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335号作品】梁继志:秋声慰乡愁

秋声慰乡愁

梁继志

回乡过中秋,轿车驶上乡村路,我便把车窗摇下。弯曲平坦的村村通,闪过一片玉米地,一片棉花地,一片杨树林。过小桥、穿村庄,朝着向往的故乡疾驰。

中秋的故乡雨后空气湿润,天高气爽。上午十点车辆行人渐渐增多,提着包装盒、塑料袋的乡亲们站立着说笑着。停下车步行在他们中间的我,加入问询祝贺的行列。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了,很多和蔼的笑容会投来陌生的眼光,真有些“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自感。同辈者历经岁月风雨的白发白雪般纯洁着,晚辈的青春正在遥远的异乡城市天空闪亮着奋斗的光芒,再下一辈的希望在知识的海洋里梦想着扬帆。这样的乡村变革彰显着时代的文明与进步,虽然故乡的人口少了,但乡村的风景却多了。乡亲们的钱袋子、粮囤子、菜篮子鼓了满了鲜了。一路走着,一路招呼着。远远地看见母亲正在村头枣树下静候着,掺着母亲行动不便的弯腰,一步步走进老院。封闭的门窗忽然传出了久违的蛐蛐声,这是童年的蛐蛐声吗?我自问着。母亲见我耳听,也自语着:这蛐蛐叫,也就是在这无人住的小院老屋能听见。前几年后院翻盖了新瓦房,水泥地面哪里还能容纳小小的蛐蛐呢?看到伤感的母亲,我也有些潸然泪下,莫非母亲是借着说蛐蛐而怀想远去的日子呢。八十高龄的母亲有子女的赡养、有政策的补助已经到了不缺吃穿的好时代。因恋故土不肯走向城市享受离开田园的幸福生活。母亲是这样,我又何尝不是呢,一回到故土便有了回到母亲怀抱的温暖与安心。奔波的脚乏累了,操劳的心疲倦了,总要有一个驿站来安慰与抚摸。这故乡不就是吗?

当那一声蛐蛐清晰地传进耳鼓,波涌的心仿佛平静了,干涩的眼仿佛湿润了。吃过晚饭移步田垄任不间断的蛐蛐声辉映着明月的光,奏响着田园的曲。有些遗憾的我还是走着听着,祈求着另一种美声。童年的蝈蝈声,常常是唱响在秋天的黄豆地里。齐整的低矮的黄豆棵,恰似一排排的琴键般被蝈蝈拨弄着,发出特别好听的声音,用形容词表述就是自然的天籁之声。发声的小昆虫,北方名蝈蝈,南方叫“哥哥”。由此可见这“哥哥”要比蛐蛐体型大颜色异发声亮。作家李学朴有文详写“早在春秋时期,蝈蝈就被饲养了。蝈蝈体长约五厘米,绿色,触角细长,黄褐色,腹部膨大,腹面色较淡,翅短,绿色,不能全部遮盖腹部。立秋后十天出现的称早蝈,体健可越冬;野生捕获体呈绿色的称绿蝈。”属名蝈蝈,除此一说,我想其字可窥一斑。一小虫被固定在框里,这框就是一笼子。记得童年时,总是装着爷爷给编织好的竹皮长方形笼子,走进田野循声而捉,一旦捉着便放入笼子里,透风传声易看的笼子集市上有卖的。五天一赶的集市一到秋末卖笼者,卖笼子里蝈蝈者占据着小半个街道。不到五角钱的蝈蝈也是平民的奢侈品,浏览一趟也只能过过耳瘾眼瘾。无奈而去的我被大人牵着不愿离去的手,无助地离开。

故乡听捉蝈蝈的一幕,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想来烟消云未散。今日故乡夜游宛如天意般的巧合,我又听到了蝈蝈叫。多年不种黄豆的乡亲近两年得到了广种的扶持政策。黄豆弥补了食用油的短缺,也为几乎绝迹的蝈蝈提供了生养地。屏住呼吸听声入耳入心,不敢迈动欲望的双脚。就这样闭上双眼,任蝈蝈声肆无忌惮地如溪水般流过干渴的心田。夜深人未静,赏月的团圆情还在小院交融着,品尝的幸福声还在屋内弥漫着。

一想到节后返城,酒醉般的头脑仿佛清醒了许多,这清醒的良药是亲情也是秋声。农村的水绿了,草青了、花红了,种植的作物增多了,生态环境就美了。在这优美的舞台上怎么能少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唱声呢?离乡游子的乡愁,涵盖了一草一木、一水一园、一啼一鸣、一人一物。故乡仅有的蛐蛐声、蝈蝈声,如今不再是从遥远的憧憬中飘来,而是就回响在身边,慰藉着割舍不断的绵绵无期的乡愁。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向上滑动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每期隆重全文发表一部20至50万字的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其他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发表,部分小说和影视剧本刊载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

  《中国乡土文学》为乡土文学社会刊,凡入社会员,都有机会发表作品。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