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金角行政村
金角行政村
金角行政村由原来的许埠和下陈赵两个行政村组成。位于兰溪市兰江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下陈赵。 村以驻地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有耕地709.97亩。辖下陈赵、许埠 、荸荠塘角(隔塘)、瓦灶里、下陈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89户,1509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
下陈赵自然村位于兰溪市兰江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下陈赵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有耕地164.1亩。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5户,537人。500年前,此地有塘名郭尖塘,塘下先有陈姓住户,后又迁来赵姓,成村时以两姓得名下陈赵。村民以种植业为主。
许埠自然村有村民小组3个,125户,385人,耕地220亩。村以许姓聚居,村靠兰江边,古时有装缷货物的码头,俗称许埠头而得名。
荸荠塘角自然村有村民小组1个,28户,126人,耕地69亩。村以村旁荸荠塘得名。
瓦灶里自然村,村民解放前由江西玉山迁入,以烧砖瓦为业而得名。有村民小组1个,23户,91人,耕地52亩。
下陈自然村,村以陈姓集居得名,有村民小组3个,108户,370人,耕地204亩。
下陈赵村位于原兰江冶炼厂旁,是一个郊区村。因而,该村村民比较富裕,生活条件有机大地改善。
下陈赵村名人辈出,最著名的要数陈自中、陈萍、陈达一家三代了。
《兰溪市志》载:
陈自中(?~1276),字与可,原永嘉人,丞相宜中弟。娶邑杨氏女,择居甘棠乡下陈赵村。
好学,善为文,顷刻数千百言,悉有理致。咸淳四年(1268)进士,由郡司马擢太常丞。德祐二年(1276),蒙古军入浙,以行军司马提兵扼守分水关。食尽援绝,士卒多溃散,关破,元军帅欲降
之,不从,被杀害。祀乡贤。子陈萍,详本传。
这里插述一下“丞相宜中”,即宋度宗时(1265—1274)为相的陈宜中,是陈自中之兄、陈萍的伯父,但其在历史上的名声是相当不好的,多与宋理宗时(1225—1264)的贾似道并提,是加速南宋覆亡的两大误国罪人。不过陈宜中的最后结果是在宋亡后逃亡到了暹罗(今泰国、柬埔寨等地方),此后就终老在那里,比起当时张弘范以宋将降元后,率元军南下追杀南宋残军,直至广东崖山,陆秀夫负年仅九岁的宋卫王赵昺跳海死,最后覆灭南宋似乎又有所不同。陈自中殉难的分水关,在现江山市至福建省的仙霞岭上,当时是由浙入闽的一条要道。至于甘棠乡,其地域则包括现兰江街道的原溪西乡和现赤溪街道的原赤溪乡。
陈萍(1267~1322),字希轩,号碧湖,下陈赵村人。宋丞相陈宜中侄。父自中,宋德祐二年(1276)为大都督府行军司马抗元,提兵扼守分水关。食尽援绝,元军帅欲降之。不从,面南再拜殉国。宋亡,元世祖物色宜中子孙,得萍,厚待之。时萍10岁,刻意于学,兼通梵教,骑射亦精。赐名辇真伽剌思,入侍东宫,日见亲信。成宗时,吐蕃强盛,边人告警。朝廷命萍领吐蕃宣慰使,帅兵讨伐,悉定其地。赐上樽袭衣,奖谕甚至。及武宗朝,以萍习知西事,特命以宣政院(从一品)抚宁边陲。初入境,有数千骑整众而来,猝与之遇。萍亟令从骑解鞍列坐,环以重车如城郭,左右指挥,外示闲暇。敌疑有伏,惧,莫敢前。有以所戴白帽揭于竿首者,萍引弓一发中之,遂惊骇而遁。由是诸部服从,不敢叛。萍入朝,以功拜大司徒,进阶银青荣禄大夫。卒葬兰溪甘棠乡施家青山垅。
这一段记载,还向我们传递了更多历史信息:一、说明元朝政权建立以后,也很快接受着汉文化。起用故宋遗民人才,起复一些汉官官制,如宣慰使、大司徒等。银青荣禄大夫等更是唐、宋历朝一直在使用的荣誉官阶,以此来加速社会的融合和统治的巩固。二、记述自隋、唐以来中原中央政权与吐蕃为代表的西南各族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一个特殊时期中重要的一段史实。尤其可以看出的是,以如此才略、胆识,在民族交往大业上建此特殊功勋者,在兰溪人士中,迄今为止,陈萍还是第一人。
令人萦思的是,在陈萍去世约40年后,陈萍的儿子陈达在任职两准(今安徽地方)地方官守时,与其时已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血战,在朱元璋攻克温州时,投渊自沉,血战而死,就同他祖父尽忠于亡宋一样,尽忠于亡元。
陈达不仅尽忠于亡元,而也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
