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带状疱疹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有人认为,得赶紧去医院治疗,否则太难忍了;有人则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儿,忍一下,等水泡消了就好了。
到底应该及时就诊,还是忍忍就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带状疱疹会导致剧烈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病毒侵犯人体造成的疾病。由于病毒的嗜神经性,带状疱疹的主要表现是全身各处神经受病毒侵犯而引起的神经痛。
在疾病早期,患者常有低热、乏力症状,疱疹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病毒最常侵犯的是位于躯干部位的神经,但上、下肢神经,甚至头面部三叉神经、面神经都可能受到侵犯,引起相应部位的带状疱疹。
从中医来分析,此病属于“蛇串疮”范畴,由于外感温热、毒邪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湿热火毒搏结肌表,阻碍经络,造成气血不畅,进而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
其病因病机多与风、湿、热等邪气有关,因毒邪留滞肌肤,阻滞血络,导致不通则痛。且湿热邪毒烧灼经络,导致剧烈疼痛。
二、带状疱疹容易造成后遗疼痛
在带状疱疹早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错误,疼痛会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此时,疱疹多已消退,但病毒造成的神经损伤难以恢复,并有加重趋势,造成患者的长期疼痛困扰。
为什么带状疱疹会出现后遗神经痛?从中医来分析其病因,当有以下三点:一则,由于正虚。正虚则无力御邪,兼之湿热火毒耗伤阴血,导致机体精血更加亏虚,血不荣络,不荣则痛;二则,由于血瘀。血瘀会阻痹经络,不通则痛;三则,久病入络。久病不愈,气血虚衰,不但使脉络失荣,造成“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还会导致气虚血瘀,络脉不通。
我们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提高疗效,迅速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防止转变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三、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的治疗
西医认为,在带状疱疹的急性期,应该快速消灭病毒。主张口服抗病毒药物,减少病毒的繁殖,避免形成严重的神经损伤。同时,为了促进神经损伤修复,主张在疼痛部位局部注射镇痛药物,或神经支配部位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这样治疗的后果是,容易导致后遗神经痛,如烧灼、电击、紧束、针刺及撕裂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防止后遗神经痛,西医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有数据显示,疱疹患者接种疫苗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可降低39%。但仍然未能达到百分之百。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彻底治愈带状疱疹,且不留后遗症呢?
当然有。选择中医就可以。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极高。我临床观察,若能及时选择中医治疗,平均八天可治愈,且完全无后遗神经痛!
急性期可用白矾100克,雄黄100克,共研极细末,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局部,日数次,有良效。以针灸作为治疗的首选,配合在局部刺血拔罐,可助速愈。
我用针灸治疗过不少带状疱疹病例,疗效非常高,且百分之百都能完全治愈。我的方法是:
局部取穴为主,可局部围刺,特别是要重视围刺带状疱疹的头与尾部,各用1.5寸的针灸针六七根,围绕着疱疹平刺,使针尖透达疱疹的底部。
远端取穴为辅。病在胆经,可取侠溪、阳陵泉、支沟;在太阳经可取至阴点刺放血,昆仑;在阳明经可取内庭、足三里。
然后在疱疹局部点刺出血,并拔罐略出黑血,有助于迅速拔出邪毒,提高治疗效率。
另外,亦可用汤药,比如大瓜蒌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极高。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大瓜蒌散清热化痰,祛瘀止痛。必要时可加味清热解毒以及祛风止痉中药,不仅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相关症状消退时间
四、治疗带状疱疹的正确思路
中医治病以正为本。正气与邪气交争,导致诸多不适症状。如果能扶起正气,则正能胜邪,疾病自然可迅速消退。在扶正的同时,亦当配合祛邪。邪祛亦有助于正气来复。
若正气不能快速提升,则祛邪无力,病邪会持续存在。以带状疱疹为例,病毒不祛,会加重损伤局部神经,导致疼痛剧烈,甚至造成疼痛迁延不愈。
由此说,患者一定要提高自身正气。需要调节饮食、起居,适当运动,并保持心情开朗。
关于调节饮食,西医的观点是要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肉类等高蛋白饮食。中医有不同观点,这些高蛋白食物容易生湿生痰化热,会加重湿热病机,导致疾病难愈。正确的方法是,饮食尽量清淡些,最好少吃大鱼大肉,以免增湿增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