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炉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宣德炉是明宣宗宣德年间铸造的一种炉。其铜料是从暹罗国(泰国)进口的,叫风磨铜,其实就是纯铜。宣德炉用纯铜经过多次精炼铸造而成。表面不仅特别光滑,而且出现了一些自然的斑纹。根据铸造的不同,大体分为五个颜色,有栗子皮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和藏经纸色,而且以藏经纸色的宣炉为最稀少和最贵重。
根据史书记载说法不一,都分布在皇家的寺庙和宫殿里边,以及给一些重臣使用。而且宣德炉的铸造工艺对外一直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炉就显得特别贵重。从宣德年间,民间就有人开始仿制宣德炉。
宣德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特别是金属工艺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明代与景泰蓝和明式家具是最突出的三种工艺品,其中以宣德炉显得尤为珍贵,价值连城。但是有些仿的工艺也非常好,虽然赶不上真正的宣德炉工艺那么好,但是工艺也不错,所以也有一定的价值,有的价格还是很昂贵的。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都南京,从此开始了明代277年的发展历史。明代初年,手工业制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手工制作较有特点的便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大明宣德炉。因创始于宣德年间,因此得名“宣德炉”,铸造宣德炉的材料以风磨铜为主,还有多种金属合金。精炼后的宣德炉铜质细腻、纯粹、坚韧、有光泽。它主要是由皇师组织的工匠们在宫内制造。
我们见到的宣德炉为什么这么大量呢?一个是因为在明朝宣德年间作了一大批,后来分配到全国,流传到现在就越来越少了。但此后仿制的特别多,明代仿,清代仿,民国仿,一直到现在还在仿,所以数量越来越多。明代宣德年间做的香炉虽然形状大小各有不同,但都是铜做的,都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冶炼之后铸的。
大明宣德炉鉴定
鉴定条件一: 大明宣德炉都是铜制的,其他材质的都不可能是真的。
鉴定条件二: 宣德炉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颜色。
鉴定条件三: 大明宣德炉款式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四种,而且“宣”字点不过横,“德”字少一横。
关于宣德炉的历史记载,现在咱们看到的主要是一些民间的记载,官方的记载几乎没有。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呢?这点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因为(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盛行。科举制它注重的是文人的文化方面,尤其是《四书》、《五经》等传统的儒家经典方面的修养,对科技方面的东西他们一直是视为雕虫小技,所以对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大多数文人他是不作详细记载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一般在正史中就很难记载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事件和这些科学技术相关的一些人,比如说工匠,他们要在这个政府里头谋求一个重要的职位不太可能,在很多的情况之下,即使是皇帝比较喜欢他们,他们得宠了给他们授了官,从体制上来说往往也都是不合法的。
有很多事情,我们还没有研究明白,尤其是大明宣德炉的制造。工艺上非常繁复,后来有很多人仿造宣德炉,怎么仿造也不像。他光知道原料,不知道详细具体的工艺,其他东西怎么处理,每道工艺上又加了哪些。比如说12炼,每次往里加什么,它肯定是次序上有区别的。包括咱们现在人仿制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知道它的做法,知道它的原料,但是就是不知道它的程序。
宣德炉的冶炼技术
据说宣德炉的冶炼是十分讲究的。所用材料以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为主,兼有金银等贵重矿物33种,经过反复冶炼铸造而成。古书记载普通铜器经过 4炼就会现出珠光宝色。中国有名的宝剑干将莫邪也只经过6炼。而宣德炉最低也要经过6炼,精品可达12遍。据说炼出来的铜质细腻、纯粹、坚韧而有光泽。一斤铜经6炼后可剩下半斤,而12炼后就只剩下四两。古书中记载的这些铸造大明宣德炉的方法和先秦等中国早些时候的炼铜方法是有所出入的。有些说法现在看来似乎不可思议。
关于宣德炉它的冶炼方法跟它的原料有很多说法,大致就是说它用的原料是风磨铜,就是它主要的原料是风磨铜,这应该说是一种铜锭,这种铜锭可能质量比较高,这个好像应该没什么可说的。有的说它炼的时候有用33种贵重的矿石,就是金银等贵重的矿石,这种说法现在也没法说它一定不对,有没有那么多种现在无从去考证,说它炼的次数非常多,需要12炼,这个12炼要做到也是可以的,但是书上还有说12炼以后,就是一斤(铜12炼后)。最后就剩下来四两,这个好像有点不大可信,要我觉得。古时候炼铜第一次炼就可以炼到90%的铜,也就是一斤还能剩下九两,再炼的话里边也就有一两杂质,那十二两以后一斤里边六两都炼没了,那就不光是把杂质去掉了,那就把铜也扔掉了,这个到底是不是真正有意义,(对于)提高铜的质量有意义,就很难说。如果说反复的炼,很精心的来铸造,所以宣德炉表面的颜色很漂亮,表面很光滑,这个应该都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