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品瑰宝:清代玉器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两起玉器交易记录。一是“尝记贾人持一玉簪,如画笔之筒,上般纯白,下半莹澈如琥珀,清代玉器价格怎么样。有人出价至九百金,坚不肯售。”一件玉簪,出价九百两黄金,商人仍坚决不卖。这件玉簪按现在的黄金价格折算,就是1440万元。二是“董文恪一玉蟹,白玉,非隐青、隐黄,即隐赭,无一正白者,乃知其可贵。卖了六百金。”六百金,按现在的黄金价格折算就是960万人民币。
清代玉器的造型非常规整,无论碗口还是碗足,圆的就是圆的,方的就是方的,而且厚薄非常均匀。从清代玉料的种类来看,以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为多,而且大多来自新疆。乾隆二十七年,新疆正式纳入清朝版图。从此,新疆的玉料就由清朝政 府控制,它的开采、运输、使用,政 府占了很大的比例。
清代碾法,要求严格,规矩方圆,线如直尺、圆似满月,姿角圆润光滑,无论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痕、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里外均花费大力气,做工十分讲究,镂空尤其重要,足以以假乱真,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
清代朝廷对优质和田玉材质的高位垄断,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玉器,可以认为就是清代玉器的鉴定标准器,其用料的精美,与现在所见民间的一般清代玉器传品完全处于两个等级之上,尽管清代的民间并不排除有上好的和田玉作品出现,但是用料的总体趋势多是小料头的籽料、和田山料以及岫岩玉料。
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酒具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笔洗、水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在阶 级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玉器,设有专 业作坊大量制作。我国古代王室或官办玉作的历史,可能始于夏、商,至迟从周代起。历代统治者不只设立玉器作坊生产大量的各类玉器,同时,他们也是玉器的最 大占有者。
清代,是我国古代经历的最 后一个朝代。清代的玉器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创新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历代玉器的精华绝妙之处清代已经完全掌握。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在这样强大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优 秀的玉器匠人创造出了许多耳目一新,精美绝妙的玉器珍品。这些玉器作品多以圆雕形式出现,片状次之,尤其仿生玉器的出现更加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