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欠缺的,是这么一种能力
“ 学会用投资思维看待人生。”
文/诗来
准确地表达清楚一件事的意义
我们这辈子的人生能否成功且不谈,首先我们很多人都欠缺这么一种能力:准确地表述清楚一件事的意义。
这种能力按说很稀松平常,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不少人觉得:表述清楚一件事的意义,这谁不会?这也算一种能力?
这当然算,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近日,河南省商丘市某县高级中学同学站着吃饭的新闻,被不少网友津津乐道。我实在没想到我的家乡竟然以这种方式上了新闻热点。
该高级中学为了节约时间,餐厅不设置凳子,同学们全都站着吃饭,逼着你不得不快速吃完饭,回到教室学习。
这种场景我当然不陌生,我读高三时,老校区的餐厅就没有凳子,同学们都是站着吃,还有人带回教室吃。但炎炎夏天,教室里总充斥着一股饭味终究不是啥美事,班主任也多次三令五申,不提倡带回教室吃,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就在食堂站着吃吧。
当然,按照中国老师和家长的逻辑,他们还不忘加一句:这都是为了你们好。
其实,每每到现在,回想起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如今都深以为然,也后悔当年的自己没按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好好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真的深深感到:老师们当年说的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这件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可以排进前三。
其实,人这一辈子真正的大事没几件。一般而言,也就考大学、找工作、结婚这三件。
而在这三件事里,考大学是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件大事,而且也深深影响后两件大事。所以,说考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没有之一,绝对不夸张。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是分档次的,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如此,大学当然就更分档次。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考试的社会,考上名牌大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这些东西我们也都清楚,但为何十几岁的少年,往往听不进老师或家长不厌其烦的教诲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遗憾的是,他们没能把“好好学习”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描述清楚。
他们只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而一辈子过上体面的生活。
是的,体面的生活,这就是很多人一辈子追求的生活层次。体面,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多很多人一辈子都过不上体面的生活。
高三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某同学的父母从农村跑来学校看望他,父亲带了很多馒头和红薯,还有一些衣物。
然而,当父亲推着自行车走在校园里时,这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在后面,不愿意和父母多说一句话,那种自卑和羞愧的神色溢于言表。
语文老师讲这个故事时,下面有同学说:这个家伙简直是欠打,父母大老远跑来看你,还给你带这么多东西,难道你还嫌父母丢人不成?
是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觉得这同学不懂事,怎么能嫌父母丢人呢?
其实,在这个同学心里,他究竟有没有嫌父母丢人,谁也说不清,毕竟,截止到目前,人类还没发明出来能读出人心理的机器。
只是他的行为,让人觉得很气愤,他的行为给人这么一种感觉。他看起来很不情愿父母来学校看自己,父母身上那脏兮兮的衣服,皱巴巴的皱纹,还有那编织袋子装着的馒头和衣服,都无比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贫困的农村家庭出身。
是啊,他宁愿父母别来看自己,也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丢人。
但再仔细想想:世上又有哪个人,年轻的时候不爱面子呢?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年不怀春。
这都是很正常的,这绝对不是那位同学的错。只能说,中国畸形的贫富悬殊社会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如果把中国社会畸形的问题,归罪到这位同学身上,我想,这是一种混账逻辑,对那位同学也是不公平的。
但大多数人都想不到这一点,大部分人的思维永远是浅层次的,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同学不懂事、不体谅父母,该骂甚至该打。
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为人师表的老师,也说不清楚一件事的真正意义。
比如,整个中学时代,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灌输考上好大学的重要性,这当然没错,但他们始终没说清考上好大学这件事究竟重要在哪里 。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投资,人生的本质是一场投资
考上好大学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找个好工作。
要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你要认清人生的本质。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投资。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大到谈恋爱结婚,小到在街边买俩包子,都是一种投资行为,背后都是经济学规律在起作用。
只不过,在街边买俩包子,这是一种短期投资,目的就是填饱肚子;找工作、结婚,这都是人生路上的长期投资。
而好好学习,就是一种超长期投资。这种投资的成本极低,回报率极高,纵观人的一生,你也很难找到比好好学习回报率更高的投资。
更神奇的是,这种投资完全无风险,一定有回报,无非是回报高低的问题。
完全无风险的投资,就连巴菲特也找不到,所以巴菲特也说:学习是最好的投资。
拿我自己来说,很多接触过我的人,都说我读书甚广,问我:诗来,你咋有这么多时间读这么多书的,而且你还都记得这么清楚。
我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当我真正思考这么问题时,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那就是,整个中学时代我读书的效率是最高的,记忆力也是最强的,以至于我现在给人说起某个行业的某本书时,发现竟然还是自己初中时看的,而且内容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哪句话在哪一页都能记得。
而这些年来,虽然读书的习惯从未中断,但我发现明显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当年,看的很多书都记不清内容。
当然,这也和如今市面上的很多书相互抄袭,观点千篇一律有关系。
无论怎么说,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多读书多学习,对你一生是一笔极其划算的投资,纵观你一辈子,你也找不到第二个年龄段像中学时代那样,记忆力那么好,精力那么旺盛。
所以,学习作为一种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时间函数的。
有些事只适合在某个年龄段做,其他年龄段不是不能做,只是就算做了也收不到最佳效果。
如今,母校高中还在站着吃饭,这既让我惊讶,也使我感慨。
祝愿各位读者做好人生路上的每一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