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15

丹痧
丹痧是一种由痧毒疫疠之邪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腐烂,全身布满鲜红皮疹,疹后皮肤脱屑,杨梅舌为特征,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又称“烂喉痧”,“喉痧”,“烂喉丹痧”,“疫毒痧”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2到8岁儿童多发,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病。本病西医学称为腥红热。
诊断依据
1、起病急,突然高热,咽峡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2、在起病12到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圈和杨梅舌。
3、皮疹出齐后1到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咽拭子培养有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要点
丹痧应与麻疹,风痧,奶麻等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发疹性疾病鉴别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发热与出疹关系发热3到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发热12到24小时出疹发热3到4天,热退出疹发热数小时至1天出疹初期证候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发热,咳嗽流涕,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咽痛红肿,糜烂皮疹特点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约3天出齐淡粉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稀少,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后遍布全身呈玫瑰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鲜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颜面部潮红,而无皮疹,2到3天遍及全身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无无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舌,皮肤皱褶处呈线状疹恢复期麦麸状脱屑,有色素沉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可有脱皮,无色素沉着。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轻重顺逆:发热有汗,疹色红润,疹点外透,为轻证,顺证;壮热无汗,疹隐神昏,疹色深紫夹有瘀斑瘀点,喉烂气秽为重证,逆证。
(2)辨卫气营血证:丹痧属温病范畴,故可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进行辨证,但因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往往卫分证未已,气营(血)分证已现,故临床上应灵活掌握。邪在肺卫,以恶寒发热,丹痧隐隐,咽喉红肿疼痛为特征;邪毒入里进入气分,则以热势增高,疹赤咽烂,烦渴为主症;邪毒炽盛,进一步传变,致气营两燔,则既可见壮热烦渴之气分证,又有嗜睡神萎,痧疹赤红如丹之血分证候。若病情更进一步发展,可有邪陷心肝之变。
2、治疗原则
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主。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透表,清热利咽;邪毒入里,病在气营,治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病久伤阴,又宜养阴清热,润喉生津。病程中如有变证,邪毒内陷心肝,佐以清心凉肝,熄风镇惊。
3、分证论治
(1)邪郁肺卫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面赤,咽喉红肿疼痛,或伴呕吐腹痛,或乳蛾红肿,上有白腐,皮肤潮红,丹痧隐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6g,蝉蜕3g,荆芥6g,浮萍6g,射干6g,马勃6g,牛蒡子6g,桔梗6g,豆豉6g,连翘6g,竹茹3g,僵蚕6g,甘草3g。
(2)毒在气营
【证候】壮热烦躁,口渴引饮,面赤汗出,咽喉红肿,甚则糜烂。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斑,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褪色,见疹1到2天后,舌红起刺,苔黄糙,3到4天后,舌红绛起刺,苔剥脱,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10g(先煎),生地黄6g,水牛角6g(先煎),连翘6g,栀子6g,黄连3g,黄芩6g,知母6g,丹皮6g,赤芍6g,芦根6g,薄荷3g(后下),玄参6g,甘草3g。邪毒内陷心肝,高热抽搐者,可用羚角钩藤汤加减。水牛角6g,桑叶3g,钩藤6g,菊花6g,僵蚕6g,生地黄6g,丹皮3g,甘草3g。若神昏烦躁谵语,皮疹紫红色暗,可用清营汤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内服。
(3)痧后阴伤
