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通过一家中介花280万元买房,比售...
我决定通过一家中介花280万元买房,比售楼处便宜10万元,但却被另一家中介无理阻挠,经行家指点,了解到不少卖房“黑幕”,也学到一些买房“技巧”。
我看中的是一套300万元的高层房,开中介的朋友小陆给的折扣是4%,我很高兴,因为听说售楼处最多优惠3%,能省3万元还是划算的。
但我认为价格应“货比三家”才不吃亏,于是又找到B中介,结果他们给的折扣是6%!我大喜过望,当场就付了2万元,让B中介去订房。
结果还没回到家,小陆就打电话来了,质问我怎么找了别人去买房,我说别人的价格比你便宜6万,我当然在那边买。没想到小陆突然就翻了脸,说如果我能以这个价格拿到房,他就不姓陆。
我冷笑一声,果断挂了电话。但是一个星期不到,B公司就把2万元还给了我,说系统判定我是小陆的客户,这事办不成。
我一听就火了:难不成我还卖给了小陆?于是就打电话和他理论,结果都有些急眼,不欢而散。
后来,我托住建局的老肖找到一位曾在房产公司当过高管的朋友,把他请到了茶楼,还没把情况说完,他就问我,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受到了朋友的欺骗?对B中介十分有好感?
我连连点头,他却微微摇头,让我听他慢慢分析。
一、“判客规则”——为什么B中介无法帮我订到房?
这涉及到谁是“第一推荐人”。开发商判定客户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自然到访,二是中介带看,三是员工推荐,四是兼职经纪人推荐。为了使利益分配不混乱,开发商一般会用多种手段去保障“第一推荐人”受益,因为你先找了小陆,系统已经登记了信息,那么无论你买这个楼盘的哪间房,找谁签了合同,佣金收益都归小陆。市场没有“活雷锋”,B中介之所以一周后才告诉你办不成,一种可能是“分成不匀”,与小陆私下没谈拢利益分配;另一种可能是“恶意竞争”,搅黄对手生意,赢得潜在客户,依我的经验,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二、“折扣体系”——哪一种客户来源享受的折扣更高?
大部分情况下,自然到访、中介带看等途径的折扣体系是一样的,不存在哪一边更低,否则就会出现“滥价”。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比如中介是线下销售主力,如果售楼处的折扣比中介大,那中介怎么开展业务?至于折扣体系的内容,各家公司会有所不同,大致会包含:基础折扣、推荐折扣、购房券、去化率优惠、付款方式优惠、锁定房源抵扣多少钱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挂牌价来算的,你可以追问追问,比人家给个笼统的“底价”要清楚得多。
三、“暗渡陈仓”——如何打开买房真正省钱的方式?
前面所说的“判客规则”表明你自己去“货比三家”是不行的,但是可以通过亲朋好友(夫妻不算)帮你分别实践“自然到访、中介带看、员工推荐、兼职经纪人推荐”各类方式,通过比价摸出最优解。一般来说,走“员工推荐”会最省钱,因为他们可以在折扣到位基础上,把自己的佣金让出一部分,高的可达3%以上。那么,凭什么员工愿意让利?因为他们都有销售任务,完不成指标损失更大,双方快乐协商的余地很充分。但你不能找销售岗位的员工,包括销售总监,这会被判定为“自然来访”。
四、“精打细算”——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买房省钱方式?
有的人不想麻烦亲朋好友,又不认识内部员工,那么可以走“自荐”模式。现在几乎所有楼盘都是“全民营销”,你可以自行在知名开发商APP上注册会员账号成为兼职经纪人,返还佣金看等级大概1%-3.5%不等,不过兼职这事容易上瘾,时不时就想推荐朋友买房,可能会引起反感,被人拉黑。此外,签合同前磨嘴皮子还能搞点赠品,譬如免两三年物业费、大家电、粮油卡等等。
五、“知己知彼”——如何核查这个盘的价格是不是真的优惠?
现在都是“一房一议”,公布出来的成交价不可全信,别的业主也不会把真实房价告诉你。但是通过对比周边楼盘,对比历史价格还是可以找到些安慰。在浏览器或微信搜索栏搜索一下该楼盘的均价即可,会出现不同时间点里的搜索结果,也可以去较大的房产交易平台,如某壳等查看,找一找该楼盘的历史均价。
听了朋友的一番话,我有些懊恼:看来我想买房的话,只有找小陆了,这个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反正钱在我手上,不买总行了吧?——没想到房没买成,朋友也没得做。
希望以上内容对想买房的朋友有所启发:一是不轻易出现在售楼处,避免被摄像头锁定为“自然来访”;二是谨慎在中介留下真实个人信息(不限于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后六位),避免被锁定为“中介带看”,从而给自己选用其它方式留有余地——对于买房来说,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的差价,还是值得费点周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