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出具年报到底要经历多少程序?

问:

需要一个季度多的时间来完成年度报告吗?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的年报要到四月底才出来?甚至有些公司年报和一季报在一天发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答:

在我看要分成三个阶段,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关账时间,这个时段的主题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忙”。

我们公司下属有近六十家子孙公司,有大有小,行业不同,管理方式不一,说是每年元月一日关账,实际上到月底也未必能关门。

因为关门不是张张嘴就能关上的,主要工作是结账算账,该开的票要开,该转的成本要转,还有费用报销,很多业务人员喜欢到年底集中报销。还有个人借款也要这时候集中清理。

主要工作忙完还有大量的扫尾的事要办,要核对银行余额,做调节表吧;要与客户对往来吧;要盘点库存吧。这都是基本动作,一个对不上都推倒重来,做调整分录。

这都不是最耗时间的,最耗时的是年终考核工作,幸苦干了一年,经营业绩怎么样总要拿出来看看吧,算好业绩还要算兑现奖金,这才是员工最关心的,算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士气呀。总有这样那样的人来发泄不满,吵架骂街的都有,财务在前面坚持原则,后方为了稳定队伍领导总要搞搞平衡,方案一改再改,最终整的大家都精疲力尽才算完。所以算绩效才是最花时间的。

算绩效不能从账上直接取数,要按绩效考核方案来,那些算那些不算都有说法,这相当于做两套账了。算好了不满意还得改,反反复复几个来回才能定下来,才能把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了结。

这还不算完,六十家公司,能分成三四个层级,除了末级都要编合并报表,一层层的合并,到总公司又是大半个月了。

一般这会是二月上旬,具体进度与过年时间有关,再苦也得让会计过个年不是(我听很多会计报怨过,快放假那几天,别人都在忙着联欢,只有苦逼的会计们还在算账)!

你以为总部合并就算完事了?太天真了,这才算刚刚开始。

年前会计主攻忙算账,年后就要给审计打助攻了。

第二阶段是现场审计时间,主题词是“赶”

审计看你账记差不多了,开始进点,通常过年前就会陆续进驻,但大部队都是春节以后,审计也要过年呀!

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时间紧任务重,一般几十个人会分成七八个小组,同时进点,先易后难,一个组会分配三五家公司。

审计人数比会计紧张,因为他们审的不只你一家公司,年报期从元月份正式开始(其实上一年11月份就算开始了,那账没结都不算数,是预审),到四月底结束,总共也就四个月,一个所就那么点人,要审几十上百家公司,实话讲他们是忙不过来的。

忙不过来怎么办?就开始赶进度,每个审计组都要严格按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时间会精确到小时。一个小组拖了退腿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所以审计加班是常有的事,晚上九点十点下班是正常现象,通宵也有。

赶进度提高了效率,但影响了审计质量,往往是这边单位资料还没收齐就匆匆把程序做完赶往下一个点了,银行函证、盘点、往来询证这些重要的审计程序都可能交给单位财务人员补齐,这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有经验的老财务会利用这个漏洞玩些花样,业绩完成的好会隐藏一些利润,业绩完成的不好就会少转成本、少提费用,如果金额不大,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就可能混过去,如果混不过去就会发生争执,这也要花费一些时间。

有的手段会更高明一些,他们掌握审计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主动以账没完成为由,要求审计人员晚点进点,再找借口各种拖时间,不提供资料,企图蒙混过关,遇到这样的要特别小心,可能会有大问题。

再怎么赶,人手还是有限,现场审计还是要花掉很多时间,前后大概二十天左右吧,这就是三月中上旬了。

现场审计结束就要进入年报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汇总出报告时间,主题词是“扯”。

各审计小组在完成现场审计后会集中到上市公司总部出单户报表,再交给项目负责人审核汇总,形成审计后的合并初稿,这时就轮到本人出场了。我的主要任务是和项目组各种扯皮,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但也不能全怪我们。

审计组的规避自身的审计风险,审核报表时严重偏保守,比干了几十年的老会计还要保守,能提减值尽量提,恨不能把原值全提完再提成负数(不夸张,有一年我查他们明细还真发现了),但公司的潜赢却视而不见,因为公众和监管机构都比较在意上市公司隐瞒亏损,虽然隐藏利润也很普通,但还没见那家因为这被处罚过。

上市公司都是有赢利目标的,完不成对股东也没法交待,只能以理据争。扯皮也不能乱扯,我的办公桌上常年放了本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每到这时候都要手持红宝书,引经据典和审计争个高下。

学财务的都知道,会计理论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新兴业务的处理方式在书本中找不答案,各人对准则的理解和站位又不一样,争论的关键在于对准则的理解程度,总得来说审计的兄弟们还是比较讲理的(社会经验不足,单纯),虽然本人理论知识不足,偶尔靠口才(皮厚)也能站点上风。

但大多数情况这种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从一开始双方心里都清楚——立场不同,大多数问题上谁也不说服不了谁。

争论的目的是试探对方的底线,一开始谁也不会把底牌亮出来,总要有来有往的过上几个回合,试的差不多了,如果还谈不下来,这时就会让背后的大佬出马讲数。

记得有一年,审计给报告的特别晚,第二天就要发上交所披露了,我只能连夜复审,半夜12点左右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做调整,直接给现场负责人打电话,对方抵死不从(主要是认为金额不算大,但工作量太大,怕时间来不及)。但我方认为金额不大,性质严重,还是要争,从12点争到凌晨3点,反复沟通就是搞不定。我只能大半夜的给大领导打电话,请大领导出马给他们所长打电话,两人又从凌晨4点打到了早上7点,还是谈不下来,最后上班到公司面谈(吵架),直到早上9点才算把事情定下来。

所以年报的最后一个阶段时间是最不好把握的,如果事情顺利,双方对审计结果都能接受,十天半个月就差不多了,三月下旬就能按时出报告,如果谈不下来,就麻烦了,发公告的时间都是事先申请好的,实在不行只能申请延期,还得解释原因,这种情况不多,但我也遇到过一次,那次是为了商誉的确认问题,官司一直打到财政部会计司,流程过长,申请延期到四月底才算完。

听上去很磨人,但也很锻炼队伍,所谓不打不成交,这些年我和几任项目总监都结下深厚的友谊,每到项目结束,都要互道一声珍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明年再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