【证候】丹痧布齐后1到2天,身热渐退,咽喉部糜烂肿痛减轻,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干咳,神疲食少。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g,麦冬6g,生地黄6g,玉竹6g,桑叶6g,天花粉6g,玄参6g,芦根6g,知母6g,甘草3g。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板蓝根、大青叶、土牛膝各15g,水煎服,1日1剂。用于邪侵肺卫证。
(2)穿心莲15g,生甘草5g,水煎服,1日1剂,用于毒在气营证。
(3)金银花煎汤,或山豆根、夏枯草、松果茶、薄荷适量,煎汤漱口。用于咽喉肿痛者。
2、药物外治咽喉肿痛糜烂可用锡类散,玉钥匙散,珠黄散,冰硼散或双料喉风散等吹喉。1日2到3次
妇人崩漏带下,诸方不效者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两,当归1两,生地黄1两,伏龙肝1两,龙骨1两,芍药1两,蒲黄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焦)4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崩漏带下,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
【摘录】 《施圆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
目疾,早晨两眦疼痛者
川芎散
【处方】 石膏2两,川芎5钱,白附子1两,甘草、羌活、菊花、地骨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目疾,早晨两眦疼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下
风热上冲,头目眩热,肿及胸中不利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两,槐子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热上冲,头目眩热,肿及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如胸中气滞不利,生姜汤调;目疾,茶调;风热上攻,(口父)咀1两,水煎,食后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下
风痧
风痧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伴见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常在冬春季节引起流行。1到5岁小儿发病率较高,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本病一般证候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妊娠早期患本病,可影响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智能低下等,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类似感冒,发热1到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头面开始,1日后布满全身。出疹1到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脱屑,无色素沉着。
2、一般全身证候较轻微,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本病发生在流行期间有接触病史。
4、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则以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鉴别要点
临床须与麻疹,奶麻,丹痧等出疹性疾病相鉴别(见丹痧)。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常证:早期可见轻度发热,微恶风,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外感证候。发热1到2天后,则见出疹,始于面部,可在24小时内遍布全身,疹色淡红,分布均匀,伴见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2到3天后,皮疹逐渐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全身证候消失,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2)重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宁,口渴欲饮,疹色鲜红或紫暗,分布密集,出疹持续5到7天才见消退,病程较长。
2、治疗原则
以疏风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邪在表者,治以疏风清热;邪毒内盛者,治以清热解毒;少有入营犯血者,治以清营凉血。
3、分证论治
(1)邪郁在表
【证候】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精神如常,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继则布及躯干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肌肤作痒,2到3天后消退,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透疹。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6g,连翘6g,竹叶3g,牛蒡子6g,桔梗6g,薄荷3g(后下),甘草3g。气虚易感,风寒郁表,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口不渴,皮疹稀疏,疹色淡红,肌肤作痒,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淡苔薄,脉浮紧。治宜益气解表,清热透疹。方用参苏饮加减。太子参5g,苏叶3g,葛根6g,前胡6g,陈皮5g,桔梗6g,枳壳6g,木香3g,甘草3g。
