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有未分配利润,需要交个税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一、公司注销有未分配利润,需要交个税吗?

公司注销有未分配的利润,我们首先要看看该公司清算所得是否有余额,有余额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我们要看此公司是否属于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人合伙企业,两种个人所得税处理方法不同

一、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进行清算时,投资者应当在注销工商登记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有关税务事宜。企业的清算所得应当视为年度生产经营所得,由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以前年度留存的利润后,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也就是企业注销后有余额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从个人独资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不是个人独资企业或者个人合伙企业的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第四条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

企业应将整个清算期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计算清算所得。

同时,对于个人投资者从企业清算所得中所分配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实质为个人从公司取得的红利性质收入,需要按股息红利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小编整理了企业注销时税务处理六步曲,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步:企业注销时,如果未分配利润是亏损,也就是未分配利润在借方,或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这些种情况无需处理。

第二步:如果注销时,未分分配利润是盈利,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比如:当年未分配利润盈利50万,以前年度亏损30万,则先弥补30万亏损。

第三步:弥补亏损后,如果还有盈利,则先缴纳企业所得税。接上,弥补亏损后还有20万,则还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0*25%=5万。

第四步: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剩余部分分配给股东,接上,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剩余15万,假如有2个股东分别出资比例为50%,则分别分得利润7.5万。

第五步:给股东分配股利时,还需要为股东分别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7.5*0.2=1.5万,扣去个人所得税,最后实付款=6万。

第六步:计算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并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税。

二、公司注销前,账面有存货(但无实物),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存货账存实无的原因有两种:

1、存货已经销售

已经销售的货物不做账、不开发票,隐瞒销售收入,同时销售成本不结转,导致账面存货数大于实际库存数。

该行为涉嫌偷税,有此情况的企业要当心了,需马上进行自查,并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被税务查到就后果严重了!

2、存货已经损毁

存货损毁需查明原因,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属于合理损耗,那么增值税无需处理,损失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如果是非正常损失,增值税进项不得抵扣,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有条件,具体规定如下:

三、公司注销前,账面有存货,但是已经过期了,怎么办?

该情况下有两种处理方式:

1、作为资产损失处理

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增值税进项的处理分下列两种情况:

2、低价销售

通常企业处理临期商品或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进行降价销售商品的,一般可视为有正当理由的低价销售行为,不会被税务局视为价格偏低而进行核定。

四、公司注销前,老板/股东/员工有从公司借款,并且一直没有归还,怎税务上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如下:

因此,企业注销前一定要好好自查一下“其他应收款”等往来科目。

五、注销的时候,税务会查三年账吗?

不一定。

目前税收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司注销时必须查账,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之所以有查三年账的说法,是因为《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对税款追缴期有规定: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再次提醒大家:不要以为注销完就没事了,如果有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的追责。

六、非正常户如何注销?

被纳入了非正常户的企业,还需要先补充纳税申报、补缴税款并缴纳相应的滞纳金和罚款,解除非正常状态后,才能按照正常程序提交注销申请。

七、2021年企业注销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涉税风险需要注意?

有张思维导图,给大家参考: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所用,不作为实务操作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