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问:吃了吗?

小时候,留意了父母和任何人的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没有?

那时候并不觉得奇怪,也不曾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会问这句话。

听起来一切都好像顺其自然,见面就应该问吃了没有?这才是一种基础礼貌,但是后来懂事了,想了一下,这不对,难道老外之间见面了会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想一下那个画面就不对。

再到后来,开始了解历史,才明白这个打招呼的方式为什么会全国流行。

1930-1950年这2年间出生的人,都会经历过60年代的特殊时期,吃饭,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最关心的事情,自然就是吃。所以见面问对方吃了没,是有一种邀请对方吃饭,担心对方没饭吃的潜台词。这个打招呼的方法在乡下,如今还在大年纪的人的交流之间。

1960-1970年出生的人,见面会说什么呢?

其他地方不知道,但是广东地区,如果一年半载没见到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这句:最近在哪儿发财?

是的,1960年出生的人,刚刚成年就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机遇,1970年代出生的人也被这一波史无前例的大潮所影响,所以那时候,下海与发财是主旋律,广东更是先驱,所以很多乡下的人都涌到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大开发地区。创业潮,基建潮,外出打工潮。

见面就问在哪儿发财,因为真的很多人发财了。

1980-2000年出生的人,长久不见面,回到老家见面会说什么?

当然是:啥时候回来的?放多少天假啊?

是的,我们这一代,已经在经济发展基本固定下来才开始参加工作,没赶上分房,也没赶上低房价,所以打工人打工魂,必然大部分人都是上班一族,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到底放多少天假,寒暄之间也是:你公司那么好,可以放10天那么久。工资多少,年终奖多少,再也没有关心吃没吃,因为人人都有得吃,也不关心发没发财,因为我们一来知道谁都发不了财。二来对发财的追求也没有80年代90年代那股强烈的劲儿。

财都让几个姓马的发完了,我们跟着喝点汤就很开心了。

时代一直在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但却无法经历历史。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与使命,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做适合事情。

从千年前,国家都很小,每个商人只能做非常小的一个区域的生意。

河渠的开通,商人可以做更多地区的生意。

再到汽车的出现,一个商人可以做到全国的生意,再到高铁飞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和商品的交流越来越容易和高效。

互联网的出现后,一家独大变得不可逆,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越来越不可突破这个网的限制,过去20年,出现过很多大公司,但是过去的10年,我们几乎看不到和巨头们无关的新秀公司或者新秀产品的出现。

所以时代让我们安心做个打工人,那就做好打工人的角色吧。这不是认命,而是顺势而为。毕竟打工人也有高薪的不是?

毕竟现在的年代,已经是最好的年代了,不用问那句:吃了吗?

多读历史,会让人没有那么浮躁,不用整天都去想发财。

提升自己,不用发财也可以衣食无忧的。

大家新年快乐,多吃点。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