(2)邪毒内盛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纳呆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6g,菊花6g,仙鹤草10g,连翘6g,赤芍6g,黄连3g,蝉蜕3g,紫花地丁6g,板蓝根10g,甘草6g。少数体弱患儿,如邪毒炽盛,内陷厥阴,引动肝风,证见壮热不退,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皮疹稠密,疹色紫暗,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数有力。治宜清心开窍,凉血熄风。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2g(另服),钩藤6g(后下),桑叶3g,浙贝母3g,鲜竹茹6g,茯神6g,菊花6g,丹皮6g,紫草6g。高热抽搐者,可合用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泄热解毒。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用于邪郁在表证。
(2)牛黄解毒片用于邪毒内盛证。
(3)小儿紫草丸用于风痧发热不退,皮疹未透者。
2、单方验方
(1)金银花10g,甘草3g,板蓝根30g,僵蚕10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风痧轻证。
(2)板蓝根15g,蝉蜕6g,甘草6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风痧轻证,肌肤瘙痒不安者。
3、外治法
(1)取花生油50g,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痒处,有止痒作用。
(2)紫背浮萍,地肤子,荆芥穂,花椒叶各30g,将诸药用纱布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液温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钟,痊愈为止,具有祛风,消疹,止痒作用。适用于风痧轻证。
佛门治骨病秘方
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骨科疾病。
(献方人:洪真居士,现任某医院院长)
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
共26味药,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胆囊炎湿热气虚型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以湿热证为多见,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则以湿热气虚证为多见。
茵陈四君汤是由茵陈蒿汤与四君子汤合方的变化方,临证只有审证求机,以法运用本方,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注意:若非湿热气虚证,则不能随意应用本方。
病证表现
湿热气虚证:胁痛,或腹胀,或厌食、气短乏力,或急躁,或口苦,或大便干结,或小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虚。
治法:清热利湿,益气健脾。
组成:大黄6克、栀子14克、茵陈18克、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
加减:1、若腹胀明显者,加厚朴、槟榔,以行气下气导滞;
2、若厌食明显者,加山楂、莱菔子,以消食下气和胃;
3、若胁痛明显者,加郁金、川楝子,以活血行气止痛;
4、若口苦者,加黄芩、泽泻,以泻热利湿;
5、或气虚明显者,加山药、黄芪,以益气和中;
6、若四肢困重者,加苍术、陈皮,以醒脾理气燥湿;
用法:
汤剂: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约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2次或3次服。
散剂:将上药研为粉状,每次服用约10克,每日2次或3次,10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4-6疗程。
方中栀子清泄胆热,大黄泻热涤实,茵陈利湿清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利泻湿,甘草益气和中。诸药相互为用,则既清利又益气,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皮肤病主方
龙胆草12g、栀子12g、当归12g、木通12g、泽泻12g、柴胡15g、黄芩15g、生地黄24g、紫草皮30g、白鲜皮30g、连翘30g、车前草30g、甘草10g。
主治:湿热内蕴外兼风热的多种痒疹,诸如湿疹、药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男女外阴湿疹、全身无名瘙痒、溃疡等等。
皮肤病的治疗对中医来说,也是一个顽症,不是那么好对付,如无好的方子更是屡治屡败。
我临床多年深有体会,故一直在寻找良方,功夫不负若心人,经过筛选大量的治皮肤的方子,最终定位于马有度先生的加味龙胆泻肝汤,临床验证屡用屡验,最后成为我囊中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之一。
此方我除了严守本方外,又在其中加了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夜交藤几味药效果更好。
举例示之:全身瘙痒
曾治一位男性患者,65岁,一名老退伍军人,全身瘙痒长达近十年,治了无数中西医,都未能治愈,十分痛苦,经人介绍找到我,请求中医治疗。
刻诊:身上无斑无疹,白天黑夜就是一个痒,有时痒起来抓挠的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查舌微红苔薄腻,口中晨起微苦,脉浮滑微数,性格着急,饮食尚可,爱喝烈酒,阴囊潮湿,大便微溏;
辩证:湿热蕴结,风热郁表。
