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村】下孟塘村:真不简单的上族祠和嘉庆堂
下孟塘村:真不简单的上族祠和嘉庆堂
永昌街道下孟塘村,原属孟湖乡,以水田为主,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多亩。下孟塘村现在已与上孟塘合并成孟塘行政村。原先的下孟塘行政村下辖下孟塘和西湖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80余户,1000余人口,耕地1400余亩。村民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养殖珍珠为主。
下孟塘自然村世居徐、范两姓,据《孟塘徐氏宗谱》载,其先祖徐必大于元至正三年(1343)与范姓女结婚自婺州迁入此处落户,后逐步形成以徐姓为主的村落。因村前有大塘一口,“塘以孟名,巨浸庞然”,人称孟塘,村在塘下,故称下孟塘。下孟塘村古建筑众多,村巷平和安宁。村中有上族祠、嘉庆堂、文昌阁、龙珠殿和石牌坊等明清古建筑。其中,上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庆堂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因为如此,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透露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西湖自然村世居江姓,村落在南宋时形成,因地处孟塘西面湖边,故称西湖。
今年3月的一天,好友林马松打来电话,需要到下孟塘去拍摄一些古村落的照片,那天是周末,我在家写文章,一看已经是11点了,我就约林马松、吴社卿和范维德一起到我家旁边的一个小店里吃了中饭。饭后,我们打的坐出租车来到下孟塘村。
在游埠至诸葛诸的公路边,有一个村叫下孟塘村,村外高地上的龙珠庵、孟塘殿显得十分古朴,里面据说供奉着北汉谏议大夫呼延廷(因主张通宋满门抄斩,幸存一子呼延赞家族是与杨家将齐名的“呼家将”)的塑像。下孟塘村中的春节民间文艺活动“小脚灯”是兰溪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宣德年间就已产生,有花篮舞、彩车舞、彩马舞、打花鼓等演出,中间穿插丑角打叉逗乐,并配以民间曲调,饶有风趣。
下孟塘村外围经过新农村建设早已焕然一新,而省文保单位上族祠和嘉庆堂附近还是古屋林立,犹如旅游散文中常提到的“失落的家园”般古老而亲切。
上族祠即徐氏大宗祠、孝伦堂,坐北朝南偏东6°左右,占地面积为1700平方米。由门厅、正厅、寝堂、厢房以及四个偏院组成,无论从总体布局、大木结构还是木雕细部都与西姜祠堂和生塘胡祠堂相似, 尚存“邦关重望”古匾年号不可辨,所以在无史料可查的情况下推断其为明末清初建筑。上族祠曾一直用于下孟塘小学校舍,保存较为完整。上族祠总体呈“回”字形布局,正厅独立,其余建筑互相连接。中轴线上分布有门厅、中厅和享堂,两侧有东西厢房并经庑廊链接,形成一个四周闭合,中厅独立的“回”字形建筑,结构保存十分完整。
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檐八字门,有抱鼓石,两旁照壁置砖制斗拱各三攒,正门檐下置平身科三攒、柱头科两攒,均用五踩重翘斗拱,拱面制成象鼻昂,月梁式额枋正中雕刻戏曲人物并施彩绘。进入门厅,抬头可见天花藻井,用十四攒五踩重翘斗拱撑托,其余各间为楼屋,有精致的隔扇窗,后檐柱用抹角青石方柱。门厅两山墙有门洞通入水门祠和土地祠两座三间二厢偏院,梁架简朴,无雕饰,其中水门祠为楼上厅结构。厢房各七间,进深六檩,穿斗式,前出廊,原有隔扇已无存,抹角青石檐柱,方砖错缝墁地。寝堂高于天井四级台阶,面阔五间,进深六檩,穿斗式,前出廊,原有隔扇也无存,抹角青石檐柱,方砖墁地不同两厢,为斜铺式。寝堂旁另有两座偏院,梁架类似土地祠。正厅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十三檩(露明部分),周围廊式,屋顶用覆水椽和飞椽,四周檐柱为抹角青石方柱,檐下有壶嘴状撑拱、异形上昂和象鼻昂。内部高敞,用材硕大,给人以震撼力。各间梁架均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再接前卷棚后单步,四角有出四十五度的穿枋联结,梁柱节点处用素面雀替,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两翘。卷棚顶的龙骨椽线条优雅,各种月梁形态饱满,龙须纹流畅,极富建筑的韵律美。所有柱头卷杀圆和,柱础有礩形、鼓形两种。荷叶墩、异形上昂等构件雕刻精美。
