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统治天下与夺取天下,是不同的两回事。夺取天下时,以用甲兵为主,而统治天下时,则以柔服为主。什么时候讲修文千于四海,什么时候讲振甲兵威天下,在统治者来说,是必须适当把握分寸的。用兵虽有所得,也必有所失。用兵得胜,夺得天下,或扩大疆域,是其所得。而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则是其所失。有所得是不一定的,因为用兵不敢保证必胜。但有所失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大兵一动,厮杀一开,必然如此。当夺取天下时,就不管荆棘与凶年。夺取天下之后,则要顾及此事,所以要讲修文德于四海,希望天下太平,统治稳固。
自古以来,统治者总好穷兵黩武,以武力解决争端,不管人民遭受多大的伤害。这是专制时代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人们尽量用谈判方式解决争端,所以有各种国际组织,从中斡旋,但仍有世界大战发生。老子强调用兵的危害,是其思想中的光亮点。但后人发挥此种思想,竟成了鬼谷子式的谋略家。
明太祖注:朕观老子之为圣人也,亘古今而无双,夫何故?以其阴骘大焉。夫为人臣者,不务以道佐人主,乃务尚兵强,丧人主也。当可发兵而犹豫,致君不发,亦亡君也。云其事好还者,乃非理之为,神天不许也。若有此无故损伤物命,非身即子孙报之,理有不可免者。此又喻君臣焉,谓凶年者何?盖为凡国家用兵,或转输边境,转输则民疲用乏,是有凶年。或境内相争,言境内相争,农废耕植,田野荒芜,所以荆棘生焉。皆乏用,是为凶年。
明太祖既知务尚兵强可丧人主,又知当发兵而犹豫就将亡君。这是十分实际的思想。兵不可过分用之,但也不是绝对地不可用。关键是用得合适,用得得当。作为普通的个人来说,谁都不欢迎战争。但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为了其统治的利益,战争是其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战争总是形成不断地报复,你胜了此役,我就要在下一次的战争中赢回来。战败者总不服气,于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就绵绵不断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造成农业生产停顿,粮食歉收,人民饥荒。这种后果,古代的皇帝们也能认识到,但扩张心或报仇心一盛,就顾不了这些了,先打了再说。反正饥饿也临不到他的头上。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用兵的目的在于止敌,若不用兵就能止敌则更好。兵不是求胜取强矜功伐取的工具,历史上有不少的皇帝走上这条危险的道路,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国力衰弱时,皇帝们还不敢乱用兵,但在国力强盛时,皇帝们往往不能保持清醒头脑。更有好大喜功的将相在旁鼓动,皇帝的用兵在所难免。
老子讲无为,皇帝也讲无为,但二者所说的意思不同。宋徽宗的圣人,就是得道的圣人。但他还要事求可,功求成,这也是无为?他把无为的限度仅仅规定为用力少,见功多,不以强胜人等,恐怕都不是老子的原意。
明太祖注:此专复喻君臣若遇卒急与可为,当疾便为之。为之而既胜,勿许声张,即“勿矜”是也。“强”谓勿愈尚兵也。其“勿伐、勿骄”,皆夸大也。“果而不得已”,是为没奈何而为之。“是谓果而勿强”,此云为我不得已而为,岂我强哉?
老子说善者果而已,明太祖理解为若遇卒急与可为,当疾便为之。这也不是无为,而是有为。这有为,就是明太祖夺天下之类的事。这种事成功之后,明太祖不许人声张,也不许夸大自傲。因为这些事虽然可做,但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奈何而为之的。清世祖也说善用兵者果决而已,也说用兵是出于不得已,战胜之后不可矜能伐功骄势,这与明太祖的意思差不多。看来皇帝们在这个问题上倒能保持一致。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走到极点,就开始向其反面发展,这是老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称之为“极则反”。物壮则老,就是极则反的一种表现。壮是成熟,老则是衰老。成熟时的强壮,固然可喜,但随之而来的是衰老,所以壮也令人心忧了。用兵也是如此,兵势达到最强之时,就是走向衰弱的开端。所以用兵之人,不喜欢兵势极强。极强与强壮,都不符合道的虚静与柔雌,所以它是完结的信号。此即所谓不道早已。能知此理者,其处理事务,方能把握分寸,避免失败。
凡事物都不欲其衰老,这是人之常理。兵势强大之时,不可过分崇尚其强大,而要适当使用。否则就会很快走向失败。物到衰老之时,就不再有其使用价值。兵到老时,就不再有其强大力量。所以,不欲衰老的到来。但事物总是由弱到壮,由壮到老的,你虽不欲它衰老,它也会逐渐变得衰老,怎能总保持在不壮不老状态呢?再者,为了不老而不壮,则不会得到物壮时的力量之用,这种不利如何弥补呢?
道贵守柔以为强,守柔如何变为强?柔就是弱,弱能成为强吗?柔弱的强,只不过是自保而已。在刚者强者已经走向衰老之时,柔弱者还未至衰老,这就是它的强吗?但任何事物不能永远处于柔弱状态,必然要从柔弱发展到壮,再发展到老,这一必然过程如何避免呢?用兵时若兵势柔弱,也是无力与强大军队对抗的。这时柔弱的强,又如何表现呢?柔弱虽有它的作用,但总是有限的,强壮虽有它的弱点,但也总是有用的。所以,强壮与柔弱,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关键是如何适当地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