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时代的烧鸡 2024-06-22 00:22:57 绿皮火车时代的烧鸡 小宽 今天是 “读言” 陪伴你的第2232天 绿皮火车,这个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消失的符号,其实一直藏在一代中国人的基因中。在过去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缓慢、拥挤、陌生又熟络,种种气味杂糅,充斥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少不了啤酒与烧鸡的绿皮车厢里,呈现着一幅真实中国的图景。著名摄影家王福春有一本影像集《火车上的中国人》,记录了从1987年到2000年,十多年间绿皮火车里的人生百态。有时候我会翻出这本书看看。小时候没有太多机会坐绿皮火车出门远行,那时候,绿皮火车代表着远方。很多人会怀念绿皮车的车厢里的食物。其中最常被人们提及的是烧鸡,烧鸡成为某种象征。没在绿皮火车里吃过烧鸡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中国的“四大名鸡”都与火车相关:沟帮子熏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符离集烧鸡。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地图上,就可以看到这“四只鸡”与铁路枢纽的关联:沟帮子在辽宁锦州,位于东北两条重要铁路的交会处:沈山铁路(沈阳—山海关)、沟海铁路(沟帮子—海城)。山东德州则在京沪铁路(北京—上海)和京杭大运河的交会点上,无论是铁路还是水路,德州都是必经之地。安徽宿州符离集也是交通要道,同样是京沪铁路的枢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就是符离集人,他从小吃着符离集烧鸡长大。据他考据,符离集烧鸡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距今不过几十年。道口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也是东西南北两条铁路交会之地。焦作煤矿外运需要经过道清铁路,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也从此经过。四只鸡,与铁路上的中国形成一种微妙的共振。在遥远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坐火车出远门,其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意义相当于如今坐飞机头等舱。出一次远门,可能要在绿皮车厢里摇晃几天几夜,在几天几夜中,吃喝拉撒必不可免。当时并没有工业化的包装食品,在路上除了携带的干粮与茶叶蛋,最体面的食物就是火车在站台停靠时,蜂拥而上的小贩售卖的烧鸡。这烧鸡在当时,不仅仅是一只鸡。坐在局促的绿皮车厢里,周围挤满了人,众目睽睽之下,你悠然自得,轻轻撕扯下一只油腻芬芳的鸡腿。鸡肉的香味如此出挑,原本的车厢里充溢着沆瀣一气的浑浊味道:炒货味、人体味、花露水味、痱子粉味、尿骚味、放屁产生的硫化物味、几个月没有洗澡的腋窝味、饱嗝味、劣质香烟味……浑浊气味的交响乐中,忽然传来一股明亮激越的烧鸡的香味,如同在沉郁的大提琴声中飘来小提琴的欢快。这种香味没有侵略性,沉郁,妩媚,且持久,从鸡皮、鸡肉甚至鸡骨头的缝隙里,丝丝入扣地传递出来,经久不散。周遭人的眼神有意无意地盯着你,盯着你蠕动的嘴,盯着你手里越来越少的烧鸡,静静倾听,似乎还有一阵阵从身边传来的腹腔“咕噜咕噜”蠕动的声音、吞咽口水的声音。此时还应该有一点酒,啤酒显得豪迈,倒在一个搪瓷缸子里,洁白的泡沫泛起一阵阵炫耀,仰脖一饮而尽。如果是闷热的车厢,没有冰箱,啤酒则显得温暾,最好是白酒。倒出一小杯,白酒颠覆一切的香味,富有侵略性,如同挑衅,如同在弦乐之中加入一阵鼓点。喝酒时要含在口腔里,发出“嗞”的一声叹息,紧接着是“叭”的一下吧唧嘴,此时意犹未尽,紧随其后的是“哈”的一声叹息,犹如高潮退去,爱情凋落的感怀。“哈”的一声,其实也是一个序幕,代表着下一个轮回。你的手继续伸向那一只传奇的烧鸡,另外一只鸡腿已经在静静等待……它不仅仅是一只鸡,还是社交圣物。漫长的绿皮车厢旅程,如果你是孤身一人,刚好对面坐着的是你不怎么烦的人,邀请他一起吃一只鸡,你们将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有限的记忆中,凭借一只烧鸡,我曾跟皮革厂的小老板打得火热,他告诉我不同皮质不同颜色的构成;跟带着孩子去北京挑战吉尼斯纪录的父亲谈过话,他女儿可以不间断地翻跟斗,在拥挤的车厢里也能给我们表演一下;跟秦皇岛的酒吧女老板约定有空去她的酒吧看表演;跟四川籍的姑娘眉来眼去,她要去成都做家政工作。只不过那时没有微信,没有“扫一扫”,甚至没有手机。有的仅仅是烧鸡,烧鸡就是火车上的“战斗机”。更久远一些的记忆则是我第一次跟随父亲乘坐绿皮火车。车到一个小站,尚未进站,汽笛声响,许多小贩跟着没有停稳的火车奔跑,他们拿着烧鸡、矿泉水、茶叶蛋以及啤酒、火腿肠。父亲跟我说:“你坐在这里别动,我去买一只烧鸡。”片刻他消失在人群中。