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就能治疗牙痛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治疗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翳风穴操作危险度比较高
要在专业的指导下操作哦,非专业人士切勿操作)
用翳风治风火牙痛用于临床,针入痛止,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
翳风是三焦经的穴位,在耳朵的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治疗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
多见于冠周炎,化胺性根尖周炎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
针时用泻法,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剌下关、颊车等穴,如加服清胄散等清热泻火解毒中药,标本兼治,效果更好。
同时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足背第二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治疗虚火牙痛
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晚上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
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年老体虚、素体票賦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
太溪穴位于内踝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用之最宜。针刺时,一般多取双侧用补法。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
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肾虚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随着肾气的恢复,针孔凹陷的程度和时间也随之减轻和缩,甚至消失。
此外,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7点) 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 继针数次,可不复发。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