先予中成药,防风通圣丸一周量,复诊,稍有小效,但不明显。余问能否喝汤药,答之,效果怎么样?我说先吃几付再说;
处方:加味龙胆泻肝汤加地肤子30g、蛇床子30g、苦参10g、夜交藤50g,五剂,水煎服,日三次。
再诊,一见面就说你开的药太苦了,我一笑问之,身上还痒么?
他说好多了,这是几年最轻松的时候了。药再苦,我也要喝,这比痒好忍受多了。我乐了,效不更方,提笔又开出七剂,喝完近十年瘙痒症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临床上,我用加味龙胆泻肝汤经常治疗湿热型荨麻疹、玖瑰糠疹及各种无名痒疹和瘙痒症,可以说只要对症百分之百有效。
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0g 黄芩6g 生姜6g 党参6g 甘草6g 黄连3g 大枣6g.
功用:和胃厥逆,开结除痞
主治:胃气不和
特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2、黄连汤
组成:黄连6g 甘草6g 干姜6g 桂枝6g 党参3g 半夏10g 大枣6g.
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胸中有热,胃中有寒
特征:胸中烦闷,欲呕吐,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
调和肝脾
1、四逆散
组成:甘草6g 枳实6g 柴胡6g 赤芍10g
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
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
特征:或颏,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2、逍遥散
组成:当归6g 柴胡10g 白芍10g 白术12g 茯苓20g甘草10g 生姜6g 薄荷6g
功用:舒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
特征: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3、丹枝逍遥散
组成:由逍遥散加:丹皮,枝子
功用:舒肝健脾,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特征:烦躁易怒,自汗盗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 小便涩痛
4、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12g 白芍10g 陈皮10g 防风10g
功用:补脾泻肝
主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
特征: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2g 黄芩10g 党参6g 半夏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特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主治:(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2、蒿芩清胆汤
组成:青蒿6g 竹茹10g 半夏6g 茯苓10g 黄芩6g 枳壳6g 陈皮6g 滑石10g 甘草10g 青黛10g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特征: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3、柴胡达原饮
组成:柴胡6g 枳壳6g 厚朴6g 青皮6g 甘草3g 黄芩6g 桔梗3g 草果3g 槟榔6g 薄荷15g
功用:宣湿化痰,透达膜原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特征:胸胁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后积如粉,扪之糙涩,脉弦而滑
15种常见病最“中成药”
1,夜流鼻血——最怕——二至丸。
2,欲望过强——最怕——知柏地黄丸。
3,小便淋漓——最怕——前列舒乐。
4,尿急尿痛——最怕——前列疏通。
5,嗜食辛辣——最怕——龙胆泻肝丸。
6,骨质疏松——最怕——仙灵骨葆胶囊。
7,大便稀薄——最怕——参芩白术散。
8,腰膝冰凉——最怕——复方玄驹胶囊
9,突然抽风——最怕——医痫丸。
10,活动大汗——最怕——虚汗停颗粒。
11,五更泄泻——最怕——四神丸。
12,口臭黏腻——最怕——藿香清胃胶囊。
13,溃疡性结肠炎——最怕——香砂六君子丸。
14,体格瘦小——最怕——补益资生丸。
15,面色萎黄——最怕——十全大补丸。
眩晕,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气上冲胸,战摇如在舟船之上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两,北细辛3分,白茯苓1两,白术1两,粉草半两,桂枝3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眩晕,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气上冲胸,战摇如在舟船之上。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不拘时候服。有痰,兼服青州白丸子。
【摘录】 《得效》卷三
伤寒鼻塞
川芎散
【处方】 苍术(米泔浸)150克 藁本 白茁 细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 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 主伤寒鼻塞。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3寸,煎取100毫升,温服。
【摘录】 《古今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
妇人素有冷气冲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川芎散