我还瘦小,穿着妈妈织的毛衣,看护着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第一次出门的我小心地等他回来,等待他手里提着一只油亮芬芳的烧鸡回来。那种感觉总是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他的父亲对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安徽符离集烧鸡 在我国1959年国庆大典上,符离集烧鸡被列为国宴名菜之一。符离集烧鸡符离集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西通中原,东近洪泽,南接蚌埠,北临徐州。这里在远古时是沼泽草甸,生长茂盛的就是符草,非常适合野鸡等飞禽栖息。符离集烧鸡的主要原料符离麻鸡就是由当地野鸡演化而来,其肉香味美有其独到之处,可见符离集成为烧鸡之乡并非偶然。由来符离集烧鸡最早并不叫“烧鸡,而叫红鸡”,制法简单,只是煮熟之后抹上一层“红曲”,并无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山东德州有一姓管的商人迁居符离镇,带来了德州扒鸡的制作技术,改变了“红鸡”的生产工艺,年复一年不断改进,制法愈精,逐渐形成符离集烧鸡。在符离集制作和经营烧鸡的有百余家,其中以管、魏、韩三家烧鸡铺最出名。制作过程符离集烧鸡制作方法十分讲究,从选鸡到捞鸡需经十二道工序:一、选鸡,选用半年至两年之间,重量为一公斤的毛鸡;二、宰杀,活鸡进厂需停食饮水半天,杀后血要放净;三、烫鸡,水的温度在六十五度左右,泡烫时间约三分钟;四、褪毛,毛要褪得全净,腿、脚、嘴等处的老皮洗掉,硬壳刮去,保持鸡身白净;五、剖腹,开口要小,内脏要取净;六、造型,两只腿交叉插入鸡腹,双翅插入嘴中;七、晾干;八、涂色,鸡晾干后,要先均匀地抹一层饴糖稀;九、炸鸡,炸时要掌握火候,油温保持八十至九十度为宜,以炸到鸡呈金黄色为佳;十、配料,有桂皮、良姜、砂仁、花椒、山奈、陈皮、丁香、白糖、食盐等十三种,用料多少以气温高低来决定,一般是夏季较冬季为少;十一、煮鸡,用陈年老汤煮鸡,先高温卤煮,后小火回酥,以求肉烂而丝连;十二、捞鸡,捞时要小心细致,防止破碎,影响造型。配料标准:按白条鸡10公斤计,配料为:食盐500克,花椒、大茴香、小茴香各10克,山萘、良姜、丁香、白芷、桂皮、陈皮各5克。制作方法:(1)宰杀退毛:选用健康的小公鸡,重约1公斤左右。颈部放血,浸烫退毛,清洗干净。右翅前面与颈部连接处开一小口,取出嗉囊。再在腹部靠近肛门处开口,伸进两指,掏出内脏。掏净膛的鸡,放进清水里漂洗。(2)整形、油炸:洗净的鸡放在案板上,两腿交叉插入腹中,一翅向后别,另一翅向前从口腔中穿出。然后,涂抹蜂蜜水(1:20)。晾干后,放入热油锅中炸5分钟,炸至鸡皮色呈金黄色时,捞出控油。(3)酱煮:炸好的鸡按层次摆放在锅内,加入食盐和香料包,放上竹蓖子,压上石块。加入老汤和水,加热煮沸,控制火势维持微沸即可。当年的小鸡,煮制1小时左右,大鸡煮制3小时。捞出后,即为成品。 河南道口烧鸡 道口镇地处滑县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当时黄河流经滑县,道口就是设在黄河西岸鲧堤上的一个渡口。宋元以后,黄河改道,道口又成为卫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清代建镇,原属浚县,1949年划入滑县,历史上曾与朱仙镇、周口镇、赊旗镇合称为河南四大名镇。道口烧鸡道口烧鸡始于清朝顺治十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用多种名贵中药,辅之陈年老汤,其成品烧鸡色泽鲜艳,鸡体型如元宝。极具食疗和保健功能。豫北滑县道口镇,素有'烧鸡之乡'的称号。道口烧鸡具有五味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的特点。食用不需要刀切,用手一抖,骨肉即自行分离,无论凉热、食之均余香满口。据《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尚未具特色,生意并不兴隆。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的烧鸡大师张存友的先祖张炳,一次在大街闲逛,偶遇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作过厨师的老友,从此得'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的秘诀。八料为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和良姜八种佐料,张炳并按其用法、用量,依法烹制,制出的烧鸡果然大有成色,后来,又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对严格选鸡、宰杀退毛、开剖加工、撑鸡造型、油炸烹煮、用汤下料、掌握火候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从而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当时,张炳的烧鸡其'色、香、味、烂'被世人称为四绝。