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5事治民安天视民视

子》卷9万章章句诗解5事治民安天视民视

题文诗:
万章: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以,天下与人.问曰然则,舜有天下,

孰与之也?曰天与之.万章问曰:天与之者,

谆谆命之?孟子曰否,天不言哉,以行与事,

示之而已.天子,荐人于天,不能使天,

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其,

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使诸侯,

与之大夫.昔者尧也,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使之主祭,百神享之,

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天与之也,人与之也.故曰天子,

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有,二十八载,

人之,所能为也,之意.尧崩而后,

三年丧毕,舜避尧子,于南河南,诸侯朝觐,

不之尧子,而之舜也;讼狱,不之尧子,

而之舜也;讴歌,不歌尧子,而讴歌舜,

故曰天也.后之中国,践天子位.居尧之宫,

逼尧之子,是篡,非天与也.太誓:

天视也者,自我民视;天听也者,自我民听.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1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译文】

万章问道:“尧把天下交给舜,有这么回事吗?”孟子答道:“不;天子不能够把天下交给他人。”
 
万章又问:“那么,舜领有天下,是谁交给的呢?”答道:“天交给的。”
 
又问道:“天交给的,是反复叮嘱告诫后交给他的吗?”答道:“不是;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罢了。”
    问道:“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是怎样的呢?”答道:“天子能把人推荐给天,却不能让天把天下交给他;〔正如〕诸侯能把人推荐给天子,却不能让天子把诸侯之位交给他;大夫能把人推荐给诸侯,却不能让诸侯把大夫之位交给他。从前,尧将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他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罢了。”
 
【注释】
 
(1)暴:音pù,露,公开。

【原文】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1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2,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3,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4。’此之谓也。”
 
【译文】
问道:“我大胆地问,把他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是怎样的呢?”答道:“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便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务,工作井井有条,百姓都感到安适,这便是百姓接受了。天交给他,百姓交给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交给人。舜辅佐尧二十八年,这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天意。尧逝世了,三年之丧完毕,舜〔为了要使尧的儿子能够继承天下,〕自己便躲避尧的儿子而到南河的南边去。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打官司的,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民歌手们,也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那样,舜才回到首都,坐了朝廷。而如果自己居住在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给自己〕,这是篡夺,不是天授了。《太誓》说过:'百姓看到的,天也就看到;百姓听到的,天也就听到。’正是这个意思。”
 
【注释】
 
(1)南河:河名,流经今河南范县。
 
(2)夫然后之中国:夫,远指代词,那,那样;之,到……去;中国,国中,国度之中。
 
(3)而居尧之宫:焦循《孟子正义》引王引之《经传释词》说:“而,犹如也。”按,这一“而”表示转折,不可训为“如”;上古汉语经常缺乏表示假设的标记,【译文】中的“如果”是将【原文】中隐含的假设呈现出来,只是恰恰位于句首,与【原文】中的“而”相对应罢了。
 
(4)“天视”至“民听”:今本《太誓》为梅赜伪古文,这两句话也被采用。

(0)

相关推荐

  • 孟子译文・万章章句

    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问:"大舜到田野里,望着天空哭诉,是什么事让他呼告哭泣 ...

  • 陈少明丨儒家的历史形上观——以时、名、命为例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史学是中国传统中的显学,也是人类文化的杰出成就.它的发展,同孔子及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孔子重史的思想性格,对传统史学的形成,或者说中国史学的儒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1孝慕父母足解人忧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1孝慕父母足解人忧 题文诗: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旻天,何为号泣? 孟子答曰:怨慕其亲.万章又曰:父母爱之, 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舜怨乎? 曰长息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2伦常不废君子道正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2伦常不废君子道正 题文诗: 万章问曰:诗经有云: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娶不告,由之何也? 孟子答曰:告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如告则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4辞以达意孝养天下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4辞以达意孝养天下 题文诗:孟子之曰:尧老舜摄.尧典有曰:二十八载, 尧乃徂落,天下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 遏密八音.孔子有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舜为天子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6惟德是传听天由命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6惟德是传听天由命 题文诗: 万章问曰:人之有言:至禹德衰,不传于贤, 而传于子.其有诸乎?孟子曰否,天之与贤, 则与贤者;天之与子,则与子也.昔者舜也, 荐禹于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7伊尹先觉圣人正己

    题文诗: 万章问曰:人言伊尹,割烹要汤,其有诸乎? 孟子曰否;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乐尧舜道.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以天下,弗之顾也; 系马千驷,弗之视也.非义非道,一芥不与, 一芥不以,取诸于人.成 ...

  •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8礼义有命贤者自知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8礼义有命贤者自知 题文诗: 万章问曰: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也, 侍人瘠环,其有诸乎?孟子曰否;好事者造. 卫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妻,兄弟姊妹. 弥子谓 ...

  • 《孟子》卷5滕文公章句上诗解5劳心治人圣民分工

    题文诗: 孟子是曰:然则其治,天下独可,耕且为欤? 有大人事,有小人事.且一人身,百工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忙碌也. 故而曰之,或者劳心,或者劳力;劳心治人, 劳力也者,治于人也;治 ...

  • 《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1孔集大成善始善终

    <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1孔集大成善始善终 题文诗: 孟子有曰:伯夷目耳,不视恶色,不听恶声. 君非其君,民非其民,不事不使.国治则进, 国乱则退.横政所出,横民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 ...

  • 《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2天子之制爵禄有别

    <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2天子之制爵禄有别 题文诗: 北宫锜问:周室班列,爵禄如何?孟子答曰: 不可得闻,诸侯恶其,害于己而,皆去其籍; 然而轲也,尝闻其略.天子一位,公一位也, 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