【处方】 川芎3克 人参 吴茱萸各1.5克 茯苓 桔梗各1.2克 当归3克 制朴1.5克 芍药2.2克 枳壳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 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 主妇人素有冷气冲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
【摘录】 《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一则凌驾西药之上的脑充血验方
桃仁承气汤主治脑充血,预防中风,确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凌驾于西药之上。本方剂不仅有著效,而且很合理。如果读者不信,尽可实地试验。试用的结果如何,欢迎响应,或批评。我们不以感情为用事,应以事实为依据。
脑充血,是中风的前趋证,其证原因很多,大酒家,梅毒潜伏,常习便秘,肥胖体形,性格急躁,遗传质,中年以后动脉血管硬化者,屡屡发现本证。症状则颜面潮红,头脑胀痛,或眩晕,或麻木,颈动脉搏动紧张,大便往往秘结,行动时自觉头重脚轻,步履飘浮,或者肢体某处感觉麻痹,或者齿龈胀痛,脉多弦紧。此时的血液循环加快,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西医叫做高血压(中医称为肝阳或孤阳。)若脑内毛细动脉血管因充血紧张而破裂,则发生中风(脑出血等疾患),轻者会出现一侧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症状,重者可能导致突然之死亡。在未患中风以前,西医之急救法为放血,即抽去静脉血若干,以降低血压。其实,此际之血液不患多而患不均,其头部上部则充血,而内部下部则贫血(肠部贫血所以便秘,足部贫血所以步履飘浮)。用大剂桃仁承气汤,不但以泻下而奏诱导的降血压作用,且可使血流归达于下肢,使足部温暖(高血压脑充血者,下肢多冷感)。
处方桃仁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著名之下瘀血方剂。用桃核仁五十枚去皮,生大黄四钱,川桂枝二钱,芒硝二钱,炙甘草二钱,五味做煎剂,去渣,食前温服,当微利。
古代之治验,《伤寒论》云:太阳病,热结膀胱,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本方主之。(按:少腹急结,人如狂,显属肠部有积滞,而上部充血性之脑症状也。)
《儒门事亲》云,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为瘕为沉,本方主之。(按:本方为通经剂)
《证治大还》云,吐血势不可遏,胸中气塞,上吐紫黑血,此瘀血内热盛也。(按:以本方为降血剂)
《张氏医通》云,龋齿数年不愈者,作阳明鬻靡治,好饮者多此。
桃仁承气汤研细末,蜜丸屡服效。(按:是为充血性齿龈炎,以本方为降血剂)
《柯氏方论》云,治女子月事不调,先期作痛,与经闭不行者。(按:亦以本方作通经剂)
日本《芳翁医谈》曰,龋齿、断疽、骨槽诸种齿痛难堪者,余用验之屡有效,盖多属血气冲逆也。(按:此亦血上冲疾患)
《青州治谭》曰,妇人久患头疼,诸药不效者,以本方则愈。(按:此必充血性头痛)
医史《撄宁生传》,马万户妻,体肥而气盛,自以无子,尝多服暖子宫药,积久火甚,迫血上行为衄,衄必数升余,面赤脉躁疾,神恍恍如痴。医者犹以治上盛下虚丹剂镇坠之,滑伯仁曰:“经云:上则下之。今气血俱盛,溢而上行,法当下导,奈何实实耶,即与桃仁承气汤,三四下而愈。”(按:“体肥气盛”,其素禀为多血质,“面部赤脉躁疾,神恍恍如痴”,活现一脑充血症状,其不致脑出血而成卒中者,当系年事尚轻,脑部血管未硬变,故上冲之血,跑向鼻膜血管而出也)
又云一妇女,每好饮酒。一日大醉,忽妄语如狂,后卒倒直视,四肢不动……手足温,脉滑疾,不大便十余日,额上微汗出,面部赤,自胸中至少腹硬满,不能食。与桃仁承气汤,服之五六日,瞳子少动,手足得屈伸。至七八日大便通,呻吟十余日,诸症渐退。(按:脑充血因酗酒醉饱等而起者很多。本例症状“卒倒直视”“四肢不动”“手足温”“脉滑疾”“大便不行”“额汗”“面赤”“胸腹硬满”等皆为醉饱后肠中结积压血上冲而起脑充血症状,跃然纸上)
《生生堂医谈》云,一人走来叩门,谓先生曰,急事,请速来,仓皇未告其故而去。至则,堂上堂下男女狂躁,一妇人毙于旁。先生怪问之,则曰,有无赖少年,屡来求货财,不知厌足,我今骂之,无赖狂怒,奋起将殴我,拙荆(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惊避之,无赖扼其喉立毙,遂骇走。今事急矣,幸先生来,愿即救治。先生命人汲冷水盈盘枕之,以水灌头。半时许,而后刺之即苏。更令安卧,别以巾浸冷水围其颈,觉温则易之。与桃仁承气汤加五灵脂而退。明日复往诊,妇人喜谢曰,幸蒙神术,得免于死。(按:脑充血,往往有因惊怖忿怒而起者。本例以冷水枕脑,冷湿巾罨颈,针刺以激起反射诱导,以本方降血,为至明显合理的疗法也)
古代记载,例不胜举,兹姑不再赘,用将余之经验,撮录于后。
王太太住山塘街,年四十五,形瘦身长,素患慢性支气管哮喘症,咳嗽气逆,每年秋冬常发作,发则不能平卧,特于夜间更甚。有时剧咳咯血,动则气逆。今年春,旧病未瘥,复增头痛,两眼发红羞明,目胞肿胀,发热38℃,大便不行。经西医注射爱法特灵及葡萄糖,维生素B类、维生素C等,并内服盘尼西林片(青霉素)剂。医治三日非但不见减轻,反陷入迷糊状态中。及邀余往诊时,患者目亦肿胀不能视物,神识知觉虽存在,但不知时之昼夜,嗜卧不欲言,询之往往不答。舌苔则黄厚垢浊,腹部虽凹陷如舟,但小腹急结,腹部动脉搏动著明,心悸动亢进,遗尿竟不自觉,脉洪大而紧,因极而触知更显明,且重按弹力甚强实。余断为因喘咳宿病而伴动脉硬化,血压过高。与桃仁承气汤加远志、牛膝、川芎等诸药,一剂即松,三剂后诸症悉退,起坐索食矣。
王君务本,南通籍,肄业苏高中。一日来诊,见其左侧颊车肿大如含胡桃,牙关拘紧,言语不利,同时左侧头痛,左耳内掣痛,形寒怕风,发热38℃,口腻痰多,舌体胖大,因颊车拘紧几不能伸展,大便每日自下,只略感不畅,脉紧有力。据称病起已七八日,经某西医注射磺胺类及含漱药水等无效,谓须切开排脓,他无别法云云。彼因畏开刀而转向余处,与桃仁承气汤,一服肿减,三服全消。