从此,他的烧鸡声誉大振,远近闻名,并定铺号名为'义兴张'。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自此以后,道口烧鸡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既传家珍绝技,又传百年老汤。但在旧社会,由于官府繁重的苛税,地方豪强的盘剥,流氓无赖的敲诈,使道口烧鸡惨遭厄运。解放后,道口烧鸡才又重获新生,得到了发展。 辽宁沟帮子熏鸡 辽宁省沟帮子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要道。来往列车在这里一停车,旅客便纷纷购买熏鸡,沟帮子熏鸡已有近100年的历史,风味独特,驰名国内市场。沟帮子熏鸡沟帮子熏鸡来历:沟帮子熏鸡始于清光绪年间。据说,创始人叫刘世忠,光绪二十五年从原籍安徽迁来辽宁北镇县沟帮子街,即沟帮子镇落户。刘在安徽老家就是售卖熏鸡的,到了沟帮子后仍以熏鸡为业,为了使熏鸡好吃,在当地老中医的提示下他增加了调味药品,又对加工工艺、配方下料进行了改进,质量明显提高。“熏鸡刘”之名传遍辽西。到1927年前后,加工沟帮子熏鸡的店铺已增到十几家,其中以杜、齐、孙、张、马等家的熏鸡最为著名。制作过程原料配方(按400只鸡计算):胡椒粉50克,五香粉50克,香辣粉50克,豆蔻50克,砂仁50克,山奈50克,肉桂150克,白芷150克,桂皮150克,丁香150克,陈皮150克,草果100克,鲜姜250克,味精200克,香油1公斤,另备白糖2公斤,老汤适量。如无老汤,各种调料用量加倍。制作方法:1.选料。选用一年生健康公鸡,屠宰后盘鸡整型,大致和烧鸡相同。2.煮鸡。经整型后的鸡,先置于加好调料的老汤中略加浸泡,然后放在锅中,顺序摆好。用慢火煮沸2个小时,半熟时加盐(用盐量应根据季节和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定),煮至肉烂而连丝时搭勾出锅。3.熏制。出锅后趁热熏制。将煮好的鸡体先刷一层香油,再放入带有网帘的锅内,待锅烧至微红时,投入白糖,将锅盖严2分钟后,将鸡翻动再盖严,再等2~3分钟后,即可出锅。产品特点:色泽枣红明亮,味道芳香,肉质细嫩,烂而连丝。 德州扒鸡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德州在历史上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素有“九达通衢,神京门户”之誉。此处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当地所产的德州扒鸡更是名噪天下。德州扒鸡德州扒鸡来历:德州扒鸡是由烧鸡演变而来,其创始人为韩世功老先生。据《德州市志》、《德州文史》记载:韩记为德州五香脱骨扒鸡首创之家,产于公元1616年(明万历43年),世代相传至今。清乾隆帝下江南,曾在德州逗留,点名要韩家做鸡品尝,后龙颜大悦,赞曰“食中一奇”,此后便为朝廷贡品。1911年(宣统3年),韩世功老先生总结韩家世代做鸡之经验,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五香脱骨扒鸡”,社会上习惯把韩世功先生称为第一代扒鸡制作大师。二十世纪初,德州经营烧鸡者更如雨后春笋,名店众多,相互竞争,皆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始有“宝兰斋”店主侯宝庆,悉心研究,在烧鸡、卤鸡和酱鸡的基础上,根据扒肘子、扒牛肉的烹调方法,开创了扒鸡生产工艺。至1911年,德州老字号“德顺斋”烧鸡铺掌柜韩世功等人,对传统的工艺与配方进行改进,添加了多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又结合侯宝庆制作烧鸡、扒鸡的经验,揉进了炸、熏、卤、烧鸡的方法,既考虑了当地习俗,又兼顾了南北口味,经多次试制,终于生产出了“五香脱骨扒鸡”:因为是加入了多种药材烧制,故称“五香”;成熟后提起鸡腿一抖,肉骨即行分离,谓之脱骨。他们制作的扒鸡炸得匀,焖得烂,香气足,且能久存不变质,故很快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尤其是津浦铁路通车后,德州扒鸡的名声也随着旅客的尝食,远播南北,成为北方整鸡卤制的特色名吃。新中国成立后,德州扒鸡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五十年代初,德州市成立了国营食品扒鸡公司,集中经营扒鸡。该公司汲取百家之长,保持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名食的独特风味,曾被山东省商业厅和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56年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一等名牌产品,1983年被评为中国“十名鸡”第一名,还被第一次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中国名菜谱》第六辑列为145种名菜之首,更加蜚声海内外。