关于陈达的生平,明初隐居在平阳的金华著名学者苏伯衡有《故元翰林侍讲学士陈公墓表》,记载甚详:陈达,字元达,祖籍永嘉,父居兰溪,年十五征入宿卫,二十学书于书法大师康里巙巙、杜本。经过老师栽培和自己努力,陈达三十岁时书法名气几与康里齐名。当时钦安殿成,在廷善书法者咸书殿榜上进,朝廷独用陈达题字,其书法水平,深得皇太子欣赏。至正壬辰,擢端本堂司经,寻转正字,又迁文学。因劾顺帝时奸臣秃鲁帖木儿而遭迫害,解官南归“病卧故里”,依居永嘉先墓下面。先祖墓茔在西山虎跑寺边,可见其在温州居住了很久,所以孙衣言认为“归居永嘉,则固吾温人也”。
他在温州跟从平阳陈高学习《尚书》《周易》,曾召拜集贤直学士、亚中大夫兼太子赞善,翰林侍讲学士、资德大夫兼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等职,终不赴。他的伯祖陈宜中,景定初以攻丁大全而编管建昌军;陈达他也以劾秃鲁帖木儿而几见杀。宜中抗元不降,老死海外;陈达在朱元璋攻克温州时,投渊自沉,被军士出之;即引佩刀自裁,又军士夺之,乃断发以示决心。苏伯衡感叹:“夫丞相也,公也,生与厄会,何其绝相似也。”陈达被明朝安置于濠州,后遇赦,死于兰溪,葬兰溪甘棠乡门村原。
陈达与著名的士人袁桷、黄溍都有来往。袁桷有《睡觉东西书灯犹明喜勉元达兼示瑾子》《省中议事回元达有诗次韵》诗,黄溍有《送陈元达代祠补怛洛迦山》诗写道“殿榜旧夸韦诞笔,锦衣重过买臣家。相门乔木殊无恙,万古清风碧海涯”,三国时韦诞善书,当时楼观榜题、宝器之铭,悉为韦诞书。黄溍以韦诞笔来夸奖他的艺术成就,赞赏他的宰相家风。
陈达书学王羲之(王右军),将自己的兰溪书房取名为临池轩,吴沉《临池轩诗》称赞:“集贤学士相门孙,八法通神似右军。奉诏曾题金殿榜,承恩更号玉如君。山中铁限穿成穴,池上墨花凝作云。一代几人称绝品,家鸡野鹜浪纷纷。”《书史会要》云:“陈达,字元达,永嘉人,官至崇文少监、太子赞善。志行修整,真草师二王,不以规矩自窘。”他的书法是学王羲之父子,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他曾经为温州人写过庵室的匾,宋濓《耘庵铭》:“良乡丞陈谦益仲,东瓯人也。嗜学弗倦,慨然有志于事功,陈翰林元达以飞白书其憩止之室,曰耘庵。”至正二十五年温州重修谯楼,《重修温州路谯楼记》就是他留在温州的书法作品,该记有“集贤直学士、亚中大夫兼皇太子赞善、陈达剌麻实理书,并篆额”题款。陈达其父伯姨辈入元为僧尼,陈达奉信剌麻教,故其法名“剌麻实理”。陈达其父陈萍,黄溍《陈萍神道碑铭》云:陈达“工于书,今上皇帝尝命题钦安殿榜及浑天仪躔度集、历代郊祀礼,甚被嘉奖。尝奉旨礼祠宝陀,竣事而归,锡赉尤渥,人谓陈氏有子矣”。可惜《重修温州路谯楼记》没有拓本留下,我们至今无法见到陈达的书法作品。
陈达不仅书法好,他还富于收藏,据《江村销夏录》记载:“宋李龙眠洛神赋卷,纸本,永嘉陈达家藏。”《石渠宝笈》记载:“唐李白上阳台书,一卷,素笺本,草书。王余庆记云:‘至正丁亥正月乙卯,金华王余庆获观于同里陈达氏京师寓舍观志之斋。’”他不仅自己善书,他后代亦传承家学,其子三:惟智,字伯理,中书舍人;惟聪,字仲闻,号梅轩,应天训导;惟定,字季安。孙宗旼迁居平阳(今苍南)赤溪。陈达子孙迁居平阳,苏伯衡《临清轩记》也有明确的记载:“仲闻,故元翰林侍讲学士陈公元达之仲子也。侍讲至正间为宫僚,以善书,极为储君所敬礼。储君闻其退朝日必临真书千字、草书倍之以为常,多其能勤也,作‘临池’二大字旌之,侍讲乃为临池轩以侈宠赐,礼部员外郎程以文实记之。则侍讲之书独步当时,岂偶然者?仲闻幼传家学,迩来字画亹亹,逼侍讲矣。侨于平阳凤山之下,治轩以游息,取名贤墨迹石刻,朝夕心摹而手追焉。因扁曰‘临清轩’。”不仅次子仲闻传承家学,长子伯理为中书舍人,当亦善书,可见子孙也颇著力于书法家传。
陈达还学诗于张雨和马彦恂。张雨的艺文造诣很高,对元代后期的书画,颇有影响力。马彦恂,字伯诚,以缮写经世大典,授左卫教授。二人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对陈达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使得陈达不仅是个书法家,而且还是个诗人。
在《青山陈氏宗谱》中有陈达的佚诗。如《无题》:“闲庭芳草日萋萋,帘卷东风紫燕齐。玉笛未谐嬴氏婿,锦机先学窦家妻。歌残杨柳肠空断,梦到梨花思转迷。脉脉幽怀对岑寂,可堪憔悴度深闺。”《午睡》: “花影萧疏竹影低,恹恹一枕绿窗西。枝头好鸟知人意,飞过垂杨别院啼。”《寄李子(讳孝光)》: “年来偏意故人深,双鲤稀传尺素音。抱病岂缘司马谒,伤时不作杜陵吟。江城月白空携酒,山馆春晴独对琴。何处浮云看世事,如君真得百年心。”它们均未见于《全元诗》,特别是与著名文学家、乐清李孝光交往的诗,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