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光俊:津门票友多风流

津门票友多风流

作者:甄光俊

  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曾有一类人为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有钱、有闲、有文、有情也有戏,不遗余力地培植、完善、改良京剧,从而使京剧的表现内容更丰富、剧本更经典、表演更艺术、影响更深远,这类人就是现已在生活中悄然隐退的票友。

  票友一词虽然如今还在使用,但其原有的意义已衰减很多。历史上票友票戏是指清兵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们经内务府特准,发给印有金龙图案的执照,在一定范围内说书唱曲,自娱自乐的活动。时人称这种执照为龙票;称持龙票娱乐为玩票;称玩票的场所为票房;玩票者彼此互称票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全国票友最活跃影响最大的年代。那时票友之所以在社会上知名度那么大,不仅因为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艺术水平也不逊色此时走红的艺术家,所以如今反映二三十年代的影视剧里,为什么常有京剧名家为票友搭戏陪衬的情节。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当时天津票友实力是最强的。早在150年前,京剧尚处在初级阶段,天津票友已经在北门里大街的雅韵国风票房组织玩票活动。当时被天津民众誉为票界三杰之一的刘赶三,就是从这家票房培养出来的。他下海做专业演员时被升平署选进清宫当内廷供奉,专给帝后们演戏,后来成为光绪初年著名画家沈容圃笔下北京鼎鼎有名的十三位演员之一。除此之外,南北各地的专业演员队伍里也有许多位出身于天津票房。继刘赶三之后被选到宫里演戏,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宠爱的另一位天津老乡孙菊仙,当初也是天津票房里的票友。后来的周春奎、王竹忱、崔熹云、李宗义、陈大濩、李克昌、童芷苓、丁至云、齐啸云等不同时期的京剧名家,无一不是起步于天津票房。

袁克文《惨睹》中饰建文帝

  民国期间,津城票友更是全国闻名,例如袁世凯之子袁克文(1890至1931),是全国知名的京昆名票。青年时代他在天津参加同咏社,一掷千金请昆曲名师万秉成、赵子敬教授,加之本人对昆曲的厚爱,因此袁克文对昆曲有精深研究。他所演《千忠戮》、《折柳阳关》、《小宴》、《琴挑》、《惊梦》等剧有独到之处;他演丑角也别具一格,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奸猾却不失书卷气,人物性格极其鲜明,被一些专业艺人所效仿,而且欧阳予倩、孙菊仙、荀慧生、雪艳琴、胡碧兰等著名演员,都曾与他合作演出过。另外,张伯驹(1897至1982)也是全国京剧名票,这位河南都督张镇芳的公子,民国初被社会称为“四大公子”之一。他一生热爱京剧,会戏极多,经常粉墨登台,并与杨小楼、梅兰芳、孙毓堃、田桂凤等名家合演。他常与余叔岩切磋唱法,武功自学钱宝森、王福山,功底十分深厚。1930年在北平与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国剧学会,许多著名演员都向他求学问艺。由此可见,津城的票友们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对京剧不仅热爱理解,而且研究实践,其水平按当今标准论,可谓都够专家级。

余叔岩、张伯驹《四郎探母》

  除名家子弟票友外,津城还有一批来自实业界的票友。这些票友的加盟,使天津票友人员构成更加多样。当时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实业派票友当数窦砚峰(约1854-1918),当时他是长芦盐业高管之一。窦砚峰自幼嗜戏,常到雅韵国风票房票戏。初习青衣,因身材高大、嗓音宽阔,后改工老生,唱法学孙菊仙,兼取王九龄、谭鑫培之所长。由于爱戏,窦砚峰活到老学到老唱到老,直至6旬过后依旧气壮神足,吐字行腔无不清正淋漓。1918年农历十一月,杨柳青首富石士元70整寿,邀约京津名伶在石家大院举办堂会,窦砚峰与北京名伶陈德霖、裘桂仙合演《二进宫》,因疲劳过度,返津途中又受风寒,回家后卧床不起,月余病逝。

王君直

  王君直(1867至1931)是继窦砚峰之后的又一企业派票友,而且同为长芦盐业高管。王君直一生嗜戏,为雅韵国风社骨干票友,工老生。他嗓音极佳,唱和念无不酷似谭鑫培,并得到谭鑫培首肯。余叔岩、孟小冬等名角均曾得其指教。他每次票戏,出高价将鼓楼大街的元升茶园包一天,让票友们玩个尽兴。1928年10月,王君直因盐务涉讼,被羁押在南京,1931年羁押期间去世。

