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与姐夫发生不伦关系后被杀害,网友热议感谢前任“不杀之恩”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合肥的某家餐馆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唏嘘的命案:一名正处于花样年华的26岁美女因为遭受到前男友的报复,不幸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被刺身亡。得知真相之后的网友们都在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感谢前男友的不杀之恩。
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怎么会因为头脑发热而逐渐丧失自我,并且变得没有底线?
原来,女孩不仅是行凶者的出轨对象,也是他前妻的妹妹。自己为了女孩选择离婚,但最终迎来的却是女孩的抛弃。接受不了自己已经丧失一切的他最终选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场悲剧,既是因为没有认清阴暗的人性导致的,也是女孩自作自受的结果。如果女孩能够把握住不让自己沦陷的命运,那么就完全拥有两次活命的机会。
第一次:坚守道德底线,明确自己边界感。
羞耻感是构成人格中最常见的心理情感,每个人的羞耻感高低不一,简单来说就是对他人眼光在意的程度。
有些时候人类的一些行为动机往往不是出于渴望或者理想,而是出于克制、不逾矩。
简单来说,内心能够坚持道德底线以及有良知的人都拥有很强的羞耻感,羞耻感在自主意识下会分裂出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评价自己,或者站在某种道德层面指责我们自己,让自己一直保持一种循规蹈矩的状态甚至不敢逾矩。
而羞耻感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积极影响,它还让我们保持道德良知,不受社会舆论的指责和内心的煎熬,往完美人格方向发展。
羞耻感强的人对于出轨这件事压根想都不敢想,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大的道德审判。正好比以羞耻为镜,可以正衣冠。
边界感是心理学乃至社会中的新兴词汇,具体是指个人对于某种关系或者事物界限的判断与重视程度。边界感强的人,往往能够约束自我并且不让自己陷进含糊暧昧的关系中。
人际交往之间如果没有边界感以及道德良知的约束,就会使自身的人际交际发展为不正当的人际交际。
转念一想,那位不幸的合肥女孩当初如果可以拥有很强的边界感与羞耻感,再强的原始本我冲动都会得到一定的克制,并且在经过挣扎与煎熬之后,获得道德层面以及超我层面的胜利。
如果没有冲动的沦陷,没有不伦的恋爱,可能也就没有后来悲剧的发生。这是她第一次可以活命的机会,也是悲剧的原罪根源。
第二次: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阴暗面。
钱旭红曾在《改变思维》一书中提到过:
“仇恨报复是极端负面情绪的巨婴症,是自毁的负面的极端思维。在正面情绪引导下,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增强,会催生出新的免疫性蛋白,会将所有的爱与恨坦然放下。但在负面情绪主导下,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会迅速降低,偶尔产生的负面情绪,特别是情绪的剧烈波动,会使人达到迷狂状态,杀人报复就是这种负面情绪的极端表现。”
报复心是人性心理阴暗面的体现,对方所造成的痛苦,对被害者本人而言是难以隐忍的,彼此双方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同,会导致个人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极端冲动情绪的驱使下,最终会选择通过暴力的方式导致伤害升级,最终达到报复的目的。
女孩的前男友被女孩抛弃后产生报复心理,希望将自己受到的伤害全部强加于女孩身上,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只可惜他过于追求报复的快感而忽略对生命造成的无法挽回的伤害。
有些遇见不是恩赐就是劫。
而安徽女孩输就输在忽视了人性的报复心理。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早期童年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了解别人的过去,就无法判定他是什么样的人格。永远不要低估人性。
需不需要克制原始欲望,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欲望是人类动机的内驱力,无脑的冲动不是纵欲的理由。这场悲剧似乎也在警醒着世人:不要尝试触碰违反道德原则的禁地,纵欲过度的代价是无法承担的。
当因为热爱欲望而将要走进道德的对立面时,希望你我都可以树立好内心的价值标杆。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0)

相关推荐