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你都不可能一夜情

让学习可以像金融账户一样持续产生福利【017期】

亲爱的朋友:

今天分享的这个部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致命的。这不是哗众取宠,相反,这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

所有的学习过程——比如你现在听到的这段音频——从展开方式来说,好像大同小异,但是,恰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它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的——

一个说不上愚蠢,但是已经足够愚蠢的幻想是:只要努力,就能进步。

而事实上,学东西啊,还真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事情,它更有可能是“一辈子都在学,一辈子什么也没学会”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所谓“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在学习上它不是这么玩儿的。

比如说,古往今来那么多和尚在念经修行,有没有?请问几个人开悟了?古往今来那么多伴侣夫妻,敢问几个人幸福了?

所以,在学习上,那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做买卖的想法,基本是不靠谱的。

我有个学生在南京读研究生,学习任务很重,最近他跟我说,只要稍微有点时间,他就会去B站学一些技能性的东西,比方说软件操作;或是金融知识;但是呢,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另外呢,他还发现,云南这边的学生,跟其它地方的学生比起来,有很多明显的劣势。劣势之一,就是学东西比较慢。(其实他的说法已经很客气了,根本不是快慢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学不学得会的问题。)

我曾经在一家央企工作过一段时间,公司的湖北人特别多,整个管理层几乎全是湖北人。你知道他们怎么评价云南人吗?四个字:什么玩意?我当时的身份很尴尬,因为我也是滥竽充数的管理层,我下面的人哪,无论男女老少,恨湖北人恨得要死;然后呢,我还天天跟湖北人混在一起。就跟汉奸一样。

但同时呢,我也注意到了,在整个的战略、布局与跟人合作方面,我们云南人的确是要菜一点的;我们最擅长的是自我保护意识和捍卫个人的小情绪。

换句话说,我们的能量是紧缩的,不是太容易敞开我们对于明显优雅于我们的东西,欠缺足够的接受度和迅速连接的胸襟与能力如果有人说,云南人容易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一定会引起公愤。但事实上呢,云南人不只是目光短浅这么简单,云南人还很不善于学习。

我在特种部队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云南人军事很好,随便一个新兵站出来,轻轻松松拿第一名。但是很奇怪,部队里的领导,几乎没有云南人。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慢慢就看懂了:一个跟我关系还不错的上海兵,叫朱文峰,到部队不足俩月,就被借调到机关总部微机室去了,再也不用参加苦鳖的训练。

真的。我一下子就看明白了:云南人之所以干不来领导,是云南人“夜郎自大”的基因决定的,是我们“随随便便,喝完米线”的价值观和非常局限的知识储备决定的。

当一个20岁不到的上海兵,已经开始胸有成竹暗度陈仓,开始用心计划并认真实施自己5-10年以后的人生规划,云南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彼此拿着酒瓶子,在那里一口方言称兄道弟怀念故乡!

或者说,云南人是排外的,有没有?云南人习惯得意于那种小范围内的牛B、和谐,却玩儿不转那种五湖四海的起承转合。

所以云南很难出真正伟大的人物。一个只要有点儿钱,就拼命盖房子拼命买豪车拼命换女人拼命生孩子的地方,很不容易出来像爱迪生或爱因斯坦这样的怪物。

但是呢,就是很容易出来一群又一群总是被别人领导的打工一族。随便出来一个小商人、小老板、小企业主、小公务员,就已经不晓得该怎么走路。因为啊,就算是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是活在部落文化年代,山寨大王的年代,自给自足的家乡宝年代。

我在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正在尝试表达一个生命是否能够及时开悟的可能。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都听说过“以人为本”这个词,先不说“人”为何物,先说“本”是什么意思:“本”最原始的意思,就是底牌、根本、最核心命脉的意思;具体到操作上,就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

简单讲两个现象:

第一个、现在的大学生,专科、本科不论,应届毕业后,一脚踏进江湖,几乎啥也不会;最简单比如如何有效沟通;再简单比如如何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你去看看吧,看看我是心存偏见,还是在描述一个随处可见的基本事实。

第二个、大多数的公司或是组织,它就是有本事将自己混饭吃的那个行当,干到很卑微,干得很低三下四,干得很苦鳖很没有尊严,然后让团队成员,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司机,都直不起来腰杆,甚至恶心那个行业。比方说销售;这么伟大的一份工作,你去看看保险行业,去看看那些置业顾问,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如果以上现象基本属实,那么,究竟是那里出了问题?接下来,我简单分享原因之一:因为大家都还活在“靠天吃饭”的宿命牢笼里,还没有能力建构真正的“战略逻辑”;

什么意思呢?鸡枞。听过吧?我来分享一个“挖鸡枞理论”。一个人去年在火焰山挖到一朵鸡枞,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年还会去。他会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呢?你想多了。问题来了:他能不能教会一个人,或是教会更多人,像他一样去火焰山挖到一朵鸡枞呢?不会。因为这门绝世武功被有限的资源给局限了。能理解吗?

