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阏与之战,到长平、邯郸之战,赵国终于耗尽国祚/经典中国通史84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84,《战国史话》连载11,欢迎收看。

01、与之战,赵奢出奇兵大破秦军

战国后期,在军事上能和秦较量的,只有赵国了,秦、赵阏与和长平两战表明了这点。

赵奢,做田税官时,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赵奢于是杀了平原君家管事的9个人。

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就说:“你是赵国的贵公子,国都是你家族的。你不守法,法就削弱,法削弱国就弱,国弱诸侯就来攻打,就没有赵国了。你还有富贵吗?国家强大,公子是贵戚,天下能看轻你吗!“

平原君看他说得很有道理,说给赵王,任用他治理整个国家的田赋。赵奢治理得好,国家的粮食充实。

公元前275年,秦攻魏到大梁城下,韩派暴鸢救魏,秦大破韩军,斩首4万,暴鸢败走,魏割八城求和。

公元前274年,秦占领魏四城,斩魏军4万。

公元前273年,赵、魏伐韩,韩求救于秦,秦败魏军于华阳,斩15万,芒卯败走,秦兵又攻到大梁城下,魏割南阳求和。这一年,秦又败赵将贾偃,沉赵兵2万于河。

公元前272年, 秦设南阳郡。

公元前270年,秦伐赵,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王问廉颇和乐乘:“可以救吗?”他两人都说:“道路远又险狭,难救。” 赵王问赵奢,赵奢说:“道路远又险狭,好像两鼠在洞里相斗,将帅勇敢就能取胜。”

赵王欣赏赵奢所说,派他带兵去救。但是,赵奢率领军队离开赵国都城邯郸30里,就驻扎起来,并下令全军:“有谁上书与秦军战者斩。”

秦军驻在武安西,擂鼓厉兵,武安房屋上的瓦都震动了。赵军中有一人要求赵奢出兵急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

赵军坚守了28日不动,而且还加强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窜入赵军,赵奢很好地招待他,故意透露说赵军的主要目的是守卫邯郸。秦军奸细回去后报告秦军将领,秦将大喜, 说:“赵军去国都30里就不前进了,而且还要继续增强防御工事,阏与不会属于赵国所有了。”

赵奢知道秦军的奸细走以后,立即命令全军轻装急行奔赴阏与,两天一夜的功夫赶到离阏与50里的地方驻扎,修筑工事。秦军闻讯,急向阏与前进。

赵军许历献计说:“秦军没有想到赵军这样快就到了这里,秦军气势汹汹,赵军一定要用重兵在此把守。要抢先占领北山,谁能够先占领北山谁就能够胜利,否则就要失败。“

赵奢立即命令万人抢先占领了北山。秦军后至,争北山不能上,赵奢命令全军出动,奋勇进击,秦军大败,赵军解阏与之围。

阏与之战,赵军给秦军一次沉重的打击,“大破秦军”,使秦军的东进政策一时受挫。唐代史学家杜佑总结阏与之战是"示缓及先据要地”取胜的战例。

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位禄相等,许历为国尉。

在这里可以看到赵奢的用兵特点,当他还没拿到兵权时,会说一些君主爱听的话,以得到兵权。但是,一旦从君主那里得到兵权后,战争怎么打,就由他说了算了。他每一步都是算计好了的。这一点,可以和后面赵奢的儿子赵括做一个比较:赵括也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但是,战争的目的是止战,每一瞬间,都是人命关天的。然而,赵奢会关心考虑士卒的生命安全,赵括却是为战而战,为了君主所达到的目标而战。这就决定了赵括的失败之必然。诚如其父赵奢所言,赵括不知惜命,不能为将。赵括最适合的,是做一个军事参谋。

02、长平之战,白起惨胜赵军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野王降秦,这就切断了韩上党郡与本国的通路。上党郡守冯亭派使者去赵国,愿以上党17个城邑降赵。赵王问平阳君豹,豹说:韩不愿意献给秦而献给赵,“欲嫁其祸于赵也”,不要接受。

赵王又问平原君,平原君说秦赵是世仇,必有血战。韩上党一旦落入秦手,则秦将可俯视赵国。因此,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避免上党落入秦军手里,不妨立即接纳。

