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旬老人,仅仅3诊后,10年肺病顽疾,居然痊愈了

【导读】对于文中这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我们没有予以开胸平喘的对症治疗,而是先根据舌象分析疾病的根源,找出致病脏腑。再对致病脏腑,按子午流注,分时辰调治,10年顽疾终于缓解。诊疗思路详情,请看下文哦~

【患者】:曾某,男,70岁,已婚。

初诊:2019年1月2日

【主诉】:胸闷,气喘10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出现胸闷,劳累后出现呼吸不畅,症状时重时轻,间断服用中西药(具体药物不详)。

1个月前胸闷气喘加重,行走后出现呼吸困难,在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肺心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加重,上厕所还需要家人帮助,为求中医治疗,慕名来就诊。

【现症见】:胸闷,胸口有堵塞感,气喘,呼吸困难,需要吸氧来缓解不适感,夜间口干口苦明显,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绛红、舌尖红,舌体胖大,右侧偏高、左侧塌陷,苔黄厚,见舌象图1,脉濡软。

【既往史】:无肝炎,伤寒,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舌质绛红、舌尖红,舌体胖大,右侧偏高、左侧塌陷,苔黄厚

【查体】:T:36.5℃,P:90次/分,R:24次/分,BP:130/85mmHg

【内科听诊】: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干啰音,未闻及明细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左房轻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双肺多发性肺大泡。

【中医诊断】:气喘(肾水不济,心火灼肺)。

【西医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型呼吸衰竭,3.冠心病,心功能3级。

【治法】:降心火,疏肝降肺,补肾水。按子午流注,分时辰调理。

【方药如下】:(1)疏肝降肺方;(2)降心火方;(3)补肾水方。

嘱患者在患病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食品,禁食狗,羊,牛肉品,戒烟酒,清淡饮食。

二诊(1月7日)

药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晚间不需要吸氧,胸口堵塞感减轻,呼吸稍感顺畅,简单生活可以自理,夜间口干口苦基本消失,余未见异常,舌质偏红,苔根白,见舌象图2。

治疗方案效不更方,继用上方7剂 。饮食禁忌同前。

三诊(1月16日)

药后患者整天都不需要吸氧了,右胸口堵塞感基本消失,左胸口仍有轻度堵塞感,呼吸明显顺畅些,可以在家里稍微自由活动了,余未见异常,舌质微红,苔薄白,见舌象图3。

【内科听诊】:桶状胸不显,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治疗上予以调整治疗方案:减轻降心火、疏肝降肺气之力,继续补肾气。

【方药如下】:(1)疏肝降肺方;(2)降心火方;(3)补肾气方。

按语

患者主诉为“胸闷,气喘10年余,加重1个月”,中医诊断为“气喘”,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萎喘呕,皆属于上”,“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患者胸闷、气喘、呼吸不畅皆与肺气不降有关,观察舌象,舌质红、舌尖红,与心火过旺有关,口干口苦由心火灼热引起,心火克肺金太过,肺金又制肝木,出现舌体胖大,右侧偏高,左侧塌陷,明显有肝郁,肺不降之象。

上焦心火过旺,往往下焦肾水不足,水火不济,可见其舌根部苔厚,肾寒较重,不能受纳肺气。

舌苔黄和患者以往用错药有关。又有抗生素等寒凉之药损其脾肾,故气喘,胸闷加剧,故予以疏肝降肺治其标,予以降心火,温肾水治其本,连续治疗近两周,症状明显缓解,舌象中的黄苔消失,舌质由绛红转为微红。

患者初诊治疗5天后,二诊时诸症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药一周,治疗12天后,三诊时其胸闷气喘,口干口苦明显好转,舌红转为微红,于是减轻降心火和疏肝降肺的中药药量,补肾中药不变,续服7剂。患者逐痊愈。

治疗前后对比

我们根据子午流注结合相应脏腑用药,上午7时到10时(胃脾经流注)予以疏肝降肺,中午11时到13时(心经流注)服用降心火药,在下午17时到19时(肾经流注)服用补肾水的药,在脏腑循经时辰服药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

同时饮食调整也非常重要,心火过旺的患者忌食羊肉、狗肉、牛肉等热性食物,也忌食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另外也许戒烟戒酒,才能保证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该病例我们没有予以开胸平喘的对症治疗,而是根据舌象来分析疾病的根源,找出致病脏腑。对致病脏腑,按子午流注,分时辰调治,10年顽疾终于缓解。体现了至简古中医治病求本的理念和诊病思路。

供稿者:南娄底新概念中医馆周志高;整理者:于红娟

戈红丨民间中医

因病久治不愈,隐居十年,发愤学医。通过研究《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分析病理,感受药性,提炼出一套简单有效、易学易用的中医治病体系。临床以舌诊为主,用脏腑病机辨证的方法,用药精简,服药讲究。同时通过长期的身心修炼,提升对医者自身和患者疾病的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