嘉庆堂为宗族支派大厅,又名高玄厅,坐西朝东偏北16°左右,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平面为三间三进一穿堂。均采用梭柱、月梁、月梁断面近矩形,隔梁下垫有斗拱;特别是穿堂,设有藻井,四周用斗拱承托,形制古朴,为明代建筑。前后进等处清代有重修。
嘉庆堂由门厅、正厅、穿堂、后厅和厢房组成,主要建筑为明中前期遗构,门厅与两厢为清末改建。嘉庆堂现为七家村民共用,保护现状较差。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门外有四柱五楼牌坊式砖雕门楼,部分楼檐毁坏,雕饰较简洁,正中阳刻“乡会联捷”。内部明间两缝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单步,用童柱,次间山缝穿斗式,檐下用回纹牛腿,两厢各三檩两间,鹿衔仙草牛腿。过天井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屋宇高大,用材考究。建筑明间两缝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山缝抬梁穿斗混合式,五架梁上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三翘,拱瓣明显,朝明间一边装饰象鼻昂和云纹枫拱,双步梁上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两翘,金柱头顺檩方向出单翘斗拱,梁柱节点用雀替和丁头拱,后檐有一斗六升扶壁拱,前檐牛腿疑为清末添加。月梁断面矩形略外弧,两端刻满月状龙须纹,单步梁为鸱鱼状,柱子用梭柱,圆形讹角栌斗,红砂岩礩形柱础。正厅后有纵向穿堂与后厅相连,左右出廊有隔扇,与山墙围护成两小天井,形成“工”字形布局,穿堂顶部有用出跳斗拱撑托的天花藻井,中心一间四周有单翘三下昂九踩斗拱,部分残损。后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檩,全穿斗结构,梁枋上有缴背遗法,襻间有工形拱。
花厅是村里一处典型的古民居,坐西朝东偏北15°左右,三进两明堂式,南边再相连三合院式边房一组,清中期风格,现为五户村民共有。外墙两座门楼用二柱一楼仿木牌坊式,额枋阳刻“■壁联奎”、“泰岱联辉”,砖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内容丰富,有人物故事、鸟兽花卉、几何图案等,可远观亦可近看。内部三进九间加左右厢房均为走马楼式单檐楼屋,第二进底层做抬梁式,用作客厅,后进全穿斗结构,用作卧房。檐下有美人靠,牛腿为狮、鹿、草龙等造型,鼓形柱础,三合土墁地刻方格线,天井用青石铺设。
下孟塘村所保留的诸如花厅之类的民居建筑就显得生动活泼,砖木之间流露出的是当年主人的一种性情,一种趣味,一种追求,借助最本能的“肌肤之亲”,我们似乎都能触摸到这种情感所在。其实,古建筑本身就是有情感的。
我们冒雨走进村里,看到村里有较多的小花园,现在村里已经建成了3个。全长1.4公里的环村路和小花园一样,都是统一规划建设的。
村里正在修建一条400米长的古街,道路中间铺着青石板,两旁嵌着鹅卵石,再配上粉墙黛瓦的老房子,看上去真像一条古街。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村巷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爽、干净。两边整齐的房子,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十分恬静。
下孟塘村东面有两个巨大的池塘,波光浩淼,润泽四野。跟别的村不一样,池塘里的水显得特别清澈。村祠堂前有片空地,作为小广场。每天傍晚时分,村民都会围着环村路散步,妇女们则在小广场上聊聊天,感受着家乡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