赵王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派他去接受上党郡守的投降,同时派廉颇进军长平,互相声援,成掎角之势,抗拒秦军。

秦王大怒,休整后于公元前260年,派大将王龁攻取上党,上党军民败退到赵。秦军进攻赵国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赵将廉颇坚守长平,修筑坚强的工事固守,秦军屡次挑战,赵军不出。

赵军阻挡住了秦国的攻势,两军呈相持状态。这时,秦国派间谍以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散布流言说:“秦国最害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为将领兵,廉颇畏惧秦军,只会防守,倒是容易对付的。守下去,赵国的家底拼得过秦国吗?”

毕竟家底不厚,拼消耗真难拼得过秦国,所以赵王确实很心急,便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撤了廉颇,以赵括代替。

蔺相如反对,他对赵王说:“以赵括为将,就好像用一根粗劣的木头棒去弹琴瑟一样。赵括虽然熟读其父传的兵书,但实际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这可是他父亲赵奢的评价啊。”然赵王不听。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战争的道理,以为天下谁也比不了 他。常和他父亲赵奢议论兵家之事,他父亲也说不过他。但赵奢并不认为他可取。他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生死存亡的事,赵括却夸夸其谈,今后赵国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用他为将,败赵军的必然是他。”

赵括母亲知道赵王用括为将,就上书赵王,说不能用赵括为将。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对赵王说: “他父亲为将时,能尊敬人, 能友好人,能爱护部下,大王和宗室所赏赐的物品,他都分给部下。接受了命令,就顾不得家里的事。今天赵括才为将,就十分傲慢,部下都不敢抬头看他。大王所赏赐的金玉宝物,都拿回藏在家里,打算以后有利可图时买田宅。大王看他怎么能和他父亲的品德相比?他父亲对国家一片忠心,他完全为私利打算。请大王不要派他去领兵。”

赵王却说:“你不要管,我已经决定了。”

秦王听说赵括代廉颇,立即暗里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命令全军:“如果谁泄漏武安君白起为将领的,斩首!”

赵括上任以后,全部改变原来的部署,更换原来的将官,引起 了军中的不满。随后,急于求成的赵括下令大举进攻秦军。

秦军佯装失败逃走。这正是白起所设想的,他已埋伏了骑兵。赵括不知是计,直追到秦军阵地前。秦军坚守,赵军不能前进。白起派一支25000人的骑兵切断赵军后路,又派一支5000人的骑兵分割赵军。

赵军被分割包围,粮道被切断,只好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等待救兵和粮食。

秦王见白起居然一下子包围了赵国40万大军——或许,这也超过了白起的最初设想——但事已至此,咬牙也要吃掉这一大块肥肉,秦王为了支援前线,亲往河北征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开往长平,阻止赵国的救兵,阻止赵国的粮食支援。

饥饿一天天夺去赵军的生命,赵军断粮40多日,互相残杀,以人肉充饥。赵军多次轮番突围,兵力并不占优势的秦军遭受巨大的损失,但赵军始终攻不破秦军的包围圈。

赵括亲自率领一队精兵突围,想杀出一条路来,结果被秦军射死。主将死亡,赵军大败,40万人投降秦军。

白起恐怕赵军作乱,除把其中240个小孩放回赵国外,其余全部坑杀!

赵括惨败身亡,“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说赵括长平之战的教训。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很广,用以讽刺那些脱离实际、夸夸其谈、败坏事情的人。而对赵扩来说,多少有些冤枉,毕竟,想速战的是赵王,他不过是遵循赵王的意思办事而已。然而,他对赵军的掌控并不熟悉,又不遵循实际,想一战达到赵王所期望的目标,而他的对手却是名将白起。综合来讲,注定了他的失败结局。

03、邯郸之战,赵通过合纵勉强保住国祚

长平之战以后的两年,秦军乘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抵抗不了秦军的进攻,向各国紧急求援。这又是战国后期的一次很重要的战争。围绕邯郸之战发生了两个故事,说明这次山东国家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合纵抗秦。