乔司空巷丁姓少女,年约十八九,体材瘦小,未婚,患神经错乱,狂妄不宁,吵骂不休,歌哭无常,夜则通宵不寐。如是者已十多日,时余亦寓是巷,因邀余诊。至则见患者双目炯炯发光,眼结膜发赤,其势凶狠,欲扑人,孔武有力,高声狂叫,几不可接近。勉强乘机摸其脉,鼓指坚强。见其鼻孔有血渍,其家人疑系撞伤所致。询其月事及大便,其母谓大便不知其详,月经则有二三月不觉其来潮。因处大剂桃仁承气汤(照原方分量加五成),设法灌服。次日大便行,狂势较减,续服一剂得安眠,后减轻其剂,再服两三剂而愈。
其余上部充血性病例,以本方治愈者甚多,例不胜举,且大都因诊务匆忙中遭遇到,以事繁不及记录,时过境迁,遗忘者多。上述数方例为其中印象之较深者,然姓名及详细住址亦多模糊矣。
又本方不仅奏著效于上部充血诸症,且对于胎盘残留而子宫出血不止亦有卓效,而可免去刮子宫之手术,产妇科专家曷一试之。
胎盘残留,大都发生于流产后。因妊娠早期流产后,胎盘往往不能整个地完全剥离而下,若残留一部分在内,则不拘或大或小,均属所谓子宫内异物,其子宫势必依自然作用而起收缩运动,以图排除此异物的残留。子宫收缩运动愈盛,出血愈多。残留的胎盘一日不下,子宫的运动一日不停,流血亦一日不止。此即为西医产妇科的唯一疗法,为施手术刮子宫,以器械刮除此残留的胎盘,则血自止。否则任凭你用昂贵的止血针注射或内服,均不相干,即使服阿胶等任何中药止血,亦无济于事。于是知医学,无论中西,对于疾病诊断而施原因疗法之所以重要也。
吴兴沈联芳先生之内弟郑君,住苏州护龙街(现名中正路),其夫人妊娠四五月流产,后流血涓涓不绝,延至月余后,血愈出愈多,因高度贫血而时时头晕目花,胸闷泛呕,小腹攻痛。产科医某谓胎盘残留非刮子宫不可,劝令速送博习医院,否则有生命之险。郑君畏手术,迟疑不决,由联芳先生介绍,邀余诊。
患者出血过多,颜面苍白,脉细而弱,舌略紫,苔薄白,唇色亦白,心脏搏动尚正常,大便三四日不行,视其神气已十分疲惫。时余思唯有桃仁承气汤可适应,但以其方衰弱甚,颇踌躇不决,嗣再三考量,毅然决然处以本方(原方分量)证加当归四钱、黄芪三钱、别直参二钱与之。翌日再诊,精神较好而流血著减,唯小腹尚感不适,原方略减轻分量。三诊时血全止,易方为当归芍药散,嘱服两剂。至第四日于小便后(其时流血早止)落下如鱼肠状一片长约二寸许于搪瓷便斗内,赫然残存之胎盘得以剥离而自下也。后以当归芍药散方加减调理,旬余而痊。
桃仁承气汤作用的研究:
本方剂之主药为桃仁,桃仁之有效成分现在尚未明了,我人只能于古人应用方剂考求其记载。考证古方之用桃仁者逻辑而得结论曰,桃仁主治瘀血,少腹满痛,故兼治肠痈及妇人月水不利。(按:是为通经药)
次为桂枝,桂枝主治冲逆,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按:是为降冲药。“奔豚”亦冲逆之症也。)
次为芒硝、大黄,二物为泻下剂,主治腹满腹坚等症外,对上冲则为诱导的作用,对通经,则为使邻接脏器起充血的作用,为一般泻下剂之通性,可不得烦言而解也。
末为甘草,甘草主治急迫,故治里急痛,挛急,旁治厥冷烦躁冲逆等诸般急迫之毒。(按甘草决不如西药中之矫味或赋型等药而毫无作用者,观于此,可知仲景经方之配伍,颇含深意。本方剂于解析的个别药效略如上述,已可概见其作用之所在。但综合的煎剂,各个药物相互相须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其具有的作用机制尚不了解,科学上所不明的所谓神秘而不可思议的,适于生理自然的“降逆止痛、活血化瘀”及剥离胎盘等作用,正值得我人之探索及研究也)
升降散治疗在生障碍贫血
导读:升降散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本方药仅四味,其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又加黄酒为引,蜂蜜为导。两两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本文举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两例,赵老从肝经郁热灼伤营血的角度出发,投以升降散,颇有效焉。
升降散医案两则
作者/赵绍琴
再生障碍性贫血
袁某,男,70岁,1993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患再障3年余,屡进温补,疗效欠佳。自述牙龈出血经常发生,近日加重,每日必作。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来梦多。舌淡胖,苔腻垢厚,脉象弦滑细数。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9×109/L,红细胞2.6x1012/L,血小板60×109 /L。脉证合参,辨为肝经郁热兼湿热中阻。治宜清泄肝胆,疏调三焦,方用升降散加味。
处方:蝉蜕6g,柴胡6g,片姜黄6g,大黄1g,僵蚕、黄芩、川楝子、焦六曲各10g,焦麦芽10g,焦山楂10g,水红花子10g。
二诊(1993年3月19日服上方7剂后,牙龈出血显著减少、患者自觉体力增加,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升至90g/L,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有所提高。
遂依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余,齿衄完全消失,血红蛋白稳定在110g/L左右,自觉症状大减,面色渐现红润,精神体力大增。
体会: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反复出血和抵抗力低下所致的继发感染。由于本证的贫血貌表现明显,如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并常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虚弱症状。
故本病常常被为辨为血虚而用补法治疗。然而,无论补气、补血、补脾、补肝,还是补肾,均鲜有效果。赵老认为本病之血虚仅是表面现象。病之本质乃是肝经郁热灼伤营血。血伤则虚,血热则溢。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经郁热不得宣泄,则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疏泄失职,三焦不畅,则舌苔黏腻垢厚;郁热伤血动血,则脉来弦细动数。因此,虽见血虚,亦不可温补。且热不去则血难复,泄肝胆郁热,可用升降散加清肝之品。
