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口》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回顾式连载之 261、262、263、264、265
二百六十一
蒲江前、后河交汇之地,俗称“岔河口”,其处有一尖突石咀,直入湍急流水间,却又有小小木棚渡船,往来联系两河三岸。石咀以上次递是些人家;崖坎本身则曲曲回回,连绵直向大山深处。一次吾妻由山外探亲来当地,夫妇二人曾闲游于此。记得当时达某一时兴起,以枯枝在沙滩上画了条舢舨样的大鱼,然后二人方倚坐岸滨,称心象意地观览了一番这水势喧虺的野江景致。咳,弹指间至今二十余年已过去了!算来即使作此画之时,于今也都将及七载……
此另附一当地实景。
二百六十二
时常欲以至简物象——甚至毋宁说是某种符号——表达内心人文情怀。此《长天双燕回》即为该类尝试。画写江滩一隅,寥寥数笔交待出陆形水势连同整体清旷意境。近前右角花株下,男女童儿携一猫,正举目眺望高天飞掠之燕。中景沙渚,干枯小树茕独而立,且是唯一那片隔冬残叶,亦正于春风中悄然凋落。寂寞的江上春天确乎是又再度来临了。造物之意,虽则有序,却多少令人难以捉摸。这天真未凿的童儿呵,未来等待着你们的,将会是何样的命运呢?……
二百六十三
重庆南山向有“山城花冠”美誉,一年四季,少有全然无花时节。尤其每从冬春至初夏那段时间,梅、桃、梨、樱及杜鹃、栀子诸花次递绽放,端是常将一山皆淹没在花海内。此《春风惹发万树桃》即略写这般景象。又,其山兼为花木育苗基地,二十年间,当地有不少农家,已由此路脱贫甚或致富。随附另一题作“春绿小园”之画,从中亦可见山中苗农生存环境之一斑。
二百六十四
昔读杜诗,每对“冬至阳生春又来”颇怀其感。亦说不清具体感知者何物,唯觉此心若有触动,隐含悲喜,仿佛人生长河中种种值得回味的物事,一齐都泛将起来,必令你细细品咂思忆之。怀此心境作画,画亦自带莫可捉摸意味。此所示之画,仅取“冬至阳生”四字为题,却布郊城寥江生机渐萌之景,落寞间显然犹暗含其清远壮阔。诗画俱无达诂,单纯字句与简明形象,倒是能引起人心几多感触或联想,亦只可谓之因人而异了。
二百六十五
此“高塘垂钓”一画,向来为吾自喜。盖为其于诸多方面能体现一己艺术追求。画境仍得自昔年携幼女漫游家山左近。记得那日父女二人沿一条谷中幽径行了一阵,方信步登上小冈,忽见对面峦顶荡然铺开玉鉴般一泓清池,夜来浴雨之遥山近树,寂院闲花,皆微漾在极清新空气内,而一钓者正悠然立于那厢……由是此心大快且顿觉别样画意。归以诉诸翰墨,幸而一写称心。
这阶段每篇文字短,若现今一则“适时手记”似的。故尔此“追忆式”之连载帖,一次都发上五组文图。
………………………………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是本人着力甚盛的一个系列图文长帖,至今编写上了一千多篇,已发布者亦九百余篇了。其在网络各大论坛连载以来,颇受大众关注与支持。此为“追忆式”之连载帖,以1995年作为时间划段之起始,陆续涵盖此后二十余年之作,均归纳为“近年国画作品”,以与《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相参照。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