  津城票友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京剧艺术的钻研。事实证明,票友学戏虽离不开专业艺人的传授,然而一旦入门,由于肯于钻研,因此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较之专业艺人更为深刻。更可贵的是他们一些学有所成者,又成为专业艺人的益友良师。历史上包括许多名家在内的专业艺人,都曾得过票友名家的教益和启发。后来成为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当初也曾拜票友出身的孙菊仙为师,请求加工《四进士》等剧。弘一法师李叔同,从少年时代就酷爱中国的传统戏曲,京戏、梆子、昆曲无所不好。他对孙菊仙执师礼尊之待之,彼此常在一起切磋表演艺术;他与武生一代宗师杨小楼、著名花脸演员刘永春的友谊也十分深厚,不仅向他们学习声腔和表演,还在他们指导下练习戏曲武功。光绪末年,他常在天津伶票两界组织的义演活动中粉墨登场,在《骆马湖》、《八蜡庙》里扮演武生工的黄天霸,其功其艺均得之于杨小楼、刘永春等师友的传授。直到他出洋留学前,仍经常到戏园子里参与票戏活动。可以说专业戏曲艺人与票友携手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是四大徽班进京后,从皮黄逐渐向京戏过渡,促成京剧艺术日臻完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津城兴旺的票戏活动,为专业京剧界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票友“下海”后成为独树一帜的专业演员汪笑侬,曾在天津主持戏曲改良社,并兼任正乐育化会副会长。他编写的《马前泼水》、《哭祖庙》、《刀劈三关》等剧,至今仍在流传。

  票友们充满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影响了中国人也感染了不少外国人。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籍女士雍竹君,与颇有名气的票友管绍华合作,多次在天津中原公司妙舞台、新明戏院、明星大戏院等处的戏台上出演《女起解》、《四郎探母》、《武家坡》、《乌龙院》、《汾河湾》等剧目。雍竹君是中德混血儿,其父是德国人,其母为华裔汉族,她从小酷爱京剧,十八九岁时已经学会不少出梅派青衣戏,唱功、表演都像模像样。她到票房里玩票人们对她疼爱有加,习惯以雍女士相称。雍女士金发碧眼,身材高大,体形丰腴,即便扮上戏装,外貌仍是典型的欧洲女郎模样,一些观众常被她那奇容异相逗笑。然而,她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京腔,声音与形体判若两人。如果观众不看她的外表容貌,单听她的念白和演唱,与地道的京剧演员别无二致。当时有人在天津的《中华画报》上著文,称她是国剧女洋票第一人。上世纪30年代还有一位在天津行医的法国人,也是京剧迷,人们习惯称他米大夫。他不善演唱,专好丑角表演。他和另一位法国戏迷合演《瞎子逛灯》,口齿清晰,诙谐滑稽,观众被他逗得捧腹大笑,他自己却从不笑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上述影响力的票友艺术群体已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但他们对京剧的贡献,以及他们带给京剧历史舞台的辉煌,带给津城的浓浓风情,人们会时常想起。

(摘自《天津日报》)

(0)

相关推荐

  • 伶人伶事 票友与伶人

     纵观中国戏曲发展史,不难看出清朝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顶峰,在这个时期里,创造产生了一些新的曲种,同时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剧种,陆续地汇集到了北京,各大声腔体系的融合,使各个剧种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产生了 ...

  • 天津出行不用再扫码啦!亮“健康码”便捷畅行津城

    天津出行不用再扫码啦!亮“健康码”便捷畅行津城

  • “小梅兰芳”旧话重提(甄光俊)

        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李世芳,系梅兰芳亲传弟子,人称"小梅兰芳",他不幸于1947年空中罹难,至今整整60年过去,今特撰小文纪念.    梅兰芳与爱徒李世芳    1936年初夏 ...

  • 甄光俊:追忆坤生翘楚王则昭

    来源:<今晚报>2015年2月11日 2015年2月7日,京剧谭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则昭先生以93岁高龄辞世. 王先生九岁学戏,十岁登台,曾被著名的夏声戏曲学校校长破例吸收为该校唯一女学员, ...

  • 甄光俊:荀慧生与河北梆子渊源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自京剧形成为独立剧种以来,有许多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先经过河北梆子启蒙,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改工或兼工京剧的.单说旦行,就有田际云.万盏灯.金月梅.芙蓉草.荀慧生.筱翠花.雪艳琴等一大 ...

  • 甄光俊:地方戏曲在天津的发展轨迹[下]

    7 率先将京剧播向世界 1990年出版的<中国京剧史>称,"梅兰芳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中卷168页):2009年央视戏曲频道播出的专题片<梅兰芳> ...

  • 甄光俊:地方戏曲在天津的发展轨迹[上]

    5 京剧人才在天津持续涌现 由于天津地界与北京毗邻,又是东西南北交汇的通衢大邑,因此,当徽汉两调在北京合流形成为京剧不久,首先便传入天津,并很快勃兴起来. 清朝同治年间,天津的戏园里名角荟萃,观者拥挤 ...

  • 甄光俊:张世麟三代京剧家世

    在京剧舞台上,有不少名演员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为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文记述的张氏祖孙三代京剧名人,就是这样的梨园世家. 第一代 张德奎 张德奎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原籍河北 ...

  • 【精彩回顾】华润健康乡村 | 严光俊教授:中医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及融合,越来越多经手术切除及放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在积极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中医膏方组方以方剂更迭,配伍灵活,具有综合复方多法.兼备 ...

  • 《早安京剧》剧场:津门票友马彪清唱《洪洋洞》

    马彪<洪洋洞> 司鼓:张亚军 京胡:勾铭 月琴:秦一可

  • 严光俊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严光俊系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师从严师,现将其治疗顽固慢性泄泻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男,55岁,2010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