腮腺炎食疗方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年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炎是以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其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1.马铃薯洗净加醋磨汁搽患处,干了再搽。
2.生绿豆100克,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根,再煮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
3.绿豆160克,黄豆80克,红糖120克,加水煮熟任意食。
4.生绿豆研末,用米醋调敷患处。
5.赤小豆捣烂和蜜外敷。
6.豇豆子或叶,捣烂敷患处。
7.白菜根2个,1个水煎服,1个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
8.老红辣椒焙焦研末,用油调成糊外敷。
9.水芹菜捣烂,加茶油调敷患处。
10.干丝瓜(或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末,每次5~15克,每日2~3次,用黄酒或开水送服,连服3天。
11.丝瓜藤叶捣汁敷患处。
12.干丝瓜一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末,以水调匀敷患处。
13.豆腐3块,蚝豉100克,咸橄榄3个,生姜2片,加水煮汤饮。
14.绿豆200克,黄豆100克,红糖150克,用水煮至豆烂,调红糖食。
15.鲫鱼1尾,枸杞菜连梗500克,陈皮5克,生姜2片。加水煮汤饮。
16.全蛇皮10克,鸡蛋2枚。将蛇皮搓碎后装入碗内,打入鸡蛋,同蛇皮调匀,然后倒入沙锅内,加适量香油,炒熟。临睡前一次服完,一般连服3~4天即愈。
17.红豆,少许生姜自然汁拌晒,研匀,鸡蛋清调敷,中留一孔透气,干则以葱汁润之。一日立消。
18.赤小豆捣烂,鸡蛋清或米醋调敷。
19.霜后丝瓜,煅存性,猪胆汁调敷。
20.醋调陈石灰敷之。
21.绿豆100克煮烂成粥,加白菜心3个,再煮20分钟。1日分2次食完,连吃4日。清热解毒。
22.流行性腮腺炎:大蒜、赤小豆、马齿苋适量共研细,用醋调和涂患处。
23.腮腺炎初起,漫肿不红:取牛胶两条,各长6厘米,用开水泡软,贴于肿处,会粘得很紧,但肿消退后牛胶即自然脱落。
风热上壅,鼻塞清涕,眼多眵泪,半边头疼
川芎散
【处方】 川芎(洗)柴胡(去苗,洗)各30克 半夏曲 甘草(炙)甘菊 细辛(去叶)人参(去芦)前胡(去苗,洗)防风(去叉股)各15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风热上壅,鼻塞清涕,眼多眵泪,半边头疼。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4片,薄荷5叶,同煎至100毫升,去律温服。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四
偏正头疼
川芎散
【处方】 川芎 细辛 羌活 槐花 石膏 香附子 甘草(炙)各15克 荆芥 薄荷 茵陈 防风(去叉)菊花各30克
【制法】 上十二味,为末。
【功能主治】 主偏正头疼。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一日三次。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动风发物。
【摘录】 《卫生宝鉴》卷九
风热头痛
川芎散
【处方】 川芎0.9克 柴胡2.1克 羌活 防风 藁本 生甘草 熟甘草 升麻各3克 酒生地黄6克 酒黄连(炒)酒黄芩各13.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或6~9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注意】 服药期间,忌酒、湿面。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小儿鼻塞
◆艾灸疗方:
患儿由1个人抱着,医者站在患儿一侧,然后,点燃艾条在百会穴(两侧耳尖连线中点的头顶部)温灸。为防止烫伤患儿头皮,医者将示指和中指分别放置百会穴两旁,两手指向隔2厘米左右,艾条与患儿头皮的距离以医者中、示指能耐度的热度为宜。一般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早、中、晚各灸1次,直至鼻塞消失。为巩固疗效,鼻中通气后再续灸1~2次。
◆涂敷囟门疗方:
川芎、川乌、细辛(生用),按比例2∶2∶1共研细末,装瓶待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3克,用食醋(或藿香正气水更佳)调成糊状,涂敷囟门,外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次,不可内服。
小儿夜尿(遗尿、尿床)
1.黑豆30克,狗肉250克。煮至烂熟,加糖、调味食用。
2.韭菜子炒熟,与桑螵蛸、龙骨各等份研末,加水调为丸如绿豆大。饭后每次服5克,每天早、晚各服1次。
精血亏虚之脱发
处方:制首乌20克,生地20克,菟丝子15克,当归15克,天麻10克,白芍15克,川芎6克,蛇蜕8克。
头皮痒加百部10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头皮脱屑加白蒺藜15克;阴虚烦热加丹皮10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煎3次,前两次早晚分服,第三次加适量温水洗头,每日一次。
治疗期间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上方服10剂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愈。本方对精血亏损、风邪上扰之脱发有良好效果。
白酒治烫伤
余次子四岁半时,即1977年8月16日晚,误将暖水瓶扳倒,被开水烫伤左肩臂至腕位,随见皮肤红赤、起水疱,疱起即破,红赤泛油,痛哭不止。
急用高度白酒缓缓浇洒患处,一连数遍。初浇时痛更甚,随浇红随退,痛亦随定。
至第2日即不痛,红赤退尽,5日皮肤正常而愈。
为什么你体内抗生素超标?
