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学(上):老家同学混得那么好,你会嫉妒吗?

 · 3小时前

嫉妒是面对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风险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比较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天性,然而,比较过了头就会变成嫉妒。嫉妒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嫉妒心理?这篇文章,原标题是The Psychology of Jealousy: Why You Get Jealous and How to Handle It in a Healthy Way,作者Nick Wignall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他在文章中从心理学的角度介绍并分享了认识嫉妒的方法及应对技巧,希望对你有用。这是文章的上篇,介绍的是嫉妒的定义及起源。

图片来源:Unsplash @Simon Maage

嫉妒,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情绪。每次出现这种情绪的时候,通常都会让人感到恶心或者不顺心。

遗憾的是,正因为我们对感受到嫉妒的这种厌恶或耻辱,才让嫉妒成为了一种难以有效管理的情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心理学角度带你认识嫉妒,介绍一种思考和对待嫉妒的更有效方法,分析其产生的起因与表现。此外,我还将向大家推荐一些实用建议,让你学会在生活中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嫉妒心理。

嫉妒到底是什么?

据常用的词典,“嫉妒”的定义是因为别人的成功或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怨恨感受。虽然我可以接受这个定义,但我认为,其中仍然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心理学因素。

1. “怨恨”并不是非常贴切

“怨恨”这个词已经很接近了,但我认为嫉妒感主要还是自身的一种独特情绪。

之所以用“怨恨”来定义嫉妒,部分原因在于,怨恨通常是因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而导致的。因此,它更接近于愤怒类的情绪。

就嫉妒而言,虽然其肯定存在一定的愤怒因素,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当你认真思考过后,你会发现,嫉妒实际上更接近于悲伤和恐惧。这即是说,嫉妒往往是在感知到损失或存在不足时的一种反应(后文将详细展开)。

2. 其重点是“自己”,而非“别人”

嫉妒的标准定义会让人觉得,这种心理主要来自于他人的成功或优势,从而产生对他人的怨恨。但事实上,我认为嫉妒是一种更关注自我的情绪,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只不过是对自身内心不足或恐惧的一种提醒。

3. 嫉妒不仅仅局限于感受

在后文中我也会进一步展开讨论,但无论是大多数对嫉妒的定义,还是大多数人思考和对待嫉妒的方式,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包括嫉妒被纯粹地定义成了一种感受。

但我认为,除了感受之外,嫉妒通常还包括许多其他层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嫉妒通常都涉及到重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就思维和行为模式而言,由于这两方面对如何管理嫉妒至关重要,因此我将进一步分析“感受上的嫉妒”与“表现出的嫉妒”之间的区别。

图片来源:Unsplash @Sam Moqadam

“感受上的嫉妒”与“表现出的嫉妒”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感受到的嫉妒心理:

  • 当你现场发现男朋友和另一个异性聊天时,顿时就会感到一股醋意。

  • 当好朋友在跟你分享她最近的升职喜讯(并且还伴随着加薪)时,你也会感受到一阵嫉妒。

  • 当你在健身房看到旁边跑步机上的人身材多好肌肉多发达时,你也会感到嫉妒。

稍微不太明显的,则是在最初的嫉妒感过后会发生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感受到嫉妒时,我们会立即表现出嫉妒。

当然,表现出的嫉妒通常都相对微妙,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被别人发现。具体而言,它通常包括两种形式:

  • 嫉妒思维

  • 嫉妒行为

嫉妒思维通常是你的大脑在感受到嫉妒过后会做的事情。比如:

  • 你可能会猜测男朋友是不是有外遇,毕竟他居然背着你跟对方聊天,此举甚至会直接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

  • 你可能会在脑海中思考,为什么你的好朋友能够升职加薪,为什么自己不能升职加薪。

  • 你会默默地安慰自己,如果自己也这么年轻,还处于单身,并且有时间经常锻炼的话,肯定也会有这样好的身材。

简单地讲,“嫉妒思维”实际上就是你在感受到嫉妒时给自己讲的故事。

这一点非常重要,后文中也会提及,毕竟让我们的嫉妒心理既强烈又迟迟挥之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会给自己讲故事,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结果。

换言之,更倾向于担心并因此上演内心纠结戏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其嫉妒心理(只不过是在脑海里上演一出内心戏)。

而嫉妒行为,则是当我们感受到嫉妒时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比如:

  • 你可能会在派对上跟别的男性打情骂俏,以此来引起男朋友的注意,或者“让他付出代价”。

  • 只要在谈到和工作相关的话题时,你总是会采取被动攻击的方式跟你的好朋友沟通交流。

  • 由于身边都是身材比自己好的人,这让你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你再也不去健身了。

嫉妒行为是当你感受到嫉妒时,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行为。

我们应该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嫉妒行为,不然它很可能会导致自我破坏,出现其他具有破坏性的模式。

在跟大家分享如何应对并处理嫉妒心理之前,我希望再谈谈“嫉妒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Unsplash @The Creative Exchange

嫉妒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你希望了解嫉妒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又该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应对嫉妒,那你就必须认识一个核心观点:嫉妒是对面对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风险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我们将这个观点拆开来理解:

1. 嫉妒是一种自然反应

我们应该把嫉妒看作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而不是注定的坏事或缺陷。就像我们在受到威胁时感到恐惧,或者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感到愤怒一样,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嫉妒。

除此之外,嫉妒的“自然”还表现在它是否有用方面。就像正确引导愤怒是解决不公正问题的有用方法一样,嫉妒也可以是有用的(后续还将继续讨论)。

2. 面对实际损失或潜在损失风险

当你听到嫉妒与损失有关的时候,第一时间可能会觉得有悖直觉。

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美好的事物或者有价值的东西时,我们的关注点是“那个东西”和“那个人”,我们那个时刻的反应更多的是钦佩、惊奇等等。

然而,当我们开始跟他们对比的时候,特别是发现自己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嫉妒心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嫉妒的背后,是某种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有,但实际却没有的东西。

例如,如果你已经是公司的高管之一,当你看到一个入职不久的实习生工作非常努力,并获得了首次晋升机会时,你不太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嫉妒。毕竟,两者相比,你有的似乎更多,或者更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你没有任何损失,也不会提醒自己缺少什么。当然,你仍然可能会感到威胁,但这完全是两码事。

通常情况下,嫉妒总是会涉及对比和比较,其背后实际上就是你看中的但又缺乏(或者害怕缺乏)的东西。

做个简单的总结,嫉妒是当你意识到自己缺少(或者害怕缺少)某种有价之物时合乎情理的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嫉妒就不仅仅是又一种你试图摆脱的“负面情绪”。它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信号,可以提醒你自己真正关注的是什么,失去它或者缺少它又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和任何情绪一样,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并非百分百准确。

例如,在一段恋爱关系中,虽然你能感受到绝对的安全感,但当你的伴侣做出一些让你看起来是在跟别人打情骂俏的行为时,你多多少少还是会产生嫉妒。这种突然出现的嫉妒,可能只是因你的误解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并不一定有帮助。

我想表达的是,嫉妒总是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过,如果你能把它当作一种思考自身价值观的方式,那它对你产生的建设性作用,远比其破坏性作用要大。

嫉妒可以提醒你,自己关注和在乎的是什么,它可以激励你朝着那个方向奋进,实现目标,或者继续持有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译者:俊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