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吴下名园之冠(上)
★旅游地点:苏州留园
虽然我对于拙政园情有独钟,但父亲却犹爱留园,认为这座私家园林虽然规模上比起拙政园大大的不及,但胜就胜在其小得恰到好处,布置犹为精巧。当然,说是小,那也只是跟拙政园相比,其实留园也是大型的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好歹有23300平方米,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跻身于四大名园之列。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为东园。现在云峰由叠石师周时臣所堆,现在池西假山下的黄石叠石,可能还是当年的遗物。
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乾隆五十九年,吴县刘恕购得此园,在故址上加以改建,更名留园,乃因当时移植了多株白皮松和梧竹,园内竹色清寒,也称刘园。刘恕也爱石,治园的时候搜寻了十二峰移到园内,著名画家王学浩还绘了《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所幸寒碧山庄幸存了下来。同治年间盛康购得刘园进行缮修加筑,据说比昔年更加雄伟壮丽。说到盛康这个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儿子可就大名鼎鼎了,正是清末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成为吴中著名的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可见留园在当时也是盛极一时的。
留园的大门黑漆漆的,看着很不起眼。如果不是上面有着“留园”两个字,可能我们还会以为是普通的民居。这种低调的大门虽然毫不气派,那是因为园主人要的就是这种大隐隐于市的低调。想要奢华,想要精致,关起门来自个儿捣鼓就是,没必要显摆。
入口处很狭窄,两道高墙之间是曲折的走道,居然长达五十余米。走到尽头,就是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我们没有急于看花园,而是绕过去看了住宅区。其实后来走完了园林,才发现没有必要着急,回来的时候游览也是一样的。
门厅的中屏上嵌着一幅缀玉的留园全景图,这是1986年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的时候,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背面刻着的是俞樾先生所书的《留园记》。
来到留园的中部,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可以看到中部的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但只是看得一鳞半爪。这六扇窗图案都不一样,每一扇窗看出去的景色都各不相同,这也是一种移步换景。
走过粉墙,眼前豁然开朗。大凡园林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池塘或湖泊,很多精巧的建筑和假山都是围绕着水修建的。游览的时候,可以顺时针沿着池塘走,基本不会漏掉精华景点。当然,想要玩得全,还需要在外围查个漏补个缺。
绿荫轩是一个小巧的临水敞轩,硬山顶,轩名取自明朝高启的诗句“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据说原来这里栽种了一株三百多年的青枫树,小轩就笼罩在树荫下,因此应了“绿荫”的名字。额上的轩名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的弟子王个移所书。
轩南墙壁上嵌了一方石额,上面的“华步小筑”由钱大昕所书。这个华字通花,步字通埠,翻译一下就是花埠小筑,因为留园附近在装卸花木的河埠,以前这一带旧名花步里。
出轩北行是高两层的明瑟楼,卷棚单面歇山顶,楼上三面有明瓦和合窗,楼名取自《小经注》中的“目对鱼鸟,水目明瑟”。地上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了金鱼、仙鹤、莲藕等各种图案,俗称花街。楼梯在外面,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峰上镌着“一梯云”三个字,取的是“上楼僧踏一梯云”的意境。楼梯的东墙上,有董其昌书写的“饱云”砖匾。
从外面看过来,明瑟楼建筑外形像古代的画舫前舱,因此下方的茶室得名恰杭,这是取了杜甫《南邻》“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意。这个名字,在盛氏建园的时候就有了。
绕过明瑟楼是临池的露台,比较宽敞,盛夏赏荷的好地方,又称荷花台。这会儿的荷花已经开得差不多露出了败相,不过荷叶还是浓碧的,也颇具观赏性。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对面的假山,黄石填底,湖石为顶,兼有黄石的阳刚和湖石的阴柔。
涵碧山房是中部花园的主厅,叫“涵碧”这个名字的建筑在园林中比较常见,这是取自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造,刘氏时称卷石山房,这是盛氏改的名。因为前面临荷池,通常也称荷花厅。厅内装修朴素大方,南北两面不设墙,光线很明亮。匾额上的房名是篆书,这是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写的。
中部假山上古树参天,山体一直建到水池边上,古树、假山和水池三者形成了高、中、低的错落有致。如果说拙政园以水著称,狮子林以假山闻名,那么留园的这处造景则是山水的高度统一。
在山房西侧有一条爬山廊,在这里可以移步换景,是一条天然的游览线路,被称为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的三大名廊之一,全长三百多米。中部西墙上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王法帖——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法帖始刻于明朝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
刘恕喜好书法名画,就把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的法帖勒石嵌在园中的廊壁上。后代园主大约都是雅爱书画的风雅人士,大多承袭了这个风气。于是,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形成了今天留园内书条石的特色。至今留园保存359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是中部花园的最高建筑,说是轩,实在上是一座依廊而建的半亭。木樨是桂花的别称,可知这里是赏桂花的地方。轩前有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对仗之工整自不必说,最妙的是上联中的“含”字和下联的“动”字,一下子就觉得这方景物活色生香了起来。
跨过小石桥沿着石径一路蜿蜒前行,有几株百年高龄的古银杏在假山溪石间傲然挺立,中间是可亭,这座六角飞檐的攒尖的小亭,结领是花瓶倒扣,据说这是1953年整修的时候应急之作。
“亭”字在《释名》里的解释是“停也”,意指到了这里可以停一下,因为有景色可以观赏。亭中有一方石桌,是安徽灵璧石。站在可亭里可以看到留园中部花园的盛景,四周还栽植着梅花。
远翠阁的得名取自于方干的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前”。这座阁的建筑形式有点类似于楼,单檐歇山顶,上面的三面有明瓦和合窗。
往下走,小池中央有三座小岛,被称为小蓬莱,用了“一池三岛”的造景手法。两有曲桥相连,上面是亭式的紫藤花架。黄石上刻着“小蓬莱”三个字,是解放后新题的。盛氏的时候园中就有小蓬莱,但不知道是不是指这里。
濠濮亭是一座小方亭,单檐歇山造,北面挑出水面而筑。濠、濮是古代的河流名称,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大在濠上观鱼,古人以钓鱼来表现归隐山林的情趣。亭侧的池畔有印月石,倒影映在水池中如同一轮月亮。
曲溪楼取的是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典故,楼高二层,单檐歇山顶,下面是狭长的过道,南北长约十余米。往右就进入西楼,单檐歇山顶,因位于五峰仙馆西侧得名。东面用木菱花装饰,西面是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东西两侧分别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衔接。
过西楼是清风池馆,向西敞开,单檐歇山顶,苏轼《赤壁赋》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句,以后的馆名也很长,“清风起兮池馆凉”,这里大约是夏日歇凉的好地方。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打深井要用长绳子,想得到高深的学问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
天清气朗绿荫轩,古树交柯遗碧痕,
转嗅木樨香自远,且留好梦在佳园。
——七绝
自驾游:苏州留园
8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