录片了。
难怪豆瓣网友想为了它换一台电视。
它极有野心,用12集的篇幅囊括了几千年的精华。
片名更是大胆,直接就叫做——
《中国》
这部「把野心写在了脸上」的纪录片,来自湖南卫视。
筹备过程,长达5年。起初就计划用三季的体量,吃透中国古代历史。
这个目标,可不简单。要完成,背后定有高人。
总导演李东珅,国内纪录片领军人物。
由他担任制片的《河西走廊》,创下豆瓣9.7的高分记录。
摄影师罗攀,电影圈中坚力量。
曾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
《金刚川》《芳华》《我不是潘金莲》里的镜头,都浸润着他的巧思。
音乐方面,由日本音乐家梅林茂与国内作曲家徐鲤把关。
梅林茂是中国电影圈的老朋友了。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流淌着他创作的音符。
配音阵容,也挺出人意料。
周涛、何炅,两大主持界名嘴,首度合体。
一个大气沉稳,一个灵活生动。
主创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套路,历史新说。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很难用一言两语介绍清楚。
所以,很多历史纪录片采用专家采访和主持人介绍的方式,来讲解历史。
但《中国》没有这么拍。
它无意走老路子,也不想局限于某段历史或某个人物。
索性剑走偏锋,来一次颠覆。
以思想和制度的发展为主线,聚焦于历史人物。
意在挖掘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
通过再现历代名人的重要选择和高光瞬间,来映照历史流变。
比如,第一集《春秋》。
导演就以孔子切入,从他的一生中,挑了几件转折性的大事,以点带面讲春秋。
第一件事,就是孔子与老子的世纪会面。
当时,崇尚礼制的孔子,主张用礼来拯救崩塌的社会秩序。
而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老子,并没有与他达成共识。
虽然二人的想法,并不统一。
但不能否认,这次会面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思想碰撞。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交汇,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第二件事,是孔子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他提出「有教无类」,让知识不再是贵族独享的特权。
他传播「礼」和「仁」,鼓励学生探索天地人生的奥义。
在当时来看,孔子的行为,十分超前。
对当下来说,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财富。
第三件事,是孔子周游列国。
56岁时,孔子担任鲁国国相,走上了从政生涯的巅峰。
但他的处境,却变得内外交困。
他认为,大夫不能拥有周长300丈的城邑,下令拆掉鲁国三大贵族的城邑,遭到极力反对。
与此同时,齐国担心鲁国称霸,设法阻止孔子主政。
于是,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
期间,他饱受非议,甚至背上了「丧家之犬」的称号。
但这些困难,从未让他止步。
是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支撑着他前行。
这种捍卫信仰的精神,在几千年以后,依然像盏明灯,照亮后人的路。
虽然,《春秋》以孔子的人生大事作为主线。
但是,它并没有拍成人物传记。
导演在孔子的每段经历中,都留出了一些时间,来做补充。
补充什么?
镜头透过孔子的双眼,窥视春秋的民间百态、权贵群像。
以此,来补充孔子行事的动机,展现春秋的历史全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对片中的孔子,有点眼熟。
没错,饰演者正是在《万箭穿心》《摩天大楼》里让人过目不忘的焦刚。
除了焦刚以外,何炅、汪涵、于朦胧、赖雨濛等我们熟悉的面孔,也将依次登场。
可能有人会担心,他们会不会歪曲历史,丑化古人?
大可不必。
《中国》对历史还原的严谨程度,是有保障的。
本片的学术顾问王子今、沙武田,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而演员在本片的功能,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呈现更具象的人物状态。
除了必要场景外,他们基本不说台词,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表演。
所有人的表演,都在突出沉、稳两个字。
什么强行飙演技、尬演,不存在的。
鱼叔常说,好作品一定要「有里有面」。
《中国》的里子,是它的结构和内容。
面子,就是它的视觉呈现。
不夸张地说,帧帧如画。
全片用8K高清摄影机拍摄,每一秒都透露着中式古典的意境美学。
随时按下截图键,可以承包你一整年的屏保。
更绝的还在后头。
影片在摄影层面,破除了「真实感」,强调「假定性」。
啥是假定性?
在摄影师罗攀看来,镜头越是努力贴近真实,可能越有反效果。
如果突出一种假定性,反而会引导观众,去构建他们脑中认同的真实感。
具体来说,这种假定性,体现为强烈的舞台感。
追求简洁、不繁琐、有遐想的视觉效果。
镜头里的场景,经常只有一扇门、一堵墙或者一个屏风。
摄影师让画面中,那些原本应该有结构的部分,处于黑暗中。
整体看起来,宛若一副留白的水墨画。
细节藏在无尽的黑暗中,留给观众自行想象。
此外,本片摄影还十分注重意象化表达。
比如,用海浪隐喻人物内心,波涛汹涌。
用流动的河水,比喻思想的川流不息。
用蜿蜒的树木,映射人物内心的苦楚与坚韧。
这种极具意境美的摄影风格,让《中国》透着一种高级感、电影范儿。
不过,鱼叔认为,《中国》真正的好,在于它的骨相。
它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想讲好历史的劲儿,但又不满足于常规的叙事模式。
它把历史长文中,那些大段大段的文字拆开掰碎,再用标志性的人物、事件、思想串在一起。
让当下的观众,可以在影像中去探寻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找到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密码。
这一次,鱼叔真的对湖南卫视刮目相看。
没想到,一向爱玩娱乐的芒果台,拍起严肃题材来,也很有一套。
《中国》总导演李东珅和联合总导演周艳,曾这么解释拍摄该片的初衷:
「梳理漫漫来时路,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知识,更是为了走好今天和未来的路。」
而鱼叔想说,中华文明,从未断流。
今日中国,从历史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
今天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看到的是令我们骄傲自信的底气。
更进一步说,我们需要《中国》这样的良心之作,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中国顶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