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美国行(读女人七十八)-分享的另一种方式
知道我已经到了宾州,而且住在玲玲家,她特地在网络上找出一些旅游景点,然后打印出来带给我,免得我因为不懂英语没有办法了解详情。
因为怕我们吃不惯美国的早餐,她特地开车来,送给我们她亲手打的豆浆。还陪着我们一起到宾州的各个景点去参观浏览
参观她先生的大女儿的家的时候,玲玲问她跟主人打过招呼没有,她说女儿不在家,我们就绕着房子转转就好,玲玲说,那是绝对不行的,在美国是不能随意私闯私人领地的,玲玲刚来美国的时候,曾经走过一个没有任何提示和栅栏的花园,主人提着枪出来,警告她不许前行,回到家后丈夫告诉她,以后千万要小心,这样的私闯领地,被枪打死都不违法的
她说,在国外,每个家庭都是自己带孩子的,女儿和女婿都是自己带孩子,最小的孩子就在地上随意的爬,大冬天也穿得很少。
宾州有不少大学和医院,我们顺便全浏览了一下
她建议我去费城还有一个什么城堡去转转,说来一趟毕竟不容易,还把费城的地图找了出来,商量看怎么走,我的一句,咱们还是别走那么远了,我就去看看你的家吧,那是我最想看的,就有了今天的这些充满着温暖的图片和文字
她比玲玲先去美国几年,玲玲刚嫁到美国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在外嫁群里只说了一句:有没有宾州的会员,平常在群里几乎不说话的她,回了话。
她去美国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自己到了国外,让自己完全置身在西方人的环境里,逼下自己,这样语言会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毕竟,好多在国外的会员,只跟中国人接触,有的多少年下来,还是只会说中文,她对自己就是这样严格要求着。
知道同是东方情缘的姐妹有难处的时候,她站了出来,按照玲玲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她,她无法想象自己在美国开始的那些日子怎么过的,从开始的一个人在家里听到喇叭响了不知道怎么处理,到家里的炉子打不着火,还有老公出车祸后,两次手术后,出院时的车接车送和陪伴,她和她丈夫的无私的帮助(写玲玲故事里的有写到这一段,其中的L就是她,本文底部,我特地放了链接),玲玲说,她的那份恩情,那些点点滴滴,今生都不会忘记。
她和玲玲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玲玲性格开朗,很喜欢交朋友,她也才开始有了其他的华人朋友。
她家的车库里停着一辆摩托,看着就很拉风
给他们牵线的翻译红娘去她家住过,她的丈夫也带着那翻译坐着那摩托风驰电掣过,但他很认真的告诉那翻译,虽然他很喜欢速度,但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她家的小区非常漂亮,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一直下雨,光线不好,拍不出更好的画面。
开车路过Tim的母亲家,玲玲跟我说起Tim的妈妈一直不接受Tim找了一个中国女人的事实,但圣诞节到了,玲玲提醒老公给他94岁的母亲问好,谁知道Tim回答: 妈妈不接受你,我就不跟她问好,玲玲劝他:我是我,即使她不接纳我,但她是你母亲,还是要问好,但Tim不仅没有听劝,还真得圣诞节也没有去拜访。
她接过话题来,说玲玲告诉她Tim的做法时,她也觉得不可思议,回到家,跟自己的丈夫说起这件事,谁知道,她的老公也觉得Tim做得对,她的老公告诉她:家庭关系,第一是夫妻,第二是孩子,第三才是其他人,不接受妻子的人,哪怕是自己的母亲,那也不行。
我们在感叹外国男人对待婚姻关系的态度的时候,一边在旁边听我们说话的老公发话了,怎么可以这样,父母有养育之恩,怎么可以为了这个就不和母亲来往,外国男人这点,真无法理解。
事实上,尽管我们三个女人为西方国家把婚姻关系放在第一位感到高兴,也觉得值得学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骨子里,还是觉得这样的做法,对父母,不吻合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她还跟我提到自己的亲戚在美国读书,要过节了,亲戚要她帮忙给孩子打几千元钱给他们的孩子去度假,她打钱的时候,她的丈夫不停的摇头,怎么可以这样惯着孩子,孩子要用钱,可以自己去打工挣,为什么这样大了,孩子还要这样依赖父母!那孩子怎么可以成长起来!