德州扒鸡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其原因之一是在选料上要求十分严格。德州扒鸡行业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原料是基础,生产加工是保证。”制作扒鸡使用的毛鸡必须是鲜活健壮的,而运输过程中挤压死掉的必须弃之不用。其原因之二是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制作过程一是宰杀:将750克以上的活鸡割断气管,放净血,用65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烫,褪掉鸡毛,剥净腿、嘴、爪的老皮,然后从臀部剖开,摘去内脏,沥净血水;二是整形:将鸡双腿盘起,双爪插入腹部,两翅从嘴中交叉而出,形似“鸭浮水面”;三是烹炸:将鸡全身涂匀糖色,然后入沸油锅中炸制,至鸡身呈金黄色时捞出;四是配料焖煮:煮前先在锅底放一铁箅,以防糊锅,再将处理好的鸡按老嫩排入锅内,配以料汤,防止鸡浮,煮时用旺火煮,微火焖,浮油压气,雏鸡焖6至8小时,老鸡焖8至10小时,扒鸡焖煮以原锅老汤为主,并按比例配制新汤,配料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草果、陈皮、三萘、砂仁、生姜、小茴香、酱油、白糖、食盐等十六种,这样制出的扒鸡,外形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并具有开胃、补肾、助消化的作用。 赞 (0) 相关推荐 铁路四大名鸡在此,不服来撕 咱们国人特别爱吃鸡,各地有许多鸡的做法,但无论你口味如何刁钻都无法抵挡绿皮车上浓香.脱骨.肥皮嫩肉的烧鸡的"诱惑". 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出远门,有幸在火车上吃烧鸡. 拥挤的列车上, ... 中国的四大“名鸡”,迄今为止你吃过几种,哪种最好吃? 安徽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在1959年国庆大典上,符离集烧鸡被列为国宴名菜之一.符离集烧鸡的主要原料符离麻鸡就是由当地野鸡演化而来,其肉香味美 ... 没有在绿皮火车里吃过烧鸡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消失的符号,其实一直藏在一代中国人的基因中,如同饥饿.在过去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缓慢.拥挤.陌 ... 绿皮火车,我渐行渐远的时代记忆 绿皮火车,源自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苏联忠诚的模仿,同时也是一种战时审美的遗留.曾几何时,绿皮火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来往驰骋于大江南北,祖国上下.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快捷.舒适的高铁.飞机等交通工 ... 周建勇:绿皮火车的时代 作者简介:周建勇,男,60年代出生于湖北大冶,现居黄石市.年轻时因一本<雪莱诗集>喜欢上诗歌,但因生计所迫,放弃所爱.直至天命,藏于心中的兴趣开始萌芽.以诗歌写人生爱恨情仇,以诗歌涤荡自己 ... 老照片中的历史;绿皮火车上的国人与大正时代的日本 每日品经典,感受别样人生 在中国客车空调化和中国铁路大提速之前,"老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 "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 ... 老照片看历史;绿皮火车上的中国人与大正时代的日本 在中国客车空调化和中国铁路大提速之前,"老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 "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 绿皮火车上的书店 清晨4:30的闹钟准时响起,城市还在酣睡当中,晨光尚未穿透窗户,起床洗漱,然后离开酒店,打车去几公里外的火车站. 这是一趟5:53准时发车的绿皮火车,车次是7053次,四十多年了一直如此,从济南市区开 ... 闽江坐船直达!福州这处美景藏不住了!绿皮火车、水雾仙境…快约起! 最近游妹发现了一条游玩新路线 闽江游船新航线 "猴屿专线"开通啦! 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的猴屿乡 靠山面海,是历史上有名的江左里 现下我们可以坐船直 ... 丁振良原创丨也说“绿皮火车” 也说"绿皮火车" 文/丁振良 周长行老师在济宁扔几个石子,我在南阳都能看到几朵美丽的浪花. 近几十年来,中国铁路及交通发展很快,但在几十年前,中国铁路还很落后,给我们这些军人探家. ... 【西散原创】徐义萍作品 | 绿皮火车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入世半生,对绿皮火车情有独钟. 那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