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马伊琍的离婚里,我看到了人性的恶
文/诗来
01
7月28日,演员文章微博发文宣布离婚:“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随后,演员马伊琍也发文:“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从双方发布的微博不难看出,这场离婚更多的是和平分手,没有太多狗血的剧情,也没有太多丑陋的内幕。
当然,两人婚姻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当年文章的出轨事件。这也是难以否认的事实。
问题是:总有一些好事之徒渴望从明星的离婚事件中,解读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妄图以此博人眼球。
一些恶意揣测的分析也大量浮现水面,要知道,马伊琍本来就比文章大8岁,娶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女人,这在传统的中国婚姻观念里,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反传统。
其实,两人婚后关系一直十分和谐,甚至堪称娱乐圈的模范夫妻。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你能和一个比你大8岁的女人保持十多年的和谐婚姻,那么我将也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指出,在现代消费社会里,明星体现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从物质符号到文化符号,再到政治符号,符号因为和符号之间的不同而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并不等于它的劳动价值。比如一个年轻的偶像艺人,他的实力远不如成熟演员甚至同龄的科班生,但因为他被树立成符号,他有了那个象征的作用,需要他、消费他的人就会去关注他,进而抬高他的市面价值、社会影响力。
02
简单说就是: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主观上就不能接受这个人出现太大的瑕疵。
否则,你就有一种信仰破灭的虚无感。
比如文章,作为当代演艺界难得的演技和素养都在线的实力派青年演员,我们不能因为他出轨或离婚就产生偏见。
农村基层出轨或离婚,乃至家暴的事儿多了去了,怎么不见键盘侠对着这些群体开骂?
很简单,因为潜意识里,键盘侠觉得公众人物既然是一种良好的人设,就不应该轻易崩塌。
更不应该带着偏见去解读,因为你的偏见将最终得出极其荒谬的结论。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小学时的一件事。
小学四年级时,班上有一位女生叫月娜,当时在班里个子算比较高的,夏天喜欢穿裙子。
突然有一天,几个男生课间一起玩耍时,偷偷地说:
“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她(月娜)身上总有一种怪味儿。”月娜的同桌首先说道。
“是吗?我好像没注意到。”男生A说。
“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点儿。”男生B说。
这种流言多了,原本没觉得月娜身上“有怪味儿”的同学,也都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月娜身上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怪味儿。
月娜本来就是转校生,在班里的朋友很少,加上个头比较高,班里几个捣蛋的男生经常给她取外号叫“傻大个”。
“月娜身上有怪味儿”的流言在全班传开后,就连放学都没人愿意跟她一起回家了。
一个月后,班主任在课堂上说:
“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女生,她知道自己是转校生,怕跟不上学习进度,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认真背课文,哪一段背不下来就急得直哭。她知道自己个子高,所以主动积极参加年级的各项体育活动,只想为班级争光。”
“然而,在上次举办的植树活动上,这个女生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损伤。她爸爸想让她请假好好休养,她怕耽误学习坚持不同意。后来,她爸爸按医生的吩咐,每天给她膝盖上涂抹正红花油,这就是一些男生口里所谓的怪味儿。”
“现在,我们请月娜同学站起来,并希望每位同学都给她送上热烈的掌声。”
那天下午,本就羞涩的月娜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站起来,环顾着同学们傻傻地笑着。
这一刻,所有同学都为她送上了热情的掌声。
此后,再也没有同学由于一些不靠谱的流言而恶意中伤他人了。
有时候,我们的认知还不如小学时代。所以,在文章马伊琍离婚后,有那么多媒体开始炮制诸如“文章马伊琍离婚居然是因为……”“细数文章马伊琍离婚背后的商业版图”“文章马伊琍离婚前究竟赚了多少钱”“文章当年的出轨终于导致了今天的后果”等等哗众取宠、肆意揣测的文章。
结婚是一种自由,离婚也是一种自由,只要双方同意,觉得婚姻没必要维持下去了,那离婚就没啥大惊小怪的,也无关乎什么道德人品。
而过度解读和肆意揣测背后,才是让人脊背发凉的深深的人性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