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的主要特点及真伪鉴别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鉴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清代玉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距今并不久远。因此玉器在现代风格、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相对与现代仿品比较近似。另一方面,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也不很明显,在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模仿制造。
在宋、元、明三朝复古艺术风格的影响下,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崇尚“师古”与“返朴”的审美情趣,故清代玉器在很多方面是对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各类仿古玉器的大量出现上。
中国古代玉器纹饰加工的工艺技法主要有阴纹、阳纹、透雕、浅浮雕、高浮雕、巧琢、镶嵌等。阴纹是用钉子砣所刻的由下凹的线段组成的图案;阳纹是由凸起的线段组成的图案,它是在纹饰底稿定位后,用磨铊将线纹以外的部分磨低成为地子,使纹饰高出地子,因此又称“减地阳纹”、“压地阳纹”或“剔地阳纹”(图6-8);浮雕纹饰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纹饰的制法与阳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凸起的面积较大,而不仅仅是线;高浮雕纹饰与浅浮雕纹饰的区别是高低的落差相对较大;镂空又称透雕,是按照设计的需要去掉玉器上一部分玉料的工艺技法,镂空图案既是一种纹饰,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器型,是玉器制作中极其重要的工艺技法。
清代书法绘画,不但继承了传统的绘画艺术,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本时代的艺术风格,并不断影响着其它艺术门类。玉器绘画艺术就是借助清代各门类的艺术风格,以玉器特有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清代的历史文化,因此清代玉器的绘画设计带有浓厚的时代感。
清朝入主中原后,虽声称奉明正朔,但其服制却以满族为本,废除乌纱、朝服和玉带,对朝廷用玉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其统一全国的百余年内,蒙古厄 鲁特准噶尔部分 裂主义分子控制西北广大地区,与中 央政权分庭抗礼,经常侵扰甘青、喀尔喀蒙古及察哈尔等地。玉路受阻,昆山玉不能运进内陆,影响到清前、中 期玉器的正常发展,流传下来的玉器也很少。典型的清初玉器,如康熙时期有索额图幼女黑舍里氏墓出土的青玉鸡心珮和碧玉鸡心珮,苏州碾制的仿古玉双童耳杯及 雍正年制款玉双夔耳杯、黑玉套环、维族玉工所制厄鲁特碧玉大盘。可知康熙初年宫廷玉器已精致华缛,可与战国玉器媲美。而苏州仿古玉依式碾制,并作伪沁,古 色古香。雍正时期玉器潇洒秀逸,朴素典雅。厄鲁特碧玉大盘与明代折沿浅腹金银盆的器形相似,碾工比内陆玉作稍粗。清初玉器几种风格并存,精致高雅的艺术风 格业已形成。
“玉、石之美,有五德”,出自汉代许慎于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对玉器的定义。在儒学思想为主流的文化背景下,玉器大雅之美自然而然成为美好品德的象征,也使得玉器被赋予王权的象征,以及君子高尚品格的代表。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 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