所以,大家都在投机倒把,都想玩儿“一夜情”。比如找工作;他要先去试试,而不是先布局;比如创业;他看见别人赚钱,他就去模仿,至于底牌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他才懒球得管,不管花猫黑猫,抓到几只老鼠,都成了“铺面转让”的流浪猫。有没有?

一不明白底牌,二无心思原创,完全是野蛮的赌徒心态,相信努力一定就能成功,很惊悚的,类似于太平军,相信呼风唤雨,相信撒豆成兵。你刚刚开一家精品店,旁边立刻病毒感染似的,一窝蜂起来,大家集体同归于尽;你开一家超市,旁边马上起来三四家,大家一起同病相怜。

如果你让他花钱学习学习,那完B蛋了,他一定会用看野猪的眼神看你。因为他觉得他比你还懂,不只是年轻人群体,也包括人模人样的成年人哦,你去随便看看就知道了。

什么叫“靠天吃饭”?没钱,就透支意志力蛮干;有钱,就拍着脑袋瞎干;实在干不动了,就跑去跟被人对着干。这就叫靠天吃饭。

所以,有个词儿叫“情感牌”,听过吧?我们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就是两个小孩子拍巴掌,念童谣:我们两个好,凑钱买手表。手表10点半,各自回家去吃饭。这就叫情感牌。

比方说,一家公司,他不去好好花时间建构自己的“传、帮、带”体系,不去琢磨适合这个时代的培训学习体系,他干什么呢?他喝酒,他团建,他过生日,他让小主管给新人写毫无价值的鸡汤信,他花很多时间去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然后干得像一家广东地方最常见的武馆一样,师父也是一介欺名盗世毫无真才实学之辈,下面的弟子也是一群白老鼠一样的草包,但是还动不动行业规矩,动不动还师徒情深,就是不去整一点真正有杀伤力的东西出来。只是坐在那里等,等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带着祖传绝学的六祖慧能的到来。

这就叫靠天吃饭。虚幻着。焦虑着。挣扎着。好死不如赖活着。

那什么叫“战略逻辑”呢?

第一条、能看得明白;

比方说你去到一个人家里,能不能看得出来这家人哪个家伙在做主?曾经有过什么幸福的事情?目前又碰到了什么瓶颈和麻烦?你看得出来吗?然后你去到一家公司,谁可堪为师?谁欲言又止?值不值得托付?歌舞升平的背后有没有潜藏大厦将倾的危机?你看不看得出来?

这叫什么你知道吗?这叫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备基本功:阅读理解能力

一篇文章给到你手上,你读一遍,大致晓得它何处欢喜,何时蛋疼,它在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还有什么是它想说的,但是碍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它没说。你要能看得明白啊。

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非得去解读一本书,而是解读一切,解读整个事件和项目的“全过程”。

比方说,如果一个做销售的人,解读不到顾客的难言之隐与内心真正的渴望,十有八九,他就会受到重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内伤。他会慢慢恶心这个行业。

什么叫“以人为本”?用在销售上,就是你要先忘掉你手上那块绝世珍宝,你得先把顾客当绝世珍宝,然后跟顾客一起,找到他需要开窍、走出荒原的地方,再用你的产品,奖励和加持他难得的觉醒。这就叫以人为本。

真正的销售是去产品化的,真正的销售是在疗愈和传福音。能理解吗?

一个女人去买一件风衣,绝不是因为冷。一个男人去买一套房,绝不是因为没地方安身。对不对?TM人家不需要你那个产品已经活两三代人了,结果你一开口,好像他没用那个产品就会家破人亡,你在吓唬谁呢哥们儿?你满嘴鬼话你就不心虚吗?