抗生素在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存留下来,并大量繁衍。而药物的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一旦被其他细菌获得,遗传给下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甚至“超级细菌”。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有一天我们可能面临所有抗生素失效,使得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
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都具有渐进性、积累性,故有隐蔽性,一时难以觉察,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致残或致死。尤其一些具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极易引发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的药量,否则很可能造成肝、肾损害,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等。
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破坏了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负担。
有些人说:我没吃抗生素,有病了都吃中药,怎么有病了也久治不愈呢?
的确,很多人没吃抗生素,却体内抗生素超标,为什么会超标?你平时吃的肉、鱼、虾、蛋,这些饲养时用了很多抗生素,不用抗生素就会批量死亡,倒致这些肉类,蛋类抗生素超标,你吃了后,自然抗生素超标,比如鸡你买100只养一下试试,如果不用抗生素,养不大,全部死光,如果养殖户不用死光了,不赔个精光?所以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
治白癣便方
方1
【组成】紫皮独头大蒜若干。
【用法】去皮洗净捣取汁液。患者剃头后洗净揩干,由癣区四周向内涂擦大蒜汁,每日早晚各1 次,7~10 天见效,40 天内可愈。15 天为1 疗程。
【主治】白癣。
【说明】白癣发于头部,圆形糠状鳞屑面,病发在距头皮2~4 毫米处折断,残断有灰白色菌鞘围绕。
方2
【组成】狗胆1 个、生姜汁适量。
【用法】调匀敷于患处。
【主治】白癣。
方3
【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如泥,调香油或蓖麻油制成软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去,涂以软膏,每日或隔日换药1 次。
【主治】白癣。
方4
【组成】瓜蔓膏、半夏未各6 克,生姜汁少许,狗胆1 个。
【用法】取瓜蔓膏1 盏与他药同调敷。
【主治】白癣。
【说明】忌猪鱼劫风之物。
腿腰关系
“治腿要先治腰”
腿疼为什么和腰有关系
为什么腰间盘突出会导致腿疼?因为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都会压迫坐
骨神经,导致一侧或两侧下肢出现放射性疼
痛或麻木 ,其根源在腰,如果腰不康复,即
使腿现在不疼了,一样还会复发,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的真正发病的原理,就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修复纤维环就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治病要从根源开始,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尺泽治网球肘
治疗网球肘的按摩手法,使用一个穴位尺泽穴。
第一步,用拇指,快速拨动尺泽穴皮下组织五分钟。
第二步,拇指,随着慢慢吸入清气,渐渐向下按压尺泽穴至最酸胀时,缓缓吐出浊气,停六秒。如此操作9次。
第三步,尺泽穴先逆时针方向按揉180次,再顺时针方向缓缓按揉360次。
第四步,拇指沿尺泽穴向上直推49次,
第五步,掌心由轻到重按揉尺泽穴三分钟,并以掌心热敷一分钟。
此时患者肘部痛减,已经可以拿起重物。
还可以艾灸尺泽穴15-30分钟,取健侧肘部找出最痛点按压10到15分钟。
根据需要可做多次
(0)

相关推荐

  • 解读奔豚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奔豚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奔豚汤. [ ...

  • 《老中医》里的“柴胡疏肝散”、 “膈下逐淤汤”

    GIF 柴胡疏肝散 [剧名]老中医 [出现时间]第5集13分钟40秒-14分钟 [方名]柴胡疏肝散 [方解] 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由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 ...

  • 1214收评:极阴次阳过阴半,突破此线方安全(兼1215预报)

    发表于 2020-12-14 20:13                                股市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只有看懂了昨天,才能看懂今天: 只有看懂了昨天和今天,才能正确预判明天.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