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胡丽平作品 | 最朴素的信任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外婆92岁,50多年的党龄。耳聪、目明、腿脚也灵活,要不是那一跤摔的,兴许现在又在田里种黄瓜、毛豆、茄子、丝瓜、番茄,把屋前屋后的两亩地倒腾得季季有新鲜蔬果,日日见绿色葱茏。外婆以博大的胸怀藏着最朴素的信任,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心中坚信一切有党和国家呢!这成了外婆一生的信条,尽管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妇,但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党员!
外婆的坚持与追随,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日子,带着子子孙孙,一路前行,日子越过越好。每年年初,一大家子人照例来到外婆家,儿子儿媳准备了三大桌菜,招呼三个姐姐与姐夫,以及十几个孙辈带着他们的另一半,领着比外婆还高的曾孙辈们入席。先是儿女辈的夫妻一对一对地敬酒,头发也已斑白的他们,将倒满白酒的酒盅轻轻一碰,咪上一口,咂着嘴。再是孙辈的夫妻一对一对地敬酒,端着高脚红酒杯,说着祝福的话。最后是一群准大学生们或即将入大学的曾孙,他们两个或三个一起,黄黄绿绿的各种果汁和各种奶汁,互相嬉闹着祝太奶奶寿比南山,又在大家的嗔怪里嘻嘻哈哈地散去。饭后的阳光下,大伙儿刷手机的,玩游戏的,择菜准备带回城的,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南北的话。回忆的话语永远是占最多数的,听外婆讲她们的故事,让几个曾孙们放下了手机,半仰着头,不时插一两句问个究竟。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小辈们最纯粹的党课学习,听着外婆的忆苦思甜,家族的根深深地浸润着红色基因。
外婆不识字,家中排行第二,取名为二宝。家里十分贫困,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养到半岁时病死了;第二个孩子在她身边躺了几分钟,像小猫似的,叫了两三下便没了;第三个孩子,也就是母亲,两天两夜不哭也不吃,外婆长叹一声:“也保不住了。”没想到,第三天早上,母亲睁开清澈的眼睛,小小的嘴巴蹭到外婆怀里找奶头。再后来陆续又生了几个孩子,都没能成活,因而母亲比她的二妹、三妹、小弟,大了好几岁。
外婆唯一遗憾的事,是没能让母亲读书,尽管插秧、种菜、纳鞋、裁衣,母亲样样能干,是村里的巧姑娘,但越大越发现不识字的苦处。后来外婆就把母亲嫁给了做老师的父亲。
父亲那时被叫做“臭老九”,地位极低,尤其是那个时代,好像谁都可以耍玩他们,上班被批被停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再加上父亲家里有三个儿子、两个姑娘,没有食物投喂那一张张饥饿的小嘴,自然父亲也说不到老婆。就那媒婆无意的说起,田头的外婆听说是教人识字的老师,就把母亲嫁了过去。
那时姑娘放家养,像母亲一样让她带弟、带妹,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父亲却着手要把那些姑娘都劝到学校里来,外婆就拿母亲的例子帮助父亲挨家去劝。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党员,外婆凭着自己是妇女主任的面子,叩开了一家家的门,将抱着弟弟或妹妹的小姑娘,硬是拉到了学校。外婆那时就觉得,读书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一条出路,尤其是女娃。不久的村里,飞出去了一只又一只的金凤凰。
很多时候,外婆的思想是很前瞻的。母亲生下我们,就到田里挣工分,把我们带去外婆那里。白天,我们跟着外婆做简单的劳动;晚上,就钻在外婆被窝里听故事。外婆对我们说,以后,我们家家有电视机,门前呢,都通马路。我那时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看着外婆笃定的神情,又不由得不信。如今看着乡下门前的水泥路和55寸的大彩电,不得不信服外婆的料事如神。不,比神仙还厉害的穿越能力。于是问外婆,当时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她说:“毛主席说的呀。”的确,毛主席在他们这一代人心里的分量,不能用一个“重”字言说,简直就是他们的全部。毛主席说的,共产党说的,就一定会实现。这是他们这一辈的人最基本最朴素的信任。
外婆对我们说:小时候,要争取早日入队,长大要早日入团,工作后要早日入党。我入队是在一年级,边上站着一个哥哥也和我同时入队。老师问:“几年级。”那哥哥低声说:“五年级。”我回家把这事告诉外婆。外婆抱着我夸“乖乖”,转身,却对父亲说:“早点让每一个孩子入队。”等我工作也做了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在建队日那天就全部入队。我至今还在奇怪,外婆的理念怎么会和党中央提出的“先入队再受教育”保持高度一致,细想又不奇怪,外婆是基层的党员嘛,自然是最懂得普通人的心思。
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去国外留学,临行前,看外婆拿出一个小瓶子,到廊前舀了几勺细土,盖严,轻轻放在曾孙女的行李箱。掬一捧故乡土,不忘故乡人,外婆是在提醒曾孙女记住自己的根。武汉疫情出现,曾孙女发来视频,叮嘱太奶奶不要出去,出去要戴口罩,满眼的担心。外婆宽慰:“放心,有党和国家呢。”再后来,曾孙女所在的国家也有了疫情,外婆给她视频:“放心,有党和国家呢。”
如今,我的女儿回到了祖国,感慨万千地抱着外婆说:“太奶奶,你怎么都知道?”外婆笑着拍拍曾孙女的肩,银色的短发在日光里闪闪烁烁,好看又耀眼。
作者简介:胡丽平,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平湖义教段副校级干部,高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平湖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当湖桥》等,编写有专著《小学生日记起步》《小学生课堂作文》等,全国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