很好玩儿也很天真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呢?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需要经由训练,就可以完全达到阅读理解的效果——恕我直言哦,太TM不自量力了。

特种部队训练一个狙击手对于危险的感知,顶尖悟性的军人,也至少需要90天。听清楚哦朋友,是专业军事训练,不是拿个驾照那种。

狙击手训练是全天下最不能装B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偷懒,你作弊,你就会死,没有任何机会复盘和作检讨。

我曾经教一个学生:如何用养花的思维来读一本表达类的工具书?

300来页的书,4小时看完,花在目录部分的时间,两小时,先将逻辑框架梳理出来;然后才是看书,看什么呢?已知的不管,先看未知。就是有那么一个东西,你思维不起来,你就去看,去了解,认真记下来;再然后,一转身找个现场,人或事件,进入那个场景,用自己的办法开出一朵花来。这就叫阅读理解。

一门必须开口的学问,你不能窝在沙发里瞎琢磨,你得去到人多的地方,随便抓个人,从问路开始,在他的眼神闪烁里去把握和感知你的未来。

大家都在看,你得用心看;大家都在听,你得用心听。直到有一天,你能从一个人走路的样子,一路看到他童年时期莫名的委屈和压抑的愤怒;你能从一个人穿衣服的样子,看到他对于亲密关系的态度和对过去的领悟;你能从一个人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那种优越感里,迅速捕捉到他暗夜背后的孤单与落寞,那么,你就真的训练成了一个用心的读书人了。

不然的话,世界对你而言,只是一堆乱码。你不可能清楚读懂别人和自己,这是一个持续练习融会贯通的动作,你就别指望你听一回就能听懂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听懂的东西。

第二条、能找到参照物;

不管你需要什么,这个世界都已经有了能理解吗?你只需要发现它们。

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奥秘,一定就在你能够看到或听到的地方,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它不会在亚特兰蒂斯或是遥远的玛雅。

查字典。干过吧?是不是有一套简单的方法?那么,搜索引擎呢?有没有更强大?我再告诉你一个更强大的,叫“一念赋能”。就是用一个念头,就可以拿到你想要的东西。

具体举例:比方你从未听说过“B站”到底是个什么鬼;然后因为需要使用,慢慢你就记住了B站;再然后,你就会发现,到处都能见到和听到B站。有没有?

这中间有个小秘密,所谓玄机、天机,机锋、机缘,其实它一直是公开的,叫天不藏奸,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听过吧?谁要是告诉你说有个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藏在哪里,你千万别正眼看他,因为他在吹牛B。

有两句话可以将这个小秘密说得很清楚:

A、一个人的能力,常常因为工作需要而被锻炼出来;

B、这个世界本来没有路,你多走几次,就成了你的路。

在《圣经》里,耶稣说得更漂亮:你敲门,门就会开;你要什么,就找到。美吧?

简单讲一下什么叫参照物

比方说,你现在在雪山上,很冷,想要生一堆火,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柴;一个男生什么时候开始对女生感兴趣你知道吗?就是他的身体开始起变化的时候。

所以真正的学习是从内在开始的, 如果你的内在还没有发生变化,那些对于你而言特别重要的东西,已经被屏蔽了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那叫选择性看见,选择性听见,时机不到,你也听不见,你也看不见。

实在听不懂,只有一个怀孕的妈妈,才能看见满大街的孩子。只有一个真正心动了的人,才能看见天空好蓝。这就叫参照物。专业的话,叫“彼岸”。一切从这里出发。一切从心开始。

只有一个饥寒交迫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无师自通的猎人,或是胆大妄为的小偷。

所以不要跟一个眼神黯淡的人聊你想要干什么,他最该干的事情,是去找一张舒适的床,好好睡觉。也不要跟一只寂寞千年的狐狸聊人生,她需要的是一个真诚的拥抱,甚至比拥抱更疯狂。

第三、能用笔记本记下几处要害;

有时候你听一个人说话,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立刻马上把他嘴缝起来,有没有?为什么?因为他正在实施自杀,他正在有生之年为自己致悼词。什么意思?就是他习惯了一开口全是废话。

我看过很多人的笔记,真正会记笔记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他的笔记本里,没有去往未来的骆驼队,明白吗?怎么记笔记?两面记:左边记录你自己的感受和现场生发;右边记逻辑架构和命脉要害。

