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和无福之人的一个最大区别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很多事不由自主,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只能随波逐流,而有一样东西却可以自由选择,那就是个人的修养。
无论世界各国文化有多大差异,观点有多么不同,在一个问题上却有着相同的观念。
《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耶稣“登山宝训”中论“福”说到人有八福,第一个就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后面紧接着还有7种福气。这八福就像8个车站,不管后面的7个车站有没有顺序,第一站却是虚心。只有从“虚心”这第一站上车,才能一路走过后面的7个车站,如果一直停留在第一站不上车,那么就看不到后面每一站带给我们的风景。
错过了第一福就错过了以后所有的福。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谁都想做个有福气的人,远离痛苦和灾祸。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我们都可以抓住第一福,因为这和我们的境遇无关。
东方文化更强调谦虚带给我们的福气。
有关谦虚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谦受益,满招损”,“盛满易为实,谦冲恒受福。”中国古人特别讲究谦虚,将谦虚融入生活,而同时又警告我们:“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表面的谦虚并不能使人受益。
古人低调如翠绿的松柏挺立而不招摇,荫及子孙。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在古人眼里,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易经》一共有64卦,其中63卦的爻辞有吉也有凶。只有第十五卦的爻辞全部为吉,那就是谦卦。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下有山之象。山处在地之下,以此来象征“谦”的德行。“谦:亨,君子有终。”意思是说,谦虚是十分吉利的,它让君子能够善始善终,有一个好的结局。
佛教尤其看重谦虚的作用,认为一个执着于自己观念的人,就障碍了通往智慧之门。谦虚不仅能打破执着,还是对治贪嗔痴三毒的有力工具。
释迦牟尼、耶稣、老子、孔子这些古圣先贤,思来想去,发现他们所创造的理论和发现的真理,全都被一样东西挡住了去路,那就是傲慢。
傲慢像一堵墙,挡在众生的心门处,使得再好的认知也不能被内心接受。被挡在心灵之外的真理犹如食物,人类捧着金饭碗,却还在要饭,而碗里放满了垃圾。谦虚就是将垃圾倒掉,才有可能去盛满美食。
谦虚是自省的第一步。而自省是通往智慧的必经之路。谦虚不仅仅是一堵墙,还可以是一扇门,开启了这扇门,就打开了通往智慧的道路。打开这扇门不需要财富,甚至不需要学识,只需要意愿。
放下自己的执着,才有可能看见真理的微光。
海纳百川,有容为大。谦虚使人心胸开阔,利己惠人。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说:"要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大脑是否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观点,而不妨碍其行事处世。"
有时候我们不能接受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观念,多少人因一句话种下仇恨,又有多少人因为一句话而一拍两散,但同时,也有人因一句话而恍然大悟,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只隔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谦虚。
谦虚这堵墙分开了众生,一边是有福之人,一边是无福之人,他们都捧着金饭碗,一边的饭碗盛着美食,一边的饭碗盛着垃圾。
这堵墙坚固如铁,却可以被柔弱如风的心打开,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