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摄影人人都爱,献给那些户外徒步中的摄影爱好者们
户外摄影并非只是将摄影器材带进户外环境拍摄风景而已,我们通过镜头观察景物时总是会比只用眼睛看更仔细,事实上,这样的取景行为无形中,已经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
每一种户外活动的本身已相当吸引人,由于户外活动的本质是在自然户外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带着相机进入户外可拍摄主题包罗万象,可以是动植物生态,也可以是自然风景,更可能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当然也包括各式户外活动的过程。和其他一般摄影行为的差异,最主要在于所带回的影像总是在野地环境取得,拍摄时机不分白天黑夜,拍摄现场也不分海拔高度,不分任何地形,甚至未必是在陆地上!
就因为这样,使得户外题材的摄影拍摄总是比较困难、耗时、耗体力、耗金钱、失败率高,甚至安全风险也高,而且需要具备特定的户外知识与技巧。但也正因为如此,户外摄影的乐趣远远大过一般的旅游拍照,如果一点困难和风险都没有的活动,又怎么会有乐趣和成就感呢?
那到底有什么好玩呢?原来是有以下七个理由。
一.玩到没日没夜
要进入漂亮的大自然里都是远离文明的,只有在原始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才有拍摄这些景物的机会,要拍到真正动人的画面是不分昼夜的。
在自然户外环境中可以拍摄的题材非常广泛,有些生物只有夜晚才出现,野鸟在清晨和黄昏才会活跃,拍摄漂亮的日落当然也就得摸黑才能回到营地或山屋,壮观的星空只有在无光害的夜晚才看得到。想拍日出?那就得披星载月的在日出前抵达我们想去的位置….。所以,户外摄影的型态是全天候的活动,必须打破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观念,因此行程的安排,和一般的旅游行程大大的不同。
这种行程可不一定是只有登山喔!虽然依靠体力携带足够的食物与装备,和登山健行看起来没有差别,但是别忘了,真的走到山顶上看到的景象,只是整个行程的一部份,有更多画面是出现在沿途的步径上,所以别把登顶当作唯一目标。再说,所谓的户外摄影主题绝不只是在山上才有,溪谷、海滨、田野、湖泊,甚至是公路旁,只要是有某种特定地形或植被生态之处,就一定存在值得留下影像的自然野趣。
二.抵达的过程就好玩
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貌都是天然形成,当然不会是平坦无比,即使是海滩或是湿地也是如此。这些自然环境应该都是有起伏落差,进入其间可能得经过树根、岩石,或者是穿越溪流,再爬升数百米的陡坡,甚至翻山越岭可能一天当中徒步行走时间超过10小时,还要背负全部的器材装备…。
虽然想到就累,但是藉由可靠器材装备的运用,以及操作技巧正确,不但能安全通过每一个特殊地形,更带来成就感与乐趣,而且是经由自己的操作,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进出这些原始自然环境多少都有风险,同行的队员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克服这些险阻,这整个的过程已经是有不小的收获,不论是登山、骑车还是潜水,这种行进间的过程就已经非常有意思。
三.舒适的户外生活更好玩
抵达目的地之后,如果已经筋疲力尽,又冷又饿的话,是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拍什么画面了。所以一定要正确使用理想的专业装备,通过合理的行程安排,让我们抵达现场后维持身体的舒适,才有精神与力气尽情的取景摄影。所谓正确使用装备,至少包括一切必须穿戴的衣物、鞋袜、器材,并且合理收纳在背包里,野地过夜的行程还得包括食宿装备与食物,并且懂得操作。
这不只是为了要舒适而已,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天气的剧烈变化往往是梦幻般景色会不会出现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威胁,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深山之中,一旦身体失温,就是回不了家的开始,而这些户外装备就是为了应付这些极端环境或恶劣天候而生,除非你再也不从事户外摄影,或者从此不离开屋子,否则你一定要与户外装备为伍。而操作这些玲琅满目的装备(包括服饰),除了带给我们安全与舒适之外,本身就是乐趣之一,也是户外生活的品味象征。
四.寻找主题也有意思
进入野地到底要拍什么?户外活动的过程中的一切人物与环境的互动,都是值得拍摄的主题,当然特定的景观更是镜头的焦点,只要用心观察,就不会每次出门回家后,只有人物面对镜头的纪念照。例如下述。
1.成员之间的互动:从整装开始,伙伴间的互相扶持、人物的表情、攀爬或操作的肢体动作…
2.人物与环境的互动:登顶瞬间的肢体动作、特定脸部的表情、奋力攀爬、涉水…
3.人物与装备的情境:骑车动态、整理背包、绑鞋带、踩踏单车踏板、甩动钓竿、跨步入水…
4.动植物生态:野鸟觅食、昆虫拟态、野生动物、高山森林、变色植物、野花、水生植物…
5.地理景观:高山、溪流、溪谷、海岸、岩层节理、圈谷…
6.光影云彩:日出、晨曦、夕阳、彩霞、云海、云瀑、彩虹…
7.其他。