那遇到不能认真听不能用心看的情况怎么办?两瓣。一瓣破场,得一个破命;一瓣陪练。练到脑残。

换句话说,就算释迦牟尼来分享,你也不可能一次性学会。但是你可以记录明白一个逻辑框架:3界。5行。12生肖。36计。64卦。这个叫框架,有没有?你绝对不能迷恋某一处如花似玉的温柔啊!朋友!那是你最大的障碍哦。

你之所以三句话说不清楚一个事情,就是你还陶醉在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小情绪里面了,你听不到真相。跟谁学呢?跟老中医学。平时呢,人家是研究《黄帝内经》全本;但是扎针的时候,只专注于某一条经络,某几处要害,一张嘴说话,句句入心,你没办法躲闪。

你知道特种兵是怎么研究人的吗?特种兵不研究人的性情,命运,善恶,知识构架,是不是同性恋,有没有装B,特种兵第一时间研究人的身体关节,特种兵伸手跟你握手,一秒钟就可以将你整个胳膊扯下来,绝不拖泥带水。

记笔记,其实训练的是一个人及时、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世界就不是一大堆信息吗?)

一个真正会记笔记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会收拾房间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管干什么都心里有数的人,最直白讲,就是他跑步,鞋带不会轻易散,裤子拉链不会不拉;他将衣服或床单晒在阳台上,绝不可能因为风太大了掉下来;他一辈子就不可能迟到,也不可能走路撞电线杆上;乃至于,他的身体不可能不好。

讲个题外话: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身体一定超级好。一个连字都写不正的人,身体要能有多好,那是开玩笑。所以看一个人写字,如果你会看,看他未来5-10年,应该没问题。

我有个中医朋友,除了“望、闻、问、切”的日常操作之外,还附加一项,就是让患者现场写几句话,他瞄一眼那些字,洞若观火,哪里虚了,哪里危险,心里就有药方了。

训练的方法:A、记笔记;B、写日记。

不是让你写《盗墓笔记》,也不是让你去学海明威。弱弱问一句:诸葛亮的笔记,你想不想看?再弱弱问一句:你记的笔记,除了你自己,还有谁愿意看。

那么,你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江湖上各路高手,都琢磨着想要偷看你的笔记,你觉得你应该练成什么样子比较合适?

国共内战博弈时期,在老上海,每天有超过2万人以上,只做一件事情:破译电报。这就叫记笔记。《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笔记;《道德经》,是老子的笔记;佛经,是释迦牟尼学生的笔记;我现在分享的,是我个人的笔记。

那么,无妨翻翻你的笔记,能有几处要害?说不定,你的笔记本还不晓得在哪里呢?它还是某个森林里的一棵树,还没有被印刷成为纸,对不对?

第四条、能实践转化持续所学;

你知道吗?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的学习。包括很多再读研究生博士生和各种寺庙的尼姑僧侣。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的学习。这句话啊,真实不虚,不是吹牛B。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之后,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

对。那个真正的需要,就跟西方人结婚一样:在教堂戴上戒指,然后牧师让他们将手放在《圣经》上,问:你愿意一生一世对他好,无论富贵贫贱,不会连夜收拾细软,神秘消失,偷偷逃跑吧?那才刚刚开始。

也只有进入那种状态,你才会具备全力以赴去搞清楚一件事情的心态和智慧。

有个词儿叫母亲,听过吧?什么叫伟大的母亲,就是他孕育了伟大的孩子。

学习也是这么一个做母亲的过程,不一定伟大,但是得保证你学的那些东西不要夭折,要在实践中活下来,而且活得眉清目秀的,每一招都精神抖擞。这就叫能实践转化持续所学。

这里也有个要害:你只有真正进入实践转化,你才有机会进入神秘的未知领域。

你所看到的各行业高手那种优雅与美感,那种神一样的存在,是人家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人家持续转化的加冕,绝不是什么所谓天才。

经常有学生会问,平时有空,读点什么书?

我说,要真有空,第一时间把自己收拾漂亮,天青地白走出门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准备一点走心的礼物,直接去拜访一个当下最有结果的人,听他讲讲他的故事就行了。

读什么卵的书?读书,是没钱拜师的人们最最可怜最最便宜的下下策。读书要真那么好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对不对。

所以学习它不是一夜情,学习任何的东西,它必须是长情。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说,无妨“得诀归来再读书”,体验到一些诀窍,晓得一些要害了,骨折过,高潮过,欢喜过,凄凉过,骚过,浪过,回头再好好读书,你才可以上接天,下接地,像个雷达,瞬间通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