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场》等五组文图(1998-99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连载之 206、207、208、209、210

二百零六

余就业之初,方离所落户之生产队,即又于巴山某乡学所设之农场“劳动锻炼”,此事从前诗文已曾言及。所谓农场,自是当日“学朝农”、“走'五·七道路’”之产物。其设于离乡镇三二十里之外的荒山野岭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余“赴任”之日,身负行囊,冒雪趱行于稀湿山道,而心思既往之坎坷命途却不知其新遇者又将为何,实可谓渺茫悲苦有加。因印象深刻,此画将当时境况一挥而就了,唯不知观者临幅是否亦稍有所感。——闲言休絮,仅提示一点:画儿右上方坐落在环抱之高崖下大湾内那三两处房屋,便是余此行之目的地……

二百零七

世纪之交,余江南清居近旁,有一名曰“滴水岩”之去处。其地茂林高坎,石桥瓦舍,细流涓涓,村道边犹有砖窑篷儿,甚具乡野风味,是为余每常独自行吟或携幼女漫游之好地。而今彼处已“开发”得连名带实都全然不见昔日之影了,栉次鳞比的楼盘间,大约正当此画之核心位置,却是一“金装”之小学校。咳,想那些孩儿们,此时正饱受着“应试教育”之苦,如何得有咱女当日的那份逍遥自在!

二百零八

初落脚谋食的那所乡镇中学附近,有家内迁单位。记得当时正值文革中被禁影片“解放”复映之时,故尔那儿时常都要弄点老片来映映。遇上这等时候,就要看看学校领导的心情了,他们有兴趣,原本每天必上的晚自习(教师跟着坐班)就可以放掉,于是大家都走上几里沿溪的公路,去到那儿,庶称饱上一番“眼福”……画中所示,正为当日实情。料想今日观者见了,约略亦会有所感思。

二百零九

回想作此画的那段时日,所谓“世纪末”之意念,竟不时又会出现在自家脑间,倒象是这纯粹人为的公历纪元一旦要跨那“千禧”之坎,连天象本身,都将发生某种变异似的,呵呵……此所示《冬寂》一画,虽题材甚微,却似笼罩着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肃然气氛。那远方隐微的新建房屋,近处低掠水面的飞鸟,连同抱着小孩站在水塘坎上眺望远方如在静静守候什么的老妇,这一切,综合起来看,莫不如此。另示一幅题作“冬寂小园”的画儿,画中茕独行者、端坐树下的猫与正从树上掉下的一颗果子,似更具几分神秘主义的气息……

二百一十

再示一幅命意相类而画面择重点不同的画:《冬郊》。画取“开发区”一隅,幢幢楼房及种种与“现代化”相关设施已于高岗上出现,岗下却是残存的荒坡衰草,还有一间小小的工棚儿,恰与上方景观,形成鲜明对照。值得一提者,是为按自家这种或虚或实的写染手法,那岗上的大片空白,正好让人联想到了肃穆的雪,由此更加增强了主题气氛。自然,纯以文人小品写意来表现这类主题,本身也算是达某的一个所谓“创新”了,呵呵。

………………………………

启事

从本期起,各栏目后缀中,网络及现实友人对吾辈作品之赞誉文字,一律取消。

当时启用这些文字,确也是本着类似“小店菜品口味如何须由食客评判”心态,如实将此前从网络论坛等处撷录来的内容,转附于此。略作说明:当初网络上对吾辈的评辞,又何止这些,在自己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收录的时候,有许多,事实上已经是找不到或者是没精力去一一搜寻了。再者,所录赞语,少数明显是“过火”的,或“空泛无物”乃至“伧陋不文”的,自己肯定不会选用在这儿。当然,至于那等不接受吾人艺术的,亦自是不会“张挂”在这“店铺”里,正如所有真正的饮食店堂,也都不会将食客接受不了它们菜品的味道那类话语张挂出来(虽则有可能其仍会暗中思考在不变更菜品基本特质的前提下作些改进)。这皆是人之常情,想必也不消细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