五.创造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
当我们找到某种拍摄主题之后,在按下快门之前,要先决定这张画面到底要呈现什么风格,也就是说,在还没按下快门之前,心裡已经预先设定这张画面的构图焦点、景深的深浅、明亮度、清晰度与模糊、顺光、逆光等,进而决定要控制的光圈与快门数值,以及镜头取景的角度。至于要不要更换镜头,就不是那么重要,只要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想像标准即可。经常欣赏别人的作品,是培养影像品味的一个好习惯,至少也要经常审视自己拍摄的成果,久而久之,对于影像的敏感度无形之中也会提升,自会累积出属于自己的特定风格。常见拍摄的风格与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全景深:一般的风景图像,经常使用广角或是超广角镜头,会希望近景至无限远处都保持清晰,通常采用顺光拍摄,最适合壮阔的山脉、草原、海洋等的拍摄。
浅景深:为了凸显主题,让主题前后模糊的一种手法。例如野生动植物、人物,或特定肢体动作等。使用中长焦距的大光圈镜头,只要开大光圈就很容易获得这样的效果,而且圈开得愈大,代表快门速度可以更快,画面比较不容易晃动。
逆光源:逆光虽然会让色彩较不饱满,反差增加,但可以凸显主题轮廓,这种画面通常也极具生命力。
侧光源:侧面来的光线通常让画面的景物较有立体感。自然界的光源只有阳光或月光,斜射的光线也让色彩更加饱和,所以清晨和黄昏是户外拍摄的最佳时机。
剪影:极端逆光的拍摄方式,主题几乎完全没有色彩,但是轮廓极为清晰。这种强烈反差形成的线条,可以让主题更明确。
慢速快门:这不一定是为了增加曝光亮度,快门关闭前,镜头跟随主体移动,可让背景流动。
高速快门: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例如水滴、跑动中的人物,或是快速移动的单车等,有时得搭配闪光灯,让主体更清楚。
人工补光:自然光源过暗,或是需要製造特定光线方向时。使用闪光灯不一定是为了补光,有些情况下更是必须当作主要光源,至于要使用几颗闪光灯,这就需要技巧和经验了。
透视与压缩感:不同焦距的镜头,相同的主体可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感。这需要足够的拍摄经验,才能体会出不同焦距的镜头在视觉上的差异。
使用广角或是超广角镜头,使近景至无限远处都保持清晰。
长焦距的大光圈镜头,只要开大光圈就很容易获得这样的效果。
主题轮廓极为凸显,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光源布局。
侧面来的光线通常让画面的景物较有立体感。
主题几乎完全没有色彩,但是轮廓极为清晰。
快门关闭前,镜头跟随主体移动,可让背景流动。
利用高速快门冻结快速移动的野鸟。
暗夜里,利用闪光灯照亮主体并可制造特定光线方向。
焦距越长,越能制造压缩感,让主体与背景看起来极为接近。
六.选对快门时机才会爽
只有在“对”的时候即时按下快门,才有理想的瞬间被冻结。这是什么意思呢?并非只有高档器材才能拍到好的图像,能不能善用自己熟悉的装备,并瞭解自己要拍摄的主题,才是重点。乱枪打鸟式的拍法,只是增加回家后整理图档的负担。
1.特定的季节景观,当然只有在特定季节才有。
2.天空的云彩变化,气候不稳定的时候就愈壮观,遇到出大景的机会高,尤其是颱风接近的时候。
3.阳光斜射时光质最佳,这表示在亚热带的台湾,一天当中最好的自然光拍时机在上午8点前,下午3点后。但是水中摄影最好的时段是光线强烈的中午,因为海水会吸收光线。
4.认识你要拍的活动。这样比较能预测接下来的画面,较易抓到精彩的瞬间。眼明手快,熟悉自己的器材是必须的。
5.报道式摄影,只有让自己融入现场,让被摄者(人或动物)习惯或忽视你手上的镜头,才能记录当下真实的时刻。
6.愈轻便,就愈有创造力。
七.户外环境的临场应变
进入户外野地,随时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不但要及时举起相机,不错过任何可能的精彩瞬间,最重要的,是要能有风险控管的意识。无论是在山区还是海里,随时都有可能会有突发状况,例如山区下了一场午后雷阵雨,除了可能有雨过天晴的的彩虹之外,也有溪水暴涨的风险,或是土石鬆动的可能,所以一定要保持警觉。
1.熟悉你的装备,随时都能够松脱你的背包腰带。
2.要有撤退计划。
3.善用户外表,随时监看气压变化。
4.进入野外,雨衣永远要放在最容易随时拿取的位置。
5.通讯器材记得要带,备用电力也不能疏忽。
6.要有一物多用的概念,能少带就少带。尤其是衣着,带多很累,但少带会很惨。
7.取景要注意安全,不必为了某种视角,让自己陷入险境。
8.注意时间,日落拍完就是摸黑的时候,除了要取出头灯之外,也得计算返回的路程。
9.需要长时间曝光而脚架没带时,可双臂夹紧,依靠在稳固的树干或岩石,或利用地形地物,让相机稳固的摆放,利用延迟快门的功能,可减少手指按快门造成的震动。
10.相机背带挂在颈部,拉紧后利用机背的萤幕构图,也可以减少手震。若能够斜背时,稳定度更好。
11.白色的衣物可以当作反射光线的道具。
12.遇见野生动物,动作静止,让它先走。但是遇见毒蜂,必须立刻回头,愈快愈好,切不可挥舞衣物。
13.前往高山地区务必要做高度适应,若发生头晕、想吐的症状,休息若未改善,须立刻下降高度。
14.相机电力会因低温而衰退,当发现电力消耗过快时,尽量减少无谓的屏幕检查。备用电池可放置在外套内靠近身体的口袋内,体温可让电池效率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