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下江南”意象

作者:姜晓云《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5日 13版)

  关于江南的意象,古代诗词中俯拾皆是。这些意象的产生,半是源于江南人对故乡的回望,半是来自异乡人的反观。在这中间,运河作为出入江南的重要通道,成了古典诗词的审美对象,因而有着“唐诗之河”“宋词之河”等美誉。这些运河诗词中所蕴含的“下江南”意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母题。

  一

  “下江南”意象是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古代江南,水乡泽国,以河代路,是船的天下。《越绝书·吴地传》记载,春秋时期吴国曾在其腹地开“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连接起苏州和扬州,从而沟通了太湖和长江流域;向南开“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从而沟通了太湖和钱塘江流域。吴古故水道和百尺渎所构成的水道,是江南河即江南运河的前身。此外,越国疏浚了“山阴故水道”(《越绝书·地传》),这是浙东运河的前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凿丹徒水道,取直江南河的北段;三国时孙权进行疏浚,邗沟和长江船只从“丹徒水道入通吴、会”(《南齐书·州郡志》)。

  江南河联通南北,不仅打破了江南地区地理意义上的封闭状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超越了文化意义上的传统吴、越文化的分区,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江南文化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入朝曲》);“江南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其中”(《南齐书·丘灵鞠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这些六朝诗文中所呈现出的江南意象,具有一种不同于北方政治伦理精神的诗性审美气质。我国历来有“北上南下”之说,江南运河的畅通,使得北方人士纷纷“下江南”。

  二

  “下江南”意象中包含着一种从流飘荡的“悠悠”物象。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性精神的所在,这里有隐隐的青山、缤纷的花树、低徊的明月和清风、如烟细雨下轻轻摇动的舳舻,还有小桥流水人家、诗酒和似水流年、自由如风的岁月、空灵玄虚的思想。隋代“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资治通鉴·隋纪》),乘船下江南显得更为便捷。士人们摆脱了车马的束缚,沿着大运河乘船顺流而下,赏看倒映在水里的江南风物,悠然的心情溢于言表。“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外篇》),其中自有一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的审美心态。

  唐宋时期,江南逐渐成为士人心目中的一片乐土,乘船下江南也成了一件“悠悠”乐事。孟浩然在《自洛之越》中写道:“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政治上失意的诗人,终于在江南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张籍《相和歌辞·江南曲》),“悠悠”一词道尽了乘船下江南的美好。白居易在谏言不被朝廷采纳后,主动申请外放,到杭州、苏州等地任职,“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长相思》),该词从思妇如水一般绵绵不绝的“愁思”中,反衬出游子在江南生活之“悠悠”;而且从汴水到泗水,再到扬州的瓜洲古渡,最后到达长江以南的吴地,也点出了游子“下江南”的清晰路线。“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送人游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范成大《吴郡志》),到达江南,无论身在船上、桥下,还是在梦里、念里,此地的悠悠生活,总是那么难忘。

  三

  “下江南”意象中总有浓得化不开的别样“离愁”。下江南,意味着与政治中心的渐行渐远,与故乡亲友的离别,与心爱之人的永诀,其中自有一种或痛彻心扉或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况且船行运河之上,是既封闭而又开放、既固定而又流动、既热闹而又冷清、既无聊而又充满希望的,四时风物的变化,也容易感荡心灵。“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在下着大雨的寒夜渡江来到异乡,第二天一早却以主人的身份送客,还要回应洛阳亲友的种种问询,作者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张继的《枫桥夜泊》,更是“下江南”诗词中的代表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万籁之中,变化无穷,诗人隐身船里,只余一点迷离的希望,这番离愁,只有放在运河之上、人生如寄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这种别样的离愁,在宋词中更是表现得迂回婉转。“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写的是汴梁(“都门”)一别,乘船沿着运河返回江南(“楚”),一路无声,酒醒后唯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也是在汴梁(“京华”)告别心爱之人,返回家乡杭州(“故国”)途中,写下《兰陵王·柳》一词,借柳写离情:“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词中既有杨柳,还有堤岸、流水、舟船(“篙”)、河口(“浦”)、驿站、渡口(“津”)、桥等运河意象,通过层层铺垫,伤别之情可谓深入骨髓。

  “节过中和日有三,台星一点下江南”(周邦彦《寿陈运干》);“想君行尽嘉陵水,我已下江南”(王质《眼儿媚·送别》),可见在两宋时期,“下江南”已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学意象,包含着下江南的种种诗意和范式,从而对元明清文学及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姜晓云,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

.

(0)

相关推荐

  • 运河文化与江苏社会风尚变迁研究

    [摘要]江苏社会风尚变迁与大运河之历史休戚相关,约可分为四个特征各自不同的阶段.江苏社会风尚之变迁与江南文化之形成密切相关,江南文化则多与"运河时代"之"民富士文&quo ...

  • 杨广修大运河有什么目的?大运河线路连起来看就知道了

    杨广算是被丑化得比较厉害的古代皇帝.有关他的黑历史数不胜数,好色无度,搜刮民脂民膏等等.仅仅是下江南看琼花就不惜动用数百万劳工开通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大运河.杨广修建大运河就是为了看琼花吗? 江南运河并非 ...

  • 江南运河:从文化龛、文化区到文化带

    ◆江南运河 ■姜晓云               江南运河如同脐带,连通着江南水域,塑造着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汇融合,不仅孳乳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陆上.海上丝路影响着我国 ...

  •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一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二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三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四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五 古典诗词意象例谈之六

  • 千年运河 始于勾吴——大运河与江南

    在华夏大地上,有一项和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古代伟大工程,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唯一的南北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贯穿了包括黄河.淮河.长江在内的五大水系,它的价值无可替代,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20 ...

  • 春风杨柳万千条,诗词里的杨柳,是杨树还是柳树

    人们欢呼春天,赞美春天,春天东风浩荡,山明水秀,花红柳绿.人们把杨柳青青与姹紫嫣红的花朵相提并论,可见杨柳依依也是这美丽春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词里都有不少写杨柳的名篇佳作,一代伟 ...

  • 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下)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qu ...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古典诗词中的“西楼”意象

    月满西楼 安雯 - 想你总是在雨季 在唐代诗人中,许浑并不算著名,然而,我却尤其喜欢他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一.怀人思乡的怅惘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 ...

  • 中国兰花|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

    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影响下",中国艺术思想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欲望与实现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两者统一.外在自然物的美根源于它同人的生命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运动节奏. ...

  •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 一.歌咏美好春光 晏殊<诉衷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此词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 ...

  •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一.怀人思乡的怅惘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 ...

  •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一.霜的时间意象 ○霜和秋冬相联系 柳永<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 ...

  •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一."月"的时空意象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 ...

  •  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 一.理想难成,孤独寂寞的情怀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