第一个是毛遂自荐的故事。

赵王向楚国求救,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赵胜要在门客中选文武俱备的20人一同去,选来选去,只选出19人,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到平原君的面前,自信地对平原君说:“我听说你要和楚国合纵救赵,准备从门客中带20人, 现在还少一人,你就把我带上一同去吧。“

平原君问他到门下有几年了。毛遂说有3年了。平原君说: "贤士处世,好像锥处囊中, 锥尖马上会露出来。先生在我这里已经3年了,没有人称赞过你, 我也没有听说你有什么本领,你不能去,留下吧。“

毛遂说:“我今日才得请处囊中,如果我早得处囊中,整个铁锥都会露出来,不只是露出一点点尖来。”

反正多一个也没啥,于是平原君就带了毛遂等20人去楚国,那19人都对毛遂轻蔑地笑笑。

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王商谈合纵抗秦的事,对楚王谈及利害关系,从早上谈起,一直谈到中午,也没有结果。来的人都对毛遂说:“先生去。”毛遂按着剑把,急促地走上宫廷,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的事几句话就可以决定了,你们谈这么久,怎么还不能定?"

楚王问平原君他是谁,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楚王大声呵斥说:”还不下去!我与你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着剑把,走上前,逼近楚王,厉声说:“大王你所以呵斥我,以为能 凭借楚国的人多势大。现在在这十步之内,大王不能依恃楚国的人多势大,你的性命就握在我的手里。我的主君就在面前,你简直太无理了。我听说成汤、周文王都占地很小,臣服诸侯。他们难道是军队众多吗?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形势,发挥出自己的威力。今天楚国有地5000里之大,士卒百万之众,天下谁能阻挡。可是,白起率数万军队,兴师伐楚,一仗就攻取郗、郢,再一仗就烧了夷陵,第三仗就烧毁你祖先的宗庙。这是楚国的百世仇怨,赵国都感 到羞辱,难道大王就没有感到耻辱吗?赵楚联合抗秦,这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赵国!”

毛遂义正词严,楚王连连说是,遂同意合纵抗秦,派兵救赵。毛遂叫人拿来马、狗、鸡血,当场歃血为盟。先是楚王,其次平原君,再次毛遂。在殿上完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盟约。楚王即派春申君领兵前往赵国解救邯郸之围。

平原君回赵国后,很有感慨地说: “我不敢再相天下的士了。毛先生一到楚国,赵国就像九鼎大吕(周庙大钟)一样的重。毛先生三寸之舌,强千百万之师。“从此待毛遂为上客。

毛遂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有勇于出来承担重大使命的主动精神。后来人们把这种自我推荐、勇于去做某件事的行动叫做 “毛遂自荐"。

第二个是窃符救赵的故事。

秦军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人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很快就会攻下,谁敢救赵,秦攻下赵以后就攻打谁。"

魏王害怕了,命令晋鄙在邺(今河北临漳县)安营,不再前进,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看形势的变化。魏王还派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想说服赵王和魏共尊秦为帝,换取秦军从邯郸撤兵。这时,鲁仲连(齐国的高士)在赵国游说,听说魏国想让赵国尊秦为帝,他就去见平原君,平原君只得介绍鲁仲连见辛垣衍。

鲁仲连对辛垣衍说:“今天的秦国,不要礼义,奖励杀伐,对他的士卒,玩弄欺诈手腕,对他的民众,任意驱使。如果让秦放肆称帝,我跳东海也不愿为秦国的民。“鲁仲连说商纣王把九侯剁成肉酱,把鄂侯切成肉条,把文王关进监狱,都是因为称纣为天子的结果。齐湣王想在鲁、邹行天子礼,鲁、邹的大臣坚决反对,结果没能去鲁、邹。今天魏也是万乘之国,尊秦为帝,秦的欲望无穷,“魏王安得晏然,将军又何以得故宠?"

