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彻夜未眠,挥毫写下一首七言律诗,没想到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

公元1178年,即南宋淳熙五年,宋孝宗召陆游到临安,君臣相见之后,陆游被任命到福建福州做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又被调任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次年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当地的粮仓、水利事宜。1180年,江西发生水灾,陆游体恤百姓,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 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同僚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孝宗以为然,下诏召陆游回临安接受审查,同年十一月,陆游奉诏回到临安,知道被同僚中伤后,一怒之下,忿然辞官,重回山阴,山阴就是今天的绍兴,是陆游的老家。

陆游在老家山阴一呆就是五年,这五年来,陆游闲居在家,除了游山玩水写诗作词,就是早出晚归下田耕作,好不快活,在此期间,陆游写下不少名篇,例如“身闲乘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诗名大噪,举世闻名。

公元1186年,即南宋淳熙十三年,南宋朝廷打算重新启用陆游,任命陆游为严州知州。按照当时惯例,官员去赴任之前,须到临安觐见皇帝。陆游到临安之后住在了西子湖畔的客栈中,等候皇帝召见。等待的时光是漫长的,陆游在百无聊赖之中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全诗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是其中一句却成为千古名句,很多人都能随口道来。这首诗就是《临安春雨初霁》,全诗是这样的: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世态人情像纱一样薄,可是又是谁让我骑马来到临安呢?

我一个人居住在西湖畔的客栈里,聆听了整整一夜的风雨,我想明天一早,幽深的小巷子里便会有杏花开放了吧?

我百无聊赖,时而斜着拿笔在短短的纸张上无聊地书写草书,时而在雨后初晴的窗边看着煮茶时水面上呈现的白色泡沫玩那分茶的游戏。

不用感叹风尘会玷污自己洁白的衣衫,等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便可以回到家了。

鉴赏:

这首七言律诗充满了伤感之情,如果初看这首诗,不看作者的名字,很难想象这首诗是出自“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陆游之手。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诗风格多样,而且独具特色,他的诗有的清丽缠绵,有的婉约幽深,有的慷慨雄浑,荡气回肠,他的诗或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悟,或寄寓着苍远博大的胸怀,或荡漾着家国情怀的爱国激情。

文章开头写到陆游因为遭遇同僚倾轧,孝宗猜疑,忿然辞官,回老家呆了五年。这五年之中,陆游远离政界,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变幻倾轧和世态炎凉,他体会得更深了。所以陆游在本诗的开头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写下了人情冷暖薄似纱的感慨。这句话既是陆游对当时风气的否定,也体现出自己刚直的气节。表面说世情冷暖,其深层意思是:既然世情如此淡薄,那我陆游又何必出来做官?所以随手写下第二句:我为什么要骑马来到临安,来到这客栈之中过这“无事做草书,窗下品清茶”寂寞无聊的生活?

当时的南宋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偏安一隅,陆游心怀家国,一心想为国为民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方不悔来世间走一遭。之前的同僚倾轧皇帝猜疑姑且不提,如今被任命的严州知州也并非自己的志愿,更何况既然已来临安觐见皇帝,却不知道要在客栈等到何年何月。他心怀天下,却不得不在此客栈作诗品茶消磨时光,实在是可悲的无聊。陆游心想久居临安却志不得伸,不如回到家乡继续躬耕陇亩,最后一句“犹及清明可到家。”试想偌大一个临安城,偌大一个国家,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实为悲愤激楚之言。

“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这首律诗中最出名的一句,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后代文人皆能朗朗上口,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甚至描述的场景也很简单,但是偏偏成为千古名句。

陆游等待皇帝召见的时光是非常漫长而无聊的,陆游客居在西湖边的小楼上,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彻夜听雨,然后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又明艳的春光图。陆游没有直接描绘春雨,也没有直接描述杏花,而是将绵绵春雨由诗句中写出,淡淡的春花,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形象而生动,细致而贴切。

如果只是写春雨如画,那陆游未免太浅显了,陆游这句诗的作用不仅仅是描写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因为愁苦无聊,所以借春雨绵绵比喻愁人的思绪。尤其是“一夜”二字看似简简单单,其实暗示了陆游彻夜未曾入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国事家愁一起涌上心头,虽然陆游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是所要表达的郁闷和惆怅却是显而易见的。

春雨之后,天朗气清,陆游坐在“晴窗”下面,煎茶分茶做游戏,这是一种自我嘲解的、对比的写法,前面说自己落寞,现在却在这明媚的春光下悠闲的品茶,这应该吗?当然不应该,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里该做什么?当然是保家卫国,而自己又做了什么?品茶嬉戏,极其闲适。这个鲜明的对比,写得含蓄而又内敛,其中藏着陆游无尽的感慨和牢骚。所以挥笔写下“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值得一提的是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年过花甲,虽然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壮年时的金戈铁马、光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但对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陆游却毫不在意自己的年纪,一心想着国家,想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余力,这种精神实在可歌可泣。

赵宋立国三百年,留下许多珍贵遗产,唯有气节“凛然万古存”

澶渊之盟:宋朝开启赎买和平的先河,成为懦弱“肥羊”的开端

天龙八部中辽国侵宋为何绕道雁门关?宋代弱势国防罕见高明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