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整洁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第一课 《我们爱整洁》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     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大纲》要求及解读

要求

《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养成整洁、卫生、精神、细心、惜时的好习惯,对完满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解读:

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法治只是一种法治意识的渗透。在一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不懂得什么是个人卫生,更不知道整洁实际上不只是个人卫生习惯问题,还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一阶段,讲卫生、爱整洁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长就直接代劳。由于学生对整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懂得不整洁与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有关系,甚至会影响朋友交往等活动,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2.     教材分析

《我们爱整洁》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好习惯》,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爱整洁》是第一课,侧重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培养儿童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一是“能认识到什么样子是整洁的”。二是学生能树立自觉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愿意做一个爱整洁的小学生。

教学难点:“懂得爱整洁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礼貌”。本课时共两框题。

3.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天性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弱,又多是独生子女,很难保持仪表的整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不懂得个人卫生该怎么做,更不理解整洁不只是个人卫生习惯,还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整洁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只有当学生懂得了整洁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学生才会主动地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注意自己的卫生。

经验背景:经过半年多学校生活后,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保持整洁,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下去,从而形成了重视仪态、仪表的卫生习惯,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人格上更加自尊自爱。

能力背景:虽知理,但无形。这一阶段,爱整洁、讲卫生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长甚至直接代劳。

方法背景:一年级是文明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对于讲卫生的方法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这一框题中涉及到的如何清理自己身体各部位遇到的问题,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方法,所以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就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整洁、卫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是自尊的第一步,懂得要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养成整洁、文明的良好卫生习惯。努力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2.通过绘本故事,懂得要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3.通过课堂观看视频,能正确掌握清理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评价设计

1.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历,自主探究“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整洁干净”。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一些自己所熟知的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根据学生列举的地点评价学生对这些场所的掌握,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观看、分析《皮皮的故事》绘本故事,比较故事中皮皮的变化。通过学生能否说出故事所反映的讲卫生的好处以及是否能提出讲卫生的好方法,评价学生自觉讲卫生意识的强弱,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和3的达成情况。

3.创设“如果发现不讲究卫生的行为”和“怎么才能保持整洁”的情境,学生通过辨析通过举手反馈、表达个人看法的方式,理解保持整洁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评价学生对待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能力,检测教学目标2和3的达成。

5.判断是否整洁放入情境中去认识,又将其融入到贴图活动去应用,同时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总结怎样才算整洁干净。通过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对整洁干净的理解程度,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

、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景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小实验、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至观感。

4.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5.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观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创设情境)

每个人都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再看看小组里的其他人,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谁整洁。

(图片展示)

准备几张不整洁、不卫生的小朋友的卡通图片。

问题1:整洁会给人带来什么感受呢?

问题2:不整洁又给人带来什么感受?

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

问题1:故事中的皮皮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

(情境创设)

观察图片,讨论正误

问题1:他们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呢?

(出示图片)

因为玩游戏而是手上暂时有泥土;因为打扫教室卫生而弄脏了衣服,这些是不是不讲卫生的行为?

(创设情境)

如果你发现某些同学有不讲卫生的行为,你会怎么处理?

(创设情境)

我们如何保持整洁?你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大家进行分享?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与评价、启发以及归纳。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针对的评价和及时的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学生回答:

1. 男生贪玩,嫌麻烦、想偷懒,认为脏点乱点没关系、反正有妈妈来收拾。

2. 不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有针对性评价和及时的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与评价、启发以及归纳。

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与评价、启发以及归纳。

巡视查看各小组标识的添加情况。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问题。

评价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明确整洁会让人心情愉悦。

明确排队更安全。

评价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各抒己见

展示成果:

要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评价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各抒己见。

展示成果:

这些行为虽然暂时弄脏了衣服,但及时洗会重新变得整洁。

评价教学目标2和3的达成情况。

学生踊跃发言。

评价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配合老师采用蛇形排队的方式给圆柱体排好队。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结合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整洁的重要性,并树立自觉讲卫生的意识。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注重讲好个人卫生。

让学生在讲卫生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遇到不讲卫生的行为,大家都要制止和提示。

让学生懂得自觉排队是原则问题,应提高个人的规则意识。

3分钟

10分钟

8分钟

8分钟

8分钟

六、达标检测

1.下列行为是干净整洁吗?

2、学会整理的好方法(      )

A 我会自己系红领巾,发现歪了,就赶紧扶正。

B用完毛巾,洗一洗再挂起来。

C 洗脸时记得洗眼角和脖子。

七、【本教学设计的主要亮点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1.内容设计有层次。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知识的拓展延伸,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习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又开阔了视野,既提高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2.问题设计生活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以及所选的教学素材均力求引用实例,能链接上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又能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3.活动设计趣味性。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学生的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平等的交流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4.对于参加劳动弄脏了衣服,学生们也误以为是不整洁。需要教师及时给与思路点拨和指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