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画,两个词来形容“唯美,纯净”
李长白:(1916-2005年)浙江兰溪夏李村人(李渔第九代嫡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兼工诗词、书法,尤以工笔花鸟著称。结合教学,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上下册》、《花卉设色技法》、《鸟禽工笔写生设色技法》、等三部教学专著,为教育界、学术界所重视。
李长白出生在浙江兰溪。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教授油画,潘天寿教授写意画,赵无极、朱德群、刘开渠、李可染、李霖灿、吴冠中等人是同学,当时正值林风眠受推行中西画合并教学,他在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主攻油画,兼修国画。
李长白系统地跟随潘天寿学习国画,李长白画中的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都是受到了潘天寿的影响。此时李长白与潘天寿的关系已尤为密切,除学画外,还随其学习诗词,读李、杜的诗,二李和苏辛的词,还跟潘天寿学下围棋。这些都为李长白日后的绘画成就打下了扎实的“画外功夫”。
李长白就这样亲随潘天寿学习了两年直到1939年9月在国立艺专本科毕业。但是毕业后,李长白在昆明工作难找,只好到潘天寿那里借了50块银元做盘缠,到了重庆一心花园去看从上海去重庆的原国立艺专的校长林风眠。也希望能在战时的“陪都”谋个能糊口的工作。但乱世之中,举步为难,从1940年到1944年约5年时间,李长白为了生计在重庆与成都之间辗转奔波,换了十几份工作,都没能稳定住,且境遇每况愈下。
幸好1944年潘天寿在重庆任国立艺专的校长。当他得知李长白在重庆后,就聘请他到国立艺专教授工笔人物画。得益于潘天寿的关照,李长白在重庆国立艺专教了四年书,工作稳定,且也有较为丰裕的业余时间来画画,创作了一批质量很好的工笔作品,并在重庆、昆明等地举办画展,潘天寿亦对其画展展出的工笔画赞誉有加。1947年李长白曾在杭州创办“孑民艺术研究所”。
他曾奔走南北,先后到广州植物园、荷泽牡丹区、攀登泰山观日出、上黄山,洞悉生物态势、色泽、自然景观气质,为工笔花鸟画培养新生力量。他治学严峻,认为学习上要重视写生。要见多识广,才能有艺术的活力。
山水、花鸟、人物都要学,粗犷、工细的都要画,这样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各种作品风格的长处。在修养上要重视文学和情操的培养,才能使境界上表现得更为深入。在创作上重视境界立意,他常说“艺术不是无情物,情要真诚感要深”,认为写生、作画如没有感受,不得情趣不要下笔。
李长白对工笔花鸟画始终不懈,在家朝夕埋首作画,诚如苦行僧参禅,平时少与人应酬交往,不抛头露面争图虚名,展览会也较少参加,不轻易售画。为此,招致来“怪”的名声。李长白认为人生短促,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之间,总得为人民做点什么,才不愧自己人的一生。蜂群酿蜜,桑蚕造茧,尚且各尽天赋之能,造化于世。
李长白在艺术上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借鉴前人、吸取西洋”的创作道路。在创作上认为有“景胜、情胜、意胜”之分别。他的画不是刻板的物象录写,不是历代工笔花鸟画、山水画食古不化的老把式,而是富有时代艺术语言的生机勃勃的创作。他的画鲜而不艳,艳而不俗,染而不腻,实而不涩,这不是旦夕可就的本领,而是几十年孜孜不倦地艰苦劳动的实践积累。
李长白的工笔花鸟画,深入宋元而自出深沉静韵,独出了一种“静美妍丽,空灵清新”的风格。这种风格,是悟领了宋元花鸟画“精细不苟”的审物精神,入宋人花鸟造型、笔墨、色彩之美的精髓,臻于“静心精到”的创作境界,一开时代新风。
这对于塞实、郁闷、过于追求技巧创新和快速制作而显得既俗丽又繁乱的当代工笔花鸟追求倾向来说,明显的另具雅致而脱俗的格调。李长白工笔花鸟画内在沉潜的那种清心,是当下画坛急功近利而浮躁情绪普遍的人们所望尘莫及的。李长白的创作心境似乎纯净,唯美的倾向更占主流地位。观赏他的作品,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唯美,纯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