她的儿子是自己考到美国的,刚来的时候读书的费用,都是他的丈夫负责,但都是规定好数目,很严格的在执行,如今孩子找到了好的工作,和他丈夫的关系也非常好
她说,美国人一般朋友不多,但很注重家庭,逢年过节,她丈夫会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开part,聚会,旅游,丈夫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彼此很有爱。
丈夫的女儿当年想开幼儿园,做父亲的看到计划后愿意把钱借给女儿,但一样要支付本金和利息,只不过相对银行的利息要少一些,而且合同签好,如果投资失利,幼儿园就归父亲所有。
女儿的幼儿园开得很好,需要一个全面的修理工,父亲就去帮他们打理,照样收取工资,只是她不愿意丈夫那样辛苦,坚决要丈夫辞掉在女儿幼儿园的工作,丈夫离开幼儿园后,女儿找了三个工,才能处理父亲当时给她帮忙的工作。
她说自己的丈夫手特别的巧,自己的家,里面的装修全是他一点点的慢慢的整理出来的。
我和她的老公在中国只是匆匆的见过一面,没想到,过了这样多年,刚见面,他就认出我来
她的家里,在我眼里,最显眼的是那一对蜡烛,是她结婚的时候老公特地定制的,看得出他们夫妻很恩爱,我们在外面逛风景的时候,老公就总有信息过来,关心她到哪里了,回来的时候路上要注意安全等等。
在玲玲的家品尝我老公的烹调手艺的时候,我老公说,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兄弟姊妹又多,虽然自己排行老六,也是最小的,但8岁就学会了做饭,她的老公说了一句:哈哈,你八岁会做饭,我9岁会做木工。
很多的家具都是他从拍卖会上拍来的,然后自己进行修整和打磨
这个是他家里的一个橱柜,是他的家族传下来的,大约有100年,好像有装面粉的功能,还有一些其它厨房功能,反正是一个类似机器的东西,上面还有着当年的使用说明书。
墙角,拐弯,过道,桌子边,精心的摆放着好有格调的小物件,反正好多是古董,不过我不识货,只知道很好看,而且跟整个的房间浑然一体,搭配得好有品味。
这是一本很大的圣经,看得出来时代也足够久远,我走上前去,虔诚的抚摸着书的封面
柜子里摆着各种国家的瓷器,
尤其喜欢他们家里的那种格调,据说,那张吃饭的桌子,竟然有100年的历史。她笑着告诉我,有些家具她丈夫的女儿很喜欢,她丈夫笑着对她说过,假如有一天他不在了,她可以把这些家具卖给他的女儿。
这是她老公的办公桌,地下摆放的全是他老公正在整理的文件,因为我们的到访,他特地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跟我们交谈,办公桌的对面,有一张她的桌子,平常的时候,她会帮着老公处理一些支票,文件等等,她的英语水平按她的话来说,还需要提高,但我的感觉,她完全胜任了在我们之间的翻译工作,连我老公和他老公谈的有关两个国家的历史和政治,那些偏僻的词语都可以翻译。
因为知道她在国内的时候就属于性格比较内敛,不喜欢热闹的人,我问她刚到美国时候适应不适应,她说还好,不像别人那样感觉很严重,她说,老公太能干了,她也就干脆不操心,老公怎么说,她就怎么做,而且老公最满意的就是她英语的提高能力,考驾照的时候,当时老公还觉得她不行,但她去考的时候,全部都是一次过关,这一点,让她的老公很为她自豪。
感恩她这样的会员,即使不愿意用文字和图片对外展示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在知道我来到美国的时候,与我一起分享她的点滴,还在会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在遇到有会员对公司进行一些误解的时候,耐心细致的去跟她们讲述自己的亲身感受,同时提醒我们要注意哪些服务。
分享的方式或许每个人不一样,但她的那种方式,我的理解,也是一种爱。
把一份感恩记在心里,用行动去关怀和帮助她人,这样的一种爱,这样的一种分享,又有谁不为之感动!
想起她当时入会时候在深圳照相,我陪着她们去买衣服的情景,想起照相时候因为下雨她冻得发抖的样子,想起在武汉,我特地叫着她和另一个后来也通过我们嫁到加拿大的的会员,到我家跟她们解释和理顺有关网络交友的概念的那个午后,再看着眼前她发自内心平和的笑容,我的心里,特别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