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脑科学日报| 25天改善认知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创新疗法初临床结果积极

第1027期   脑科学日报

2021年5月26日

科  学  时  讯

1,梅林/熊文诚课题组揭示突触后受体聚集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成的新机制

来源:小柯生命
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邢广林博士等在Neuron杂志发表新的研究文章,揭示了Rapsn的新机制。他们发现Rapsn能够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自发形成无膜包裹的凝聚体(condensates)。他们证明这些凝聚体在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聚集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液-液相分离,是指蛋白或其它组分在液态溶液中相变成具有液态特征的凝聚体。该研究提示Rapsn液-液相分离可能是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聚集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成的新的机制。

2,Science | 实现细胞分辨率的整合应激反应状态全脑成像

来源:BioArt

SPOTlight的设计原理(a)和ISR的生化调控途径(b)

整合应激反应(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 ,ISR)是高度保守的生化途径,在激活后会明显改变新合成的蛋白质组分。临床前研究表明小分子ISR抑制剂增强某些形式的学习和记忆,尽管在不同的行为范式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SR对学习记忆的重要调节作用,但人们对ISR参与的效应细胞和作用时程却知之甚少。

为具体解析这一机制,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报道了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Nicole Calakos 课题组开发的SPOTlight 双色报告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细胞分辨率的整合应激反应状态全脑成像。研究人员利用SPOTlight 双色报告系统意外地发现小鼠大脑纹状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CIN)处于ISR稳定激活状态。利用遗传和药理学操作揭示了CIN中的ISR信号通路对正常2型多巴胺受体(D2R)调节是必须的。抑制ISR可逆转D2R调节的CIN放电,同时诱发多巴胺释放以及提高技能学习本领。

3,Science | 突触中的镶嵌表达——揭秘X连锁PCDH19突变疾病的分子机制
来源:BioArt

X染色体连锁的基因PCDH19(Protocadherin-19)突变会造成PCDH19疾病相关的癫痫。PCDH19障碍通常还伴随着认知损伤,其中70%的病人具有智力方面的缺陷。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Hisashi Umemori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了研究论文,揭开了PCHD19突变在杂合子雌性而非雄性中表现出认知障碍等疾病特征的具体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Pcdh19 突变雌性小鼠而非Pcdh19突变雄性小鼠中出现苔藓纤维突触前功能障碍和认知缺陷主要是由于PCDH19与N-cadherin的错配,进而损害N-cadherin依赖的信号通路,损害突触前发育过程。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独特的雌性特异性疾病机制,而且提出了基于此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能策略来进行疾病的治疗。

4,重新点亮双眸!光遗传学治疗让40年前开始失明的盲人恢复视力
来源:生物世界

基于枕脑波振幅调制的脑电信号解码

研究显示,人的大脑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5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其中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长期以来,治疗失明极其困难,临床上一直缺乏治疗失明的有效方法。许多先天性失明和进行性失明与基因相关,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通过基因疗法来治疗失明。
近日,法国索邦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显示,一位近40年前被诊断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盲人患者在接受光遗传学疗法后恢复了部分视力!他从完全失明到现在能够看到面前的笔记本、酒杯、较小的订书针盒,还能看清人行道斑马线。据悉,这也是对神经退行性失明患者在光遗传疗法治疗后获得功能恢复的首次报道。

5,华中科技大学Nano. Lett:近红外光驱动的产氧蓝藻细菌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

来源:奇物论

中风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的神经保护剂都无法在脑缺血损伤中对神经元进行保护。于此,华中科技大学王琳、王征和王国斌教授于近日在Nano. Lett 上报道了一种近红外光(NIR)驱动的纳米光合成生物系统,它能够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从而保护缺血的神经元以治疗中风。

6,双相抑郁症的新选择「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