辛垣衍再拜说:“不敢再言帝秦。”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三番五次派人向魏国求救,救兵不到。平原君就写信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急人的高义,现在邯郸这样危急,你无动于衷。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你就不可怜可怜你姐姐吗!“

信陵君数次去请魏王,宾客辩士也百般游说,但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答应。信陵君感到再也无法说服魏王, 决定带100多辆车骑去赵和秦军死拼。路过东门,遇见侯嬴,告诉他说要去和秦军死拼。侯嬴对他很冷淡。他走了几里路,心里不快,又回来见侯嬴。侯嬴笑着说,你的行动好像是以肉去投喂饿虎,有什么用呢?信陵君请教,于是侯嬴悄悄地告诉信陵君,如何弄到兵符调动晋鄙的军队。

侯嬴是魏国的隐士,70岁了,家里很穷,是看守城门的。信陵君听说他是位高士,几次去请他,送他很多财宝,他不收。信陵君大宴宾客,去请他,他故意很傲慢,忙完自己的事才出发。信陵君把车位的上座让给他,他毫不客气地就坐上座。信陵君很恭敬地为他驾车,路上的人都观看着。侯嬴说要去城里卖肉的地方见朋友朱亥,信陵君就亲自驾车送他见朱亥。侯和朱故意久谈,信陵君很耐心地等待着。到信陵君家,又让他坐上座。宾客都是将相宗室,十分惊讶。酒酣,信陵君为他祝寿。

后来,侯嬴才告诉信陵君,这样做一是试探信陵君的诚意,二是为信陵君博取更多得到美名:你看,对一个看城门的老头子都能这样恭谨,信陵君真是名不虚传的君子啊!

对于救赵,侯嬴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藏在魏王的卧室里,魏王最宠爱如姬,如姬可以随便进出卧室。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要报仇,三年没找到仇人。如姬哭泣着求你,你派人杀了她的仇人。献头给如姬。如姬很感激你,愿为你死。只要你一开口,如姬一定会答应。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照侯嬴的办法做。果然,如姬窃出兵符给他。

侯嬴又对信陵君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如晋鄙不交兵权,事情就危险了。侯嬴让他带了大力士朱亥去。晋鄙听,很好;不听,就让朱亥打死他。信陵君请朱亥同去晋鄙军。朱亥笑着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公子待我很好,今公子有急,乃臣效命之秋也。”

侯嬴则说自己老了,不便随信陵君前往。信陵君此次救赵,成功与否,都将难以回国了,这一去,两人基本就是永别。因此,他决定,信陵君救赵成功之日,就是他自尽报义之时。后来侯嬴听说信陵君救赵成功后,果然自杀。

信陵君等一行人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了符,突然说:“我拥十万之众,今日几辆车子就来取代,不对头!“想不交兵权。朱亥迅猛地从袖子里抽出40斤重的铁锤把晋鄙打死。

信陵君整顿晋鄙的军队,大军救邯郸。这就是"窃符救赵” 的故事。秦军在魏军、楚军、赵军的内外夹攻下大败,邯郸解围。

04、白起预言秦军会败,被秦王赐死

秦国这次攻邯郸,起初秦王派王陵领兵,失利,便派白起去替。白起对秦王说: "邯郸是不容易攻下的。”长平之战虽然秦国胜利,但兵卒死一半多,国内也空了,远征别国国都,赵国坚守,诸侯救援,内外夹攻,秦军必败。

故而,对于秦王的旨意,白起称病不愿前去领兵。秦王因此对白起很不满意,另派王龁去代替王陵。

王龁接替王陵后,仍然没有攻下邯郸,魏国和楚国的援军也到了,秦军失利。白起说: “不听我的劝告,今天怎样?”这话传到秦王耳里。秦王很生气,硬要白起去邯郸领兵。

白起仍然推说有病。秦王便免去了白起的官爵。秦军节节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秦王又把白起逐出咸阳,当他走出城门10里,到杜邮的地方,秦王派人送来一把剑,由他自己定夺。白起自杀了。

白起是战国后期秦国的重要军事将领。他领兵的时间很长,带领秦军打过许多胜仗,占领了山东国家的许多土地。他指挥秦军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战役,如伊阙之战,秦军拔楚国都郢。司马迁说他指挥军队“出奇无穷”。

白起对邯郸之战的预言是正确的,也说明秦国在出兵邯郸的问题上,君臣间有过激烈的争论。

此外,白起虽然军功赫赫,但最为大胆任用他的却是秦国国相、穰侯魏冉。此时,魏冉已失势,亲政的秦王重用范雎。与公与私,范雎都是容不下白起的。因此,白起的悲剧结局,早已注定。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