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看到一篇文章,谈马斯克造车的第一性原理,即:

EV Price / Cost of materials  → 1

马斯克认为电动车的价格将无限接近于原材料的成本。

要实现这个愿望,得让生产加工的成本趋于零,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有可能让加工成本接近零呢?马斯克的方法是用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生产。

自动化生产在汽车制造业不稀罕,所有厂家都在发展自动化,但马斯克更激进,他的目的是让整个造车环境不需人工,接近无人化生产。

部分无人化容易,但全流程无人化难,最难解决的就是布线。电动汽车中有大量电子元器件,要接上电源,与控制面板通信,需要大量的布线,又长又繁杂。

这难不倒钢铁侠,马斯克除了造车,他还造火箭。他将Space X的技术移植到造车上,制造 Model S 需要布线1万英尺,而到了 Model Y 只需布线382英尺,减少近两个数量级。

我们不造车,作为一个学习者,其实是知识的加工生产者,我们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呢?我认为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是:

提升使用与创造知识的生产率。

所谓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它是衡量生产技术先进性,生产组织先进性,和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指标。

生产率的提升没有尽头,我们加班制造工具,目的是减少工作量,但工具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工作量。

持续升级系统才能既快又好

那么如何提升生产率呢?资源始终有限,追求速度,质量就难保证,而追求质量,速度又慢下来,怎样才能做到既快又好呢?

既然谈到造车,我们就从这个行业寻找一些启发。汽车制造业有三次大升级。

1)福特批量化生产

福特通过流水线的批量化生产,大幅降低汽车成本。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2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福特T型车。

这个流水线虽然效率高,但却有一个缺点,正如福特所说:

你可以要任何颜色的T型车,只要它是黑色的。

就是说,这个流水线没法满足个性化。于是就有了:

2)丰田柔性化生产

丰田对福特的流水线做了改进,既保证生产速度,也满足个性化要求。丰田实现了柔性生产,在丰田工厂的同一条流水线上,既可以跑出一辆凯美瑞,也可以跑出一辆巡洋舰。

丰田理念的核心是杜绝浪费,它们通过各种方法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丰田发现:

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和充分运用劳工与机器设备没有太大关联,主要影响因素是把原料转化成可销售商品的流程。

我打算尽可能的缩减工作流程,以及输送零件、材料流程中的松散时间。为实现此计划,基本原则是采取准时生产方法,指导原则是不要太早或太晚输送货品。

—— 丰田喜一郎

丰田并不依赖技术升级提高生产率,而是通过改进流程,以准时生产方法杜绝浪费,提升效率。

如果我们能做到知识的准时生产,不要太早或太晚占有过多信息,就能减轻认知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3)特斯拉的无人化生产

第三代就是特斯拉的无人化生产。有人说,特斯拉发起的制造革命,不亚于福特发明流水线。马斯克的梦想是,要像制造可乐一样在特斯拉工厂制造电动车。

从福特到丰田,再到特斯拉,用什么方式提升生产率呢?

三代生产线是三个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系统对「速度」理解不一样。当一个系统速度足够大,比如飞机进入平流层,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它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环境,不再遵守原来的定律和规则,只需要很低的能量就可以高速运行。

因此,想既快又好的产出成果,你要持续改造流程,升级系统。

知识工作者的系统

回到我们学习,知识生产这个主题。得到有两位老师,我非常佩服,一位是华杉,公司做的好,还每天坚持写作(在简书和微博保持更新)。

他是怎样做到呢?我在知识星球分享过这个话题,他创造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系统。写作的人都知道,思考每天写什么主题,以及用什么样的结构组织观点,是写作中最难最耗时的。

华杉的讲透系列,则避开了这两点,他的创作方式叫「翻译」更为恰当,将中国古代经典翻译成现代人能理解的话语。可以说,在这套系统上,华杉的创作更多是体力活而不是脑力活。

还有一位是吴军,你看有的老师,费几年劲搞出一个课程,然而形式大于内容,前面的还有点料,到后面,就只能「呵呵」了。

吴军隔段时间,就出一门课程,好像他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从里面掏出来的课程是标准化输出,保质保量。吴军分享过他的创作方法,他说能在等人的5分钟间隙里写一段文字,成为课程或书的素材。

很多人认为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必须正经危坐的在电脑前,打开一个专用的文字处理软件,至少以一个番茄钟为最少单位,5分钟能干啥?

这是因为他们的系统太低配,切换状态太慢。微信的张小龙曾说,产品经理得有傻瓜心态,他要5-10分钟酝酿才能达到傻瓜状态,马化腾需要1分钟,而功力最深的乔布斯,能够自由的在傻瓜和专家之间随意切换,来去自如。

厉害的人有更高级的系统,他们有很多模式,并能做到快速切换。时间是碎片的,想法也并不会在你做好准备时才会涌出来。

打造一个快进快出的知识生产系统,在小额,碎片的环境中记录想法,开始创作,是每个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成熟方案,这篇文章的很多文字,是我利用一些间隙时间在手机上写的。而要将这些碎片以一个有序的结构组织在一起,必须要大块时间,但比从零开始要快多了。

这个方案有三个关键技术:

  1. PARA文件系统  (见前文)

  2. 逐步提炼笔记法

  3. 准时项目管理

环境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你需要构建一个促进创造力的认知环境,一套习惯化的创作流程,才能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大发挥。

最后的赢家都是实力派

在达利欧 30分钟讲清经济机器的视频中,给出了三条经验法则,最后一条是: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经济发展的三股主要动力是:

  • 短期债务周期

  • 长期债务周期

  • 生产率的提高

从长期来看,生产率起最关键的作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最后都是生产力提升的结果,真实世界的竞争法则都是基于效率的竞争。

个人发展也一样,短期会有各种起伏,但长期来看,都是因为发展了能力,提高了生产率,创造了更多价值,最后的赢家都是实力派。

马斯克认为,终有一天,特斯拉的工厂会像制造可乐一样制造电动车。我也相信,当打造一个跟你匹配的系统,你也能像制造可乐一样用知识创造财富。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并进微信群一起架构你的知识生产系统。

前期文章:

一个简单有效的信息组织结构

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外脑」

点个「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