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不是守旧翻新,融媒体建设不能只求有不求好

我经常参加传媒业的各种研讨、培训、评奖和评估活动,来自业界的专家、学界的学者以及宣传主管部门的领导往往济济一堂,高谈阔论,各抒已见,十分热闹。不仅所见有高下之分,更有新旧碰撞。有的大伽高瞻远瞩,有的前辈观念落后,无形中暗藏机锋,每每碰撞出火花。但不时也感到遗憾和沮丧,在我们正在进入智媒时代,仍有不少媒体人仍活在传媒业的“石器时代”,主要有以下障碍和问题:
一、只做内容生产,把传播让给新媒体
面对新媒体冲击,许多传统媒体仍能坚持内容生产不容易,但不能只做内容生产,还要做内容传播和内容运营,没有运营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何况,新内容革命已经来了,你还在做传统的内容生产,不是把电视片剪短了就是短视频了,竖屏的玩法与横屏的完全不同,没有网感的短视频如何能够吸粉?没有服务的内容如何进行有效传播?某些官方新媒体的数据低得惨不忍睹,只求有不求好,难道融媒体的存在意义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二、守住主阵地,就是做好自己的APP
当下传统媒体大举进军新媒体,从“两微一端”到“两微一抖”,但不少传统媒体把做新媒体理解为只做自已的新媒体,比如说以为极有限的投入做APP。懂行的人都知道APP体量是很大的,要玩转它要有足够大的投入和投资。但传统媒体的APP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流量数据都十分难看。不少人根本不懂平台与渠道的区别,也不懂得“不为我所有可为我所用”的运营策略呢?面对互联网巨头这些基础设施型媒体,传统主流媒体除了继续打造自己的APP和新媒体矩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接入,借船出海。
三、舍得在制作上花钱,不懂得在传播上投入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传统主流媒体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传播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把绝大部分财力和人力投放在内容制作上,相比之下在内容分发上投入不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足够的经费预算,甚至没有预算,二是运营水平低下,互联网平台利用不够。可喜的是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投入两个亿购买腾讯技术服务,力推央视新闻和央视频两大移动端产品,值得点赞。融媒体建设不能只是硬件投入,更要软件投入。
四、无互动不传播,不开放难“出圈”
如今的许多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比较封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仍占上风。在这种怕犯错误怕担责任的庸政懒政思想指导下,他们做的所谓新媒体缺少社交也缺少互动,不敢主动出击不善于与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合作。今年央视新闻与B站合办的跨年晚会,央视频与快手合办的“牛人之夜”的“出圈”就是在开放前提的深度融合。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闭门办新媒体是办不好的,
五、只有注册用户,缺少活跃用户和铁粉
当下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媒体战略仍处于追求规模、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只问有多少用户不问日活率和用户粘度,也缺少优质内容持续输出下的吸粉和新媒体矩阵的导流。缺少铁粉和社群运营,也就缺少私域流量,而缺少用户转发也必须影响二次传播。尽管现在不少传统媒体已经成立融媒体部门,但如何建设好还处在画设计图阶段,即使开始施工也进度缓慢。
六、内卷化严重,改革缺少制度性保障
究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上级领导观念滞后,主管领导不敢作为,普通员工即使有想法也不敢造次。传统媒体内卷化严重,缺少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自我的内生性力量,改革缺少制度性保障。甚至连作为理论指导的期刊也停滞不前,如某传媒刊物仍不能用研究网生代节目的稿件,认为那不是电视,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七、既要抓住G端,更要占领C端
诚然,传统媒体处于一个转型期,既要做传统媒体业务也要做新媒体业务,既要做短视频,也要做有线广播,两种思维很难自由切换。任务繁重疲于奔命,既要抓住服务政府的G端,更要占领服务普通用户的C端,只有占领C端才能占据C位。这就需要流程再造,还需要兵分多路,有些活儿可以外包给社会上的公司来做,有些项目可以合作共赢,利用主流媒体的背书能力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八、再造流程,有分有合,内外驱动
媒体融合其实是媒体分合,有分工有合作。再者,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对于媒体,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对外可与新媒体企业合作,对内成立工作室,发挥个体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政府,媒体并非是唯一采购对象。一位媒体老总忿忿不平的向我埋怨一些政府部门不跟他们合作,而跟腾讯合作,我反问他政府凭什么只能跟你合作?服务政府也要有竞争意识。
融媒体建设既要反对乱作为,也要反对不作为,要警惕那样打着”导向“和”坚守“愰子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须知守正创新不是守旧翻新。媒体业有一个特有现象 :在各自的世界里很牛的媒体“教父”,却很少能跨越“技术迭代阶梯”。某些传统主流媒体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到了互联网时代转型却难以走出困境。它们昨日的辉煌却成为它今天